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雇佣劳动恢复自由劳动
消灭雇佣劳动恢复自由劳动
1842年《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1843年《摩塞尔记者的辩护》马克思公开地为“政治上、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进行辩护。恩格斯证实,马克思不止一次的向他说过:“正是对林木盗伐法的研究和对摩塞尔地区农民生活状况的考察,促使他从纯粹研究政治转而研究经济关系,从而研究社会主义。”
人为什么要劳动
马克思指出:“人(和动物一样)赖无机自然界来生活,而人较之动物越是万能,那么,人赖以生活的哪个无机自然界的范围也就越广阔,从理论方面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或者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或者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都是人的精神的无机自然界,是人为了能够宴乐和消化而必须事先准备好的精神食粮;同样地,从实践方面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依靠这些自然物——不管是表现为食物、燃料、衣着还是居室等等——才能生活。实际上,人的万能正是表现在他把整个自然界——首先就它是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而言,其次就它是人的生活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而言——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来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形影不离的身体。说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不可分离,这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己本身不可分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靠自然界来生活,人通过活动从自然界摄取自己的生活资料,维持自己的生存并繁衍后代。这个活动就是劳动,就是自然劳动。劳动就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纽带,没有劳动人就不能生存。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养育了人。
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了这个劳动过程。“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他的物。劳动者直接掌握的东西,不是劳动对象,而是劳动资料(这里不谈采集果实之类的现成的生活资料,在这种场合,劳动者身上的器官是唯一的劳动资料)。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动的器官,他把这种器官加到他身体的器官上,不顾圣经的训诫,延长了他的自然的肢体。.....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过程消失在产品中。它的产品是使用价值,是经过形式变化而适合人的需要的自然物质。劳动与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劳动物化了,而对象被加工了。.....劳动者纺纱,产品就是纺成品。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劳动消费它自己的物质要素,即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把它们吞食掉,因而是消费过程。这种生产消费与个人消费的区别在于:后者把产品当作活的个人的生活资料来消费,而前者把产品当作劳动即活的个人发挥作用的劳动力的生活资料来消费。因此,个人消费的产物是消费者本身,生产消费的结果是与消费者不同的产品。.....劳动过程,就我们在上面把它描述为它的简单的抽象的要素来说,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倒不如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因此,我们不必来叙述一个劳动者与其他劳动者的关系,一边是人及其劳动,另一边是自然及其物质,这就够了。”在这个劳动过程中我们理解了①劳动过程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为了生存而占有自然物的过程。②这个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是属于劳动者天生的本能,是不可能分离出去的行为。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则是劳动者身外之物,它们可能是劳动者自己占有,也可能是别人占有。