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公益精神 重塑道德信仰 弘扬公益精神 重塑道德信仰
弘扬公益精神 重塑道德信仰
难难问良之六十九
公共利益事业简称公益,公益精神是一种利他的心理态度或价值观念,加强宣传力度弘扬公益精神目的是唤起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重塑社会道德信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责任,人人负起该负的责任,社会才能平安和谐,才能不断发展。精神、信仰与责任都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公益精神与责任义务是一种团结互助的思想境界,弘扬公益精神通俗讲就是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难难:
您每次转型总是理论先行:弃商从文是看破放下,人到无求品自高;研究党建理论,缘由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国家尽点力!如今您又热衷公益事业,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良之:
谈不上指导思想,只是个人观点,或者说是做人做事的一种心态。我做公益事业的心态是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人民做公益!我想每个做公益事业的人都应该具备这种心态。做公益不能讲功利,讲功利不仅容易变味,而且容易迷失方向,只有心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才能把公益事业做好。有位老法师曾经对我说:心存“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才能修好佛法。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儒、释、道思想与做公益事业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提高思想觉悟,通俗讲就是增强悟性。在当今社会弘扬公益精神不仅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是响应党中央号召,高举为人民服务思想伟大旗帜,为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具体行动。
难难:
当前统管公益事业主要是什么部门?
良之: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是国家民政部直属主管的全国性专业社会团体,其下辖的社会公益工作委员会是经民政部批准唯一以“公益”命名从事公益工作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主要架构是由社会各界从事和关心、支持公益事业的单位和个人,社会公益志愿者以及相关社会公益类团体自愿组成。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公益方面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法规,宣传公益理念,传播公益文化,弘扬公益精神,组织公益活动。个人理解社会公益工作委员会属于公益事业管理部门,主要制定公益战略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参与制定公益事业政策法规,思考怎样把中国的公益事业做强做大做好等等。也就是公益事业的顶层设计。
难难:
什么是公益事业的顶层设计?
良之:
战略指导思想是指导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思路与观念,是整个战略谋划的灵魂。就公益事业而言,怎样才能把公益事业做强做大做好,怎样才能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思想意识和工作思路,就是顶层设计。比如,“弘扬公益精神,重塑道德信仰”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就是公益事业的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人民做公益!”的口号,以此激励广大人民参与公益事业也是顶层设计的范畴。再如,作为高层管理部门,首先要考虑架构布局和掌控机制,“架构、平衡、控制”也是工作思路的顶层设计。国家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已经几十年了,一刀切传承以前的机构和经验不利于创立新架构,传承必须创新才有生命力,创新必然存在旧机制与新机制的衔接过程,这是自然规律,因此,思考构建新架构的同时,必须考虑平衡,平衡不仅是道法自然的规律,也是黄帝内经的精髓,平衡的关键就是控制,控制的目的是避免失衡。目前中国道德信仰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思想意识形态管理的失控,因此,“架构、平衡、控制”作为公益慈善事业的工作思路是必要的。顶层设计是由决策者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难难:
作为公益慈善事业的高层管理部门确立“弘扬公益精神,重塑道德信仰”为思想意识形态的顶层设计,明确“架构、平衡、控制”为基本工作思路之后,该如何开展工作?
良之:
有了想法、看法、说法,关键就是做法。目前中国真正的危机,不是经济危机,而是道德信仰危机。我认为,道德信仰属于思想意识形态,要解决思想意识形态的道德信仰问题,弘扬公益精神至关重要。社会公益工作委员会是经民政部批准唯一以“公益”命名从事公益工作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怎么开展工作?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制定发展规划才能做好。我认为,公益委员会当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扶贫攻坚精神,围绕扶贫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
难难:
怎么理解?
良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总书记还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分内职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作为公益慈善事业的高层管理部门,委员会有责任有义务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扶贫攻坚的精神作为核心,创新开展工作,使社会公益事业为扶贫攻坚作出应有的贡献。
难难:
据了解,现在很多企业和个人因为“郭美美事件”而对慈善事业心存疑虑,严重影响到慈善捐款,如何解开人们这个心结呢?
