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普霄:党员不先富是成熟的标志——六谈底线就是公有制 党员不先富是成熟的标志
党员不先富是成熟的标志
——六谈底线就是公有制
贺普霄
任何从事劳动、不剥削他人劳动的中国公民,承认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并且按照规定交纳党费的,都可以成为本党党员。
——中共八大《党章》
举国上下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之际,南街村不仅迎接了河南电视台(9月8日)、《中国精神》剧组(9月14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9月20-22日)、中青网等三家媒体,而且还有远道而来的法国CAPA纪录片制作公司(9月17-19日)前来采访、拍摄,再加上漯河市“南街村杯”质量主题演讲比赛(9月17-19日)等在南街村的隆重举行,这就是兴旺发达创建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南街村,在世人心目中红红火火的位置。
中国青年网河南频道新闻中心主任苑中华、腾讯网新闻资讯图片编辑赵赫廷、《亚洲财经杂志》特约记者刘建永等三媒体,国庆前就来到南街村,先后分别在文化园、工业区、居民区、教育区等采访的基础上,国庆当天上午10时,他们一行参加并采访了南街村举行的22对新婚夫妻集体婚礼。此后,他们采访南街村党委书记——村民、职工都亲切地称“班长”的王宏斌同志。在班长回答他们提问中,有一个问题是:“同样是集体经济,毛主席在世时实行的人民公社,与南街村现在实行的集体化有何区别和相同点?”
班长答:“二者的相同点是:所有制都是集体的,没有个体的,不存在股份的;在管理机构设置上,南街村与人民公社时期也大致相同;在管理方法上,人民公社时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管理人、教育人,南街村这几十年仍然是按毛泽东思想来管理人、教育人。二者的区别是,在工作重点上,人民公社时期是以农业为重点,工业很少,这几十年南街村是以工业为重点,也就是把原来的农民只会种田不会做工,逐步扭转到树立工业意识、学习工业技术上,让大家会发展工业。”这就是说,无论是毛泽东时代,还是包产到户搞私有化时代,南街村公有制的底线和指导思想都一样、没有变;工作重点变成有工共富的以工为主。只有坚持公有共富的改革开放才是正确的;包产到户、卖国企搞私有化、两极分化的改革开放,无论给其涂上什么色都是错误的。
还问道:“现在的很多人包括年轻的一代,他们没有接受过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对毛泽东思想和共产主义感到很遥远,对实现共产主义没有信心。您认为这种理想在中国能实现吗?”
班长答:“现在年轻人没有共产主义这个概念和信仰,这更说明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失误是什么。其实共产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说它遥远也遥远,说它近也近。共产主义社会很遥远,但是我们实践生活当中的共产主义因素很多,只有各方面的因素都是共产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建成是同全方位的共产主义因素组建到一块儿的。现在的社会上也有很多共产主义因素,所谓的‘福利’就是共产主义因素,包括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长期生存,也借鉴吸纳了社会主义的东西,搞了一些福利,包括社会福利、工人福利等。南街村提出建共产主义小社区,这是奋斗目标,现在还不是,但我们自身内部有很多共产主义因素,比如供给部分。我们采用低工资高福利的分配办法,其中工资部分体现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供给部分体现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这样,让群众干着社会主义,既尝到社会主义的甜头,又感到共产主义的美好。在这样情况下再讲社会主义好、共产主义好,群众就能接受,也是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这说明离开老祖宗和共产主义大目标的改革开放,必然要走上三大资产阶级掌握中国经济命脉的私有化和两极分化——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
12集电视情景片《中国精神》剧组一行5人,在光明日报出版社执行主任、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研究员纪青带领下,来南街村采访。南街村将作为《中国精神》出现在第一集《富强》中。在采访班长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您怎么理解‘抓革命,促生产’这句话?现在很多人不敢提这句话,但南街村把意识形态放得很重,为什么?”
