帝国主义经济的三个主要特征!
帝国主义经济的三个主要特征!
——帝国主义经济的探讨(30)
帝国主义经济是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当帝国主义经济在全世界占统治地位的时候,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从实质上说,帝国主义经济以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代替了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的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
帝国主义经济表现为以下的特征:
第一,股份制度的生产方式。
在帝国主义经济中,生产惊人的扩大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全部变成了股份制企业。在这里,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在这里,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即别人的资本的管理人,而资本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所有者,即单纯的货币资本家。在这里,全部利润仍然只是在利息的形式上,即作为资本所有权的报酬获得的。而这个资本所有权这样一来现在就同现实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完全分离,正象这种职能在经理身上同资本所有权完全分离一样。因此,利润(不再只是利润的一部分,即从借入者获得的利润中理所当然地引出来的利息)表现为对别人的剩余劳动的单纯占有。这种占有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生产资料已经转化为资本,也就是生产资料已经和实际的生产者相分离,生产资料已经作为别人的财产,而与一切在生产中实际进行活动的个人(从经理一直到最后一个短工)相对立。在这里,在大工业的一切领域内,生产现在能以日益增长的速度增加,与此相反,这些增产的产品的市场的扩大却日益变慢。大工业在几个月中生产的东西,市场在几年内未必吸收得了。结果是全面的经常的生产过剩,价格下跌,利润下降甚至完全消失。因此,历来受人称赞的自由竞争已经日暮途穷,必然要自行宣告明显的可耻破产。因此,在有些部门,只要生产发展的程度允许的话,就把该工业部门的全部生产,集中成为一个大股份公司,实行统一领导。总而言之,帝国主义经济的股份制度,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因而是一个自行扬弃的矛盾,这个矛盾首先表现为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单纯过渡点。它作为这样的矛盾在现象上也会表现出来。它在一定部门中造成了垄断,因而要求国家的干涉。它再生产出了一种新的金融贵族,一种新的寄生虫,——发起人、创业人和徒有其名的董事;并在创立公司、发行股票和进行股票交易方面再生产出了一整套投机和欺诈活动。这是一种没有私有财产控制的私人生产。这就是帝国主义经济股份制度的生产方式。
第二,银行信用的流通方式。
在帝国主义经济中,生息的借贷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贷款人和借款人处于对立的地位。银行的信用就是把借贷资本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既是贷款人的代表,又是借款人的代表。这样,银行信用就为单个资本家或被当作资本家的人,提供在一定界限内绝对支配别人的资本,别人的财产,从而别人的劳动的权利。对社会资本而不是对自己资本的支配权,使他取得了对社会劳动的支配权。因此,一个人实际拥有的或公众认为他拥有的资本本身,只是成为信用这个上层建筑的基础。以上所述特别适用于绝大部分社会产品要经过的批发商业。在这里,一切尺度,一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多少还可以站得住脚的辩护理由都消失了。进行投机的批发商人是拿社会的财产,而不是拿自己的财产来进行冒险的。在资本主义生产不很发达的阶段还有某种意义的各种观念,在这里变得完全没有意义了。在这里,成功和失败同时导致资本的集中,从而导致最大规模的剥夺。在这里,剥夺已经从直接生产者扩展到中小资本家自身。这种剥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发点;这种剥夺在帝国主义制度本身内,以对立的形态表现出来,即社会财产为少数人所占有;而信用使这少数人越来越具有纯粹冒险家的性质。因为财产在这里是以股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它的运动和转移就纯粹变成了交易所赌博的结果;在这种赌博中,小鱼为鲨鱼所吞掉,羊为交易所的狼所吞掉。
如果说信用制度表现为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那只是因为按性质来说可以伸缩的再生产过程,在这里被强化到了极限。它所以会被强化,是因为很大一部分社会资本为社会资本的非所有者所使用,这种人办起事来和那种亲自执行职能、小心谨慎地权衡其私人资本的界限的所有者完全不同。这不过表明: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对立性质基础上的资本增殖,只容许现实的自由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限度,因而,它事实上为生产造成了一种内在的但不断被信用制度打破的束缚和限制。因此,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同时,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因而加强了旧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要素。信用制度固有的二重性质是: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减少;另一方面,又是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正是这种二重性质,使信用的主要宣扬者,都具有这样一种有趣的混合性质:既是骗子又是预言家。
第三,纸币规律在帝国主义经济中发生作用。
在帝国主义经济中,无论是股份制度生产方式,还是银行信用的流通方式,都离不开货币作为中介。在这里货币不再是有价值的金银货币,因而也不再遵守价值规律,而是脱离金本位的纸币。这个纸币是由国家任意发行强制流通的纸币。因此纸币规律自然而然地就在帝国主义经济中发生作用。这种作用是:1,国家滥发纸币造成了纸币的不断贬值,纸币发行数量或者流通数量增加多少倍,纸币就贬值多少倍。2,纸币发行或者流通数量增加多少倍,物价就上涨多少倍。3,在滥发纸币的时候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必然造成不可遏止的的通货膨胀。4,通货膨胀反过来必然造成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必然造成经济萧条。造成金融危机,经济危机。5,用增发纸币和财政政策解决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各种灾难,只能是火上加油。6,由于纸币规律发生作用,所以股份制的生产必然造成生产过剩,银行信用必然造成信用的危机和混乱!7,由于纸币规律发生作用,必然造成虚拟经济的积累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的积累!所以,在帝国主义经济中,两极分化、生产过剩、股市危机、房地产危机、银行危机、贪污腐败、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养不起老等等等等一切灾难都是纸币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劳动者 2016年6月1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