当劳动者占有它们的时候,劳动者的劳动就是为自己劳动,就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因而就是自然劳动。人类诞生以来有几十万年的历史,人类的劳动就是为自己的自然劳动;当劳动者没有占有它们的时候,劳动者的劳动就是为别人劳动,5000年以来奴隶的劳动,农奴的劳动,工人的劳动都是为别人劳动,这种劳动就是异己劳动或者异化劳动。③劳动过程从结果的角度看,从产品角度看,劳动本身表现为生产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者使用生产资料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劳动就是生产。可见生产方式不论其形式如何只能分为:或者是为自己劳动,为自己生产;或者是为别人劳动,是为别人生产。长达几十万年的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就是为自己劳动,为自己生产。不仅如此,在资本主义消灭了以后人类的生产方式必然使为自己劳动,为自己生产。5000年以来有2000年的奴隶劳动,奴隶生产。3000年的农奴劳动,农奴生产。400年的工人劳动,工人生产。就是为别人劳动,为别人生产。④劳动过程有两个消费:劳动消费它自己的物质要素,即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是生产消费。生产直接就是消费;劳动者把产品当作个人的生活资料来消费是个人消费。个人消费的产物是消费者本身或者说生产了个人的身体。消费直接就是生产。可见生产和消费是直接统一的,是不可分离的。为自己进行的自然劳动,生产和消费就是直接统一的。为别人进行的异己劳动,生产和消费是分离的。生产和消费怎么会分离呢?5000年前当社会出现了分工以后,多余产品出现了,产品交换出现了。产品不是供自己消费,而是供别人消费。由于产品的交换,占有多余产品的私人占有就产生了。交换从此就出现在生产和消费之间。交换的产品叫商品,为确定不同产品交换的数量,等价物出现了。这个等价物就是货币。由此可见,只是仅仅是由于社会出现了分工,只是仅仅是由于劳动变成了为别人劳动,只是仅仅是由于多余产品产生了私有制,只是仅仅是由于产品交换的出现,生产和消费从此就分离开了。 ⑤由此可见,要把异己劳动变成为己劳动就要把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归自己所有,就要把为别人劳动变成为自己劳动,就要消灭社会分工,消灭产品的商品形式,消灭私有制,消灭交换,消灭货币,就要把商品生产变成产品生产。
自由劳动的理论
恩格斯1843年在《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中阐明了傅立叶自由劳动的理论。“傅立叶第一个确立了社会哲学的伟大原理,这就是:因为每个人天生就爱好或者喜欢某种劳动,所以这些个人爱好的全部总和就必然会形成一种能满足整个社会需要的力量。从这个原理可以得出下面一个结论:如果每个人的爱好都能得到满足,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那么,即使没有现代社会制度所采取的那种强制手段,也同样可以满足一切人的需要。这种论断尽管听起来是非常武断,可是经过傅立叶论证以后,就像哥伦布竖鸡蛋一样,成了无可辩驳的、几乎是不言而喻的道理。傅立叶证明,每个人生下来就有一种偏好某种劳动的习性;绝对懒惰是胡说,这种情形从未曾有过,也不可能有;人类精神本来就有活动的要求,并且有促使肉体活动的要求;因此没有必要像现今社会制度那样强迫人们活动,只要给人们的活动天性以正确的指导就行了。接着他确立了劳动和享受的同一性,指出现代社会制度把这二者分裂开来,把劳动变成痛苦的事情,把欢乐变成大部分劳动者享受不到的东西,是极端不合理的。然后他又指出,在合理的制度下,当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的工作的时候,劳动就能恢复它的本来面目,成为一种享受”。现在不是讲人本主义吗?人的本能天生就爱好劳动,喜欢某种劳动,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只要社会把劳动场所分布到全国去,工业和农业联合在一起,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参加工业劳动,自由地参加农业劳动,自由地写作,自由地唱歌,自由地研究科学,自由地打球。那里再没有农民、工人、作家、演员、科学家、运动员等等。在这种自由自在的环境下,人们没有任何烦恼,精神是愉快的,气氛是和谐的,环境是优美的,生病的机会就少了。这就是自由劳动带来的美好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他们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以自由劳动理论来确立资本主义消灭以后劳动的意义。
为自己劳动为什么会变成为别人劳动