良之:
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让人们对红十字会产生严重信任危机,同时也给慈善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郭美美已经受到法律制裁,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她给慈善事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我觉得更应该从整体上提高国人的公益慈善意识。
难难:
如何提高国人的公益慈善意识呢?
良之:
我看到几个国外著名企业家慈善捐赠的事例很受感动:卡耐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股神"沃伦·巴菲特曾当着他的孩子的面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说:“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观念。”他宣布,将自己超过300亿美元的个人财产捐出99%给慈善事业,用于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以及为计划生育方面的医学研究提供资金。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微软退休时将总市值58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全部捐给名下的慈善机构,没留给子女任何财产。美国著名企业家在自己捐赠的同时还号召其他企业家参与公益慈善,2010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共同发起“捐赠誓言”活动,号召亿万富翁生前或去世后至少用自己一半的财富来做公益慈善,立即得到上百位亿万富豪响应。这些慈善壮举感召了无数善良的人们投身到公益慈善事业。我们应该好好借鉴!
难难:
怎么借鉴啊?
良之:
八个字: 典型感召,宣传铺路!针对当前中国公益思想普遍落后的状态,如何激发并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公益、关注公益的热情是我们大力发展公益事业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树好公益正面的典型,充分利用现代媒介资源,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公益精神。一是充分发挥电视、电台、网络、报纸、户外广告的作用,大力宣传公益口号和典型,倡导公益慈善精神,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效应,使公益事业的宗旨、口号、慈善精神、公益典范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逐步扭转当前人们道德滑坡、漠视公益、信仰危机的心态,形成人人关爱他人,个个乐于奉献的公益社会风貌;二是大力弘扬公益文化,积极创作一批公益文化作品,激发正能量;三是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要通过不断地宣传和开展活动,使公益事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提升,从而引导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重塑社会道德信仰,推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
难难:
你的观点很好!据我所知,我国目前还存在影响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你认为该怎么办呢?
良之:
国外的慈善事业发展表明,慈善事业有序发展需要相应的制度保证。目前我国确实存在一些不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比如:目前一些慈善税收政策无法调动企业和个人进行慈善捐赠的积极性。中国经济发展造就了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家阶层,推动私人捐赠的着力点应该在民营企业身上。但民营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3%的应纳税所得额以下的不纳税的捐赠不足以给民营企业家带来足够和确定的声誉,而3%以上的捐赠还要另外征税,打消了民营企业家通过捐赠回报社会的积极性。因此,务必要改革公益慈善税制,使税制能够充分激励捐赠行为和募集善款行为。
另外,我们国家还有许多公益慈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有的公益慈善组织不会募集和运作资金,只是筹了一笔开办费,挂了一块牌,坐吃山空;有的慈善公益组织自律机制不健全,缺乏严格的财务管理,成了个别组织和个人的小金库……这就需要公益慈善监管部门积极推进公益制度改进和创新,使公益事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加强监管,进一步提高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度。
难难:
你觉得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前景如何?
良之:
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大有可为!中国需要帮扶的对象还很多。我国每年仍有7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需要救助,有2200多万城市低收入人口需要帮助,有近200万流动儿童失辍学需要资助,有6000万残疾人需要提供扶持,每年还有许多受灾地区的群众需要救济。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办法当然是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不断加大对收入分配的合理调节。但是,这还不够,还必须利用社会力量、民间力量,通过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通过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对分配调节进行必要的补充,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发展慈善事业。我认为,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既能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又能扩大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难难:
您做公益事业的感想是什么?
良之:
责任是思想的本源和基石,责任是支撑中华民族崛起的脊梁。弘扬公益精神,重塑道德信仰,既是执政党的责任,也是全体中华民族每个人的责任。做公益慈善事业,不仅体现个人的自由意志,而且体现个人的担当能力,参与是一种生活方式及自觉自知的修行。公益精神是一种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弘扬公益精神不仅能整合人类的总体力量,而且能引导人类的实践活动,因此,弘扬公益精神是重塑道德信仰的必由之路。
2015年12月6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