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把纸币的灾难转嫁到全世界身上 美国把纸币的灾难转嫁到全世界身上
美国把纸币的灾难转嫁到全世界身上
——人类历史的探讨(84)
美元现在是脱离金本位的纸币,美国自从美联储成立近100年以来,以国债的方式大量发行美元,纸币规律发生了作用。美元不断贬值,物价不断上涨,必然造成不断上涨的通货膨胀。1929年的经济危机,2007年的次贷危机就是证明。但是,美国的经济发展为什么还是排在世界第一呢?其根本原因不是因为纸币规律没有在美国其作用,而是因为美国把纸币规律造成的灾难转嫁到全世界所有的国家!
美元是怎样发行的呢?是靠发行国债发行的。美国国会必须批准国债发行规模,财政部将国债设计成不同种类的债券,分为短期国库券,发行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内;中期票据,发行期限在一年以上;长期国债,发行期限在三十年以上。财政部将拍卖交易中没有卖出去的国债全部送到美联储,此时美联储将这些国债记录在“证券资产”名下。美联储为什么会收下财政部没有卖出去的国债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政府这些的国债由政府以未来税收作为抵押,被银行家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可靠的资产”。“资产”获得之后,就可以用它产生一项美联储印制的“美联储支票”。这就是“无中生有”,简单点说,美联储开具的这张支票并没有任何金钱来支撑,是一张“空头支票”。整个银行系统被巧妙地包裹在外壳之下。
就是这样简单而非常重要的一步,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不公正。公民的未来税收被联邦政府抵押给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来“借出”美元,由于是向私人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借钱”,联邦政府自然就欠下了巨额利息。
其次,当联邦政府收到美联储开出的“美联储支票”后,这张神奇的支票又被存回美联储银行,并摇身一变成了“政府储蓄”,并存在联邦政府在美联储的账户上。
第三,当美国联邦政府开始花钱时,五颜六色的联邦支票就犹如苍蝇一样涌向不同的经济体。收到这些支票的公司和个人于是将支票存到自己的商业银行账户上,这些钱马上又变成了“商业银行储蓄”。此时的这些支票就有了“双重性质”,一方面是银行的负债,另一方面,又构成银行的“资产”。在会计账目上一切都还是平衡的,但是,商业银行在此开始借助“部分储备金”准备“创造”货币了。
最后,商业银行储蓄在银行账目上被重新分类为“银行储备”。此时,这些储蓄由银行的普通“资产”,摇身一变成了“储备金”。在部分储备金体系之下,美联储允许商业银行只保留其10%的储蓄做“储备金”,而将90%的储蓄贷出。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90%的储蓄被银行贷款给其他人之后,原来的储蓄户如果写支票或需要用钱怎么办?其实,当贷款关系发生的时候,这些贷款并不是原来的储蓄,而是完全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的“新钱”。与“旧钱”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新钱”可以为银行带来巨大的利息收入。这些“新钱”由经济体涌到商业银行时,就产生了更多次的“新钱”创造过程,其“旧钱”总额呈递减趋势。“旧钱”逐渐减少,“新钱”逐渐增加,产生的后果就是所有“旧钱”的购买力都会下降,其实,这也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在债务货币体系之下,美国将永远永远无法偿还这些美联储的债务,因为还清债务之日,也是美元消失之时。不论哪个人上来当总统都无法改变美国货币体系,只能充当为银行家赚钱的小丑角色。美国人民永远是替政府买单的终端。
美元作为纸币规率作用的结果是,当2001年到2006年,美国新增了3万亿美元国债时,其中相当部分直接进入了货币流通,再加上多年前的国债赎买和利息支付,所造成的后果就是美元剧烈贬值和大宗商品、房地产、石油、教育、医疗、保险价格的大幅上涨。
问题是,美元的纸币规律发生作用以后为什么美国还是经济大国呢?为什么生活得不错呢?是因为外国购买美国的国债承担了纸币规率造成的恶果!大多数增发的国债并没有直接进入银行系统,而是被外国中央银行,美国的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所购买。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购买者花的是已经存在的美元,所以并没有“创造出”新的美元。只有当美联储和美国的银行机构购买美国国债时,才会有新美元的产生,这就是美国能够暂时控制住通货膨胀的原因。
亚洲国家“出口导向”的经济对美国国债的需求,就像吸毒上瘾一般,一刻不被人吸血,就会周身不通泰。而美国也乐得拿这种实质上“永不偿还”的国债来给亚洲人民打白条。不过,亚洲国家最终必然会意识到,为了区区5%的美国国债名义回报,冒的却是美元资产无法挽回的剧烈贬值的实质风险,无论如何不是一件合算的投资。
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指出,如果中国停止平均每星期几十亿美元国债的购买量,美国经济就会有大麻烦,但是中国经济由于向美国出口萎缩也会有大麻烦,事实上,双方已经陷入“金融恐怖平衡”的状态。
由此可见,美国政府滥发美元纸币,并不是纸币规律在美国不起作用,而是美国把美元纸币造成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转,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嫁到全世界所有的国家身上!
劳动者2016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