5000年以来人类的自由劳动为什么变成了强迫劳动呢?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回答了这个问题。马克思从一个现有的经济事实出发:“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能力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劳动者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随着实物世界的涨价,人的世界也正比例低落价。劳动不仅生产商品;他还生产作为商品的自己本身和劳动者,而且同它生产一般的商品成正比。这一事实不过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异己的东西,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是同劳动对立的。”这就是劳动的异己化,或者说异化劳动,异己劳动。异己劳动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像同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一样”在这个前提下“劳动者耗费在劳动中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的、与自身相对立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便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便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便越少。”因此,劳动者为了生存就在两个方面成为自己产品的奴隶。首先,他接受工作;其次,他接受生活资料。因而,他首先作为劳动者,其次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够生存。这种奴隶状态的顶点就是,他只有更多地作为劳动者才能维持作为肉体的主体的生存,并且只有更多地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是劳动者。这种异己劳动的结果是,“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同时却把一部分劳动者抛回到野蛮的劳动,而使另一部分劳动者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却给劳动者生产了愚蠢、痴呆。”第二,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的关系是一种异己的、不属于他的劳动活动的关系。在这个前提下,首先,对劳动者说来,劳动是外在的东西,是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自由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精神遭到摧残。因此,劳动者只是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由自在,而在劳动之内则感到爽然若失。劳动者在他不劳动的时如释负重,而当他劳动时如坐针毡。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而是一种被迫的强制劳动。从而,劳动不是需要的满足,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其他各种需要的手段。异己劳动的一个明显的表现是,只要对劳动的肉体强制或其他强制一消失,人们就会象逃避鼠疫一样地逃避劳动。异己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最后,对劳动者来说,异己劳动就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他自己在劳动过程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结果,劳动者只是在执行自己的动物机能时,以及在饮食男女时,至多还在居家打扮等等时,才觉得自己是自由地活动的,而在执行自己的人的机能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
在异己劳动的条件下,劳动者创造的产品,劳动者的劳动活动不是属于自己的,那么,它们就只能属于不是劳动者的其他人。如果说异己劳动的活动对劳动者是苦恼,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别人带来享受和快乐。这个别人是奴隶主、是地主、是贵族、是皇帝、是老板、是资本家,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别人是异己劳动这种经济活动的承担者。因此这些别人不应该对这种经济关系负责。劳动者为了象人一样生活,为了自由的劳动,把斗争的矛头应对准异己劳动,消灭异己劳动,恢复为自己的自由劳动。只要这些别人不是阻止消灭异己劳动,劳动者就应该既往不咎。显而易见,不是劳动者的其他人占有产品,占有劳动资料、占有劳动对象,他们就成了私有者。因此私有财产是异己劳动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归结。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为了恢复自由劳动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把消灭私有制作为共产党的最终目的。