班长回答说:“‘抓革命,促生产’这句话永远不错!它是对当今社会上一些人说毛主席只会搞革命、不会搞生产的有力回击。如果毛主席不会抓生产,怎能提出‘促生产’?抓革命的目的就是促生产。就像南街村这些年提出的‘做好人、做好事、做好产品’,有人就说:‘南街村只讲做好人,不说抓经济。不抓经济南街村能有今天吗?’是的,没有经济南街村支撑不到今天,但是南街村的经济是靠人来发展的,如果不把人教育好、培养好,人人都是坏人,都干坏事,那么南街村能有今天吗?‘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南街村的实践证明,这是千真万确的。拿钱买来的积极性是一时的,而用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出来的积极性是长期的,甚至是永久的。所以从企业经济角度看,用钱买积极性增加了成本,用思想政治工作调动积极性降低了成本。”这话击中了改旗易道者的要害。在战争年代,手拿镰刀身背枪、延安时代的军民大生产运动,都是“抓革命,促生产”。
通过采访班长,纪青动情地说:“我们之所以把南街村放在第一集《富强》里,是因为南街村是一个强大的村。这种强大,包括精神的强大和文化的强盛。南街村是中国文化武装起来的文化强村的典型!南街村的精神和现状很值得研究,与中国精神很符合。”
法国CAPA纪录片制作公司记者贝努瓦·肖蒙一行3人来南街村拍摄,反映中国一个走集体化道路村庄的真实情况。在班长办公室,他围绕南街村坚持用毛泽东思想育人和南街模式对班长进行了采访。班长对此指出,南街村给人们的印象是坚持用毛泽东思想育人,走集体化道路共同富裕的村庄,南街村30年的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是战无不胜的,如果没有毛泽东思想,就不会有南街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您觉得南街村有一天会不会脱离这条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对于这一问题,班长回答说:“共产主义运动有史以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高潮有低潮,南街村的发展也是如此,有曲折有反复。我们这一代坚持这条道路,后代人是否会继续走下去就说不准。但我相信,即使改变了,经过实践,大部分群众觉悟后,还是会走到这条路上来。”其实班长这话,是对1981年顶不住“一刀切”包产到户私有化风,也搞了包产到户。在两三年的教训中,社员用革命“武器”大字报的轰动下,于 1984年吃包产到户“后悔药”后,才有了今天的回顾。
在回答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于秀娟提出问题中,有关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和党组织的作用时,班长特别强调:南街村的党员干部没有头脑发涨,没有不顾群众、自己先富,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带动广大村民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其所以如此,取决于我们坚持用毛泽东思想育人。这说明南街村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出来成熟党员——从事劳动不剥削他人劳动、划清劳动与剥削界限——八大党成熟的标志。在回答“您认为毛泽东思想中有无改革开放的内容”这一问题时,班长语气坚定地说:“毛主席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改革派!”他以排比反问予以陈述,“他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这是不是改革?他建立了新中国,制订了社会主义发展纲要,制订了新宪法,这是不是改革?他指出全国解放以后,工作重心要由过去的武装斗争转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国家是一穷二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但也要借助于外资发展中国,这是不是对外开放?”“讲得很精彩!”于秀娟由衷赞赏。这是对将改旗易道的私有化说成改革开放的有力回击,也是对老祖宗的旗帜和公有共富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决捍卫!。
当中青网三家问他:“您是1951年出生的,基本上与共和国一同成长,也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请问您将会给子孙留下什么?会给南街村留下什么?”
班长非常自信而肯定地回答:“我决不会给子孙留下私人财富!我给南街村留下的,就是一个更加美好的南街村!”
仅从王宏斌对这些媒体采访中回答的这几个问题中,不难看出;南街村党委这些土生又土长,斗争中成长;不求个人有,但求大家富;不求当大官,但求干大事;心不离群众,手不离劳动;既是老黄牛,也是火车头;经常照镜子,五官自端正;随时可洗澡,健康能防病;无私则无畏,威力大无比的共产主义者农民领袖们,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不动摇,划清劳动与剥削的界限不含糊,坚持斗私批修不松劲,坚定不移地走公有共富社会主义道路不回头,才有了今天让世人羡慕向往的共同富裕的农村都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