消灭为别人劳动是劳动者的目标
只要劳动不是为自己劳动,只要劳动是异己劳动,那么,劳动者不管社会处于什么状态:是社会财富处于减退状态,是社会财富处于增进状态,还是社会财富处于繁荣顶点状态,劳动者的地位总是贫困。甲,如果社会财富处于减退的状态,那么劳动者所受的痛苦最大,“没有一个阶级象劳动者阶级那样,因社会的衰落而遭受深重的苦难,”(亚斯密语);乙,如果社会财富处于增进状态,这是唯一对劳动者有利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资本家之间展开竞争,对劳动者的需求超过了劳动者的供给。但是,第一,工资的提高引起劳动者的过度劳动。他们越是想多赚几个钱,他们就越是不得不牺牲更多的时间,以致完全放弃一切自由来替贪婪者从事奴隶般的劳动。这就缩短了劳动者的寿命。劳动者寿命的缩短对整个劳动者阶级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就可以不断地产生对劳动的新需求。这个阶级总是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一部分,以避免同归于尽。其次,只有一国的资本和收入增长的时候,社会才会处于日益富裕的状态。但这只有在下面情况下才是可能的:1,通过大量劳动的积累,因为资本是积累起来的劳动。从而,劳动者的劳动产品被越来越多地剥夺通过他自己的劳动越来越作为别人的财产与他相对立,而他的生存和活动的资料越来越多地积聚在资本家手中。2,资本的积累扩大着分工,而分工则增加劳动者的人数;反过来说,劳动者人数的增加扩大着分工,同时分工又增加着资本的积累。一方面随着这种分工的发展,另方面随着资本的积累,劳动者日益完全依赖于劳动,而且是极其片面的、机械式的特定劳动。随着劳动者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被贬低为机器,随着人变成抽象的活动和胃,劳动者越来越依赖于市场价格的一切波动,依赖于资本的运用和富人的兴致。同时,由于单靠劳动为生者阶级的人数的增加,劳动者间的竞争加剧了,因而他们的价格也随之降低。在工厂制度下,劳动者的这种状况达到了顶点。3,在福利正在增长的社会里,只有最富有的人才能靠货币的利息过活。其余的人都不得不用资本经营某种企业,或者把自己的资本投入商业。因此,资本家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资本的积累日益增长,大资本家使小资本家陷于破产,一部分过去的资本家沦为劳动者阶级,而劳动者阶级则由于这种人数的增长一方面又要饱尝工资降低之苦,同时也更加依赖于少数大资本家。随着资本家人数的减少,他们为争夺劳动者而进行的竞争几乎不在存在;而劳动者则由于人数的增加,彼此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反常和更有强迫性。因此,劳动等级中的一部分人必然要陷于行乞或饿死的状态,正象一部分中等资本家必然要下降到劳动者的地位一样。由此可见,即使在对劳动者最有利的社会状态下,劳动者也不能避免劳伤、早死、沦为机器和资本奴隶、新的竞争以及一部分劳动者的饿死或乞讨。在福利正在增长的情况下,工资的提高在劳动者身上引起资本家式的发财欲,但是劳动者只有牺牲自己的精神和肉体才能满足这种欲望。工资的提高以资本的积累为前提并且导致资本的积累;因此,随着工资的提高,劳动产品越来越作为某种异己的东西与劳动者相对立。同样地,分工使劳动者日益片面化和从属化;分工不仅引起人们的竞争,而且引起机器的竞争。由于劳动者沦为机器,所以机器作为竞争者与他相对抗。最后,正象资本的积累导致工业数量的增加,从而也导致劳动者数量的增加一样,由于这种积累,同一数量的工业也生产出更多量的产品;于是发生生产过剩,结果不是有相当大一部分劳动者失业,就是劳动者的工资下降到极其可怜的最低限度。这就是对劳动者最有利的社会状态,即财富日益增长、累进的状态所导致的结果。丙,我们假定在社会福利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没有停滞,没有发生危机,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那么,总有一天要达到自己的顶点,那时,劳动者的处境会是怎样的呢?亚斯密说“在财富已经达到它可能达到的顶点的国家里,工资和资本利息二者都会是极低的。劳动者间为谋得职业而进行的竞争如此激烈,致使得工资降低到仅够维持现有劳动者数的程度,而因为该国的人口已非常稠密,所以人口数已不能再增加。”超过这个数目的增长部分将注定死亡。从上述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社会衰落的状态下,劳动者陷入日益加剧的贫困;在社会福利增进的状态下,劳动者陷入错综复杂的贫困;在社会达到繁荣顶点的状态下,劳动者陷入持续不断的贫困。毫无疑问,劳动者之所以在社会的发展中处于这种永远贫困的地位,只是仅仅是因为劳动的劳动是异己劳动,不是为自己劳动,而是为别人劳动。既然如此,劳动者要想不再贫困,要想进行自由自在的劳动,只有消灭异己劳动,消灭奴隶劳动,消灭农奴劳动,消灭雇佣劳动。
我们从理论上知道了异己劳动给劳动者带来的必然贫困,因此我们应该消灭以异己劳动。我们现在的劳动是什么性质的劳动呢?毋庸置疑,我们现在的劳动是挣工资劳动,因而是异己劳动,是雇佣劳动。我们要不要消灭雇佣劳动呢?
消灭雇佣劳动
我们从现有的事实出发。中国的劳动者靠工资生活。中国的生产是为赚钱生产。
劳动者没有工资就不能生存,劳动者没有工作就没有工资。找工作就成了劳动者生存的先决条件。在当前社会里,工作岗位满足不了所有劳动者的需求,寻找工作寻找满意的工作变成了劳动者第一个行动,十几亿劳动者在寻找饭碗时必然会发生竞争。这种竞争不仅发生在农村,而且发生在城市,不仅发生在初高中毕业生之间,而且发生在大学毕业生之间。为了得到一个饭碗,人们忍气吞声接受工作的附加条件,拉关系找门路请客送礼,人们饥不择食果不饱腹找到什么干什么。为了不让孩子受这份罪,家长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幼儿开始到大学毕业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孩子玩耍的天性,多方面发展的要求全都泯灭了,其结果是孩子和家长的对立。厌学、亲情关系的淡薄、离家出走、迷恋于网吧、甚至走上吸毒、偷抢的犯罪道路。好心没有得到好报,几乎每个家长都遇到这个难题;有幸找到工作的人们,由于成千上万的找工作的人们在门口等着,工资低一些也有人干,工资自然就会降低,只要找工作的竞争没有消失,工资只会减少不会增加。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铁板定钉!任何良好的愿望,任何再好的政策对它都是无能为力的。低工资高消费必然产生家庭内部的矛盾,没钱瞻仰老人、没钱抚养子女、没钱看病、没钱买房、没钱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产生的后果必然是家庭破裂;找不到工作的人们或者在市场上租个门面,或者做小买卖沿街叫卖,或者不得不干一些脏活累活,干有损于身体健康的活。如果手边还有点小钱,就买彩票、买股票、甚至加入到骗人的传销队伍里去,这些人大都是血本无归,倾家破产。实在找不到工作就去乞讨、生活不下去就去偷去抢、贩人、贩毒、贩黄、去卖淫等等。其结果导致了社会治安的混乱。这就是中国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这就是当前社会的生活方式。
中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没有一个不是为赚钱而生产,不赚钱的生产是没有人投资的。任何一个业主投入产业为了赚钱必须经过三个过程:购买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这三个过程是连续不断的,任何一个过程的迟缓甚至断裂对赚钱都会产生影响甚至引起破产。这也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也是铁板定钉!任何良好的愿望,任何再好的政策对它都是无能为力的。在购买过程中,业主们为了选一个好的厂址:交通方便,原料充足,劳动力充足,公用设施有保证。自然就要和当地政府搞好关系,由于业主们之间的竞争,自然就会给政府官员行贿以小钱换大钱,腐败之风由此而生。由于竞争购买生产资料必然提高生产资料的价格,其中原料价格的提高,刺激了原料的生产,乱砍、乱伐、乱挖、乱采就是这样引起的。尤其是动植物原料价格的提高,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种植经济作物、养羊、养牛、养猪、栽各种果树,动植物原料受自然条件限制有它的生产周期,因此,当供给超过需求的时候农民必然就要破产,这就是农民永远富不起来的原因。一方面,农民收入没有保障,另一方面,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全都需要钱。这就是成万上亿农民工进城打工的根源。农民也是人,也想过上人的生活,但他们的收入养活不了自己的家庭,买不起生产资料买不起生活资料,供不起孩子上学,看不起病,盖不起房,他们不得不到城里干最脏最累的下煤窑、下矿井、干建筑、干环卫、当保姆等等,谁都知道他们住得最差,吃得最差,穿得最差,一天劳动10小时以上,他们是社会的最下层,他们不仅受人歧视,而且时常拿不上血汗换来的可怜的工资,不得不惊动国家总理为他们追要工资。这就是购买过程必然产生的后果;在生产过程中业主考虑问题是如何降低成本和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降低成本,与生产直接无关的项目少投入或不投入,特别明显的是安全和污水处理的投入,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每年几十万的工人就是这样丧失了生命。尽管有环保部门的监督大小河流的污染愈来愈严重,直接结果是沿河两岸的人畜生命得病死亡,生产不是减产就是农产品增加了有毒的成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是,使用机器,使用最先进的工艺流程,提高劳动强度,结果就是产品的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就有可能薄利多销。但是这里就存在一个危险:一旦买不出去就形成了积压。一旦积压货款收不回来生产就要停滞。这对业主来说是致命的。这就是生产过程必然产生的后果;在销售过程中业主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占领市场,如何尽快地把产品推销出去。业主首先利用媒体做广告,然后招聘推销员,利用回扣、公关、打通关系推销产品,这就产生了经济领域里的商业贿赂。商品价格是受供求规律调节的,耐用商品如汽车、家电产品由于数量增加需求有限因此价格必然要下降。厂家或商家自然就降价销售。只要没跌破成本降价销售是为了赚钱。人们的吃住的商品水电煤气等商品因为总是需求大于供给,因此,这些商品价格总是只涨不降。结果是劳动者的工资就不够化导致了贫困。这就是销售过程必然产生的结果。这就是当前社会的生产方式。
劳动者 2007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