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农业已危在旦夕,再无良策国家危矣!

火烧 2015-06-1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指出农业面临严重危机,农村人口流失,土地荒废,教育医疗资源匮乏,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导致土地退化,同时政府政策与土地利用存在严重问题,未来农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农业已危在旦夕,再无良策国家危矣!

“农业已危如累卵,农村急需正确的农业政策”更新版

作者:小草(zgxjxc

 

    1998年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原党委书记李昌平喊出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也费尽心机,可是,过去17年了,问题依然如故,而且还新添出更多的问题,农业已危如累卵,再无良策,国家危矣!!!

    01、农村只剩下老人、儿童和部分妇女,冷清、没有人气。

    留守老人孤独寂寞,生活悲惨,有的老人死在家里几天甚至更长时间都无人知晓。

    留守妇女因感情需要和生理需要所引发的道德问题和刑事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

    留守儿童缺失父母之爱、父母教育缺位,人格发生畸变;父母监护缺失,很多儿童遭受欺凌;各种不同方式夺去儿童生命的事件屡发不止。

    02、农村院落破败,部分土地荒芜、荆棘丛生,乡间小路泥泞难行,一派凄凉景象。(文献

    03、学校、幼儿园少,师资特别薄弱,农村孩子教育在起跑线上就输了一大截;医疗卫生薄弱,缺医少药,看病难。文化、娱乐基本缺位,农闲时空虚无聊。

    04、农业八字宪法被抛到脑后,种懒庄稼,依赖于农药和化肥,土地板结变坏日趋严重,每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必须递增,否则减产。到土地板结变坏至化肥再多也无济于事时,就什么也生产不出来了。

    05、盲目的、效果很差甚至没有效果的开发区、试验区、科技园等各种园区建设,占用和浪费良田太多。一些分门别类的政府部门,每个部门一个很大的办公大院,使用率并不高,占地却不少。盲目的住房建设,致使空置房越来越多、占地越来越多。上述占用的土地,全都是平坦区最肥沃的良田。现在似乎已经出现盲目修建高速路的情况:相隔很近,并排两条高速路,有必要吗?这要占多少地、花多少钱?

    06、为摆脱强劳动低收入而且生活环境恶劣的窘境,大部分农村人初中毕业后即外出打工,继续下去将无人会种庄稼。

    07、有些地方政府补贴请人种地,也没人愿种。

    08、打工稍微挣了一点钱的农民,都去城市买房,再也不愿回到农村。如此继续下去,农村将成为真正的“空巢”。

    09、转基因种子,产出有害农产品。农民不能自己留种,受制于人。

    10、土地流转,每亩地每年给几百元,农民生活困难;土地高度集中到资本持有者手中,农民失去生存的根本依靠——土地,后果将会是什么?

    我在火车上碰到一位四川蓬溪的农民,据他说,他们那里土地流转,每亩地每年给200元。他们那里人均不到一亩地(在四川,有些地方人均耕地只有三、四分),也就是说,他们每年得到的不足200元。为了生存,他们只好外出打工,他跑到新疆,活很累,收入又低,就跑回来了,想在成都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份稍好点的工作。但愿他能找到一份收入较高一点的工作吧。

    土地流转实施以后,效果如何?据有人调查显示:好些人都是冲着国家补贴和项目资金去的,钱到手后,并没有好好经营。有的虽在经营,但也不是种植粮食,因为种粮收入不高。一些种粮的,其单产水平还不如原来农民种地的时候高。

    土地流转以后,农民怎么办?

    11、因为分地到户,集体组织不存在了,当年毛主席时代修建的水利设施,因为无人管理、无人维护修缮,很多都已经废弃了。当年改田改土整理出来的可耕土地,也有不少不可用了。可惜呀!

    …………等等,等等。

    感觉现在的政策是在强逼农民离开土地、离开家园,抛家舍业去当牛做马为资本家做贡献。

    农业是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这是永恒不会变的。民以食为天,无粮天下必定打乱!一旦农业跨了,整个国家也就难以存在了,不可以掉以轻心啊!

    实际上,中国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解决不好,其他任何问题都别想解决好——没有持续后劲!!!因此,必须尽快制订正确的农业政策,让“三农”问题尽快走出困局。

    什么是正确的农业政策?国家应大力扶持农村,大力推进因地制宜的包括统一规划不浪费土地的集中住房(原破旧住房拆掉还田)、道路建设,医疗、教育、文化、商店、娱乐等等建设的新农村建设(而不是城镇化建设),切切实实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帮助农村发展工业和副业(只靠农业而没有工业和副业,农村是富不起来的),切切实实提高农民的收入,保证农民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接近城市。让农民能自愿留在农村土地上安居乐业,一家人团聚一起享受人伦之乐——这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而且是可以做到的,有些发达国家不是已经出现“富人住农村,穷人住城市”的趋势了吗。必须要象毛泽东时代那样,农村欣欣向荣、红红火火、后继有人,农业生产不断发展进步——现在理应比毛泽东时代更好,因为各方面的条件都远比那时强多了。

    为什么不采用南街村、大寨村、华西村、周庄人民公社等一些富裕村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模式呢?为什么老是想着去依靠资本家呢?资本家能靠得住吗?!

    具体做法可以有两种方案:⑴、将土地集中起来,搞国营农场,实行机械化耕作,发展农场工业和一条龙加工业,吸收农民成为国营农场的农业工人。富余的农民劳动力,给予妥善安置,保证他们生存无忧,不能再放任自流地让农民离开土地、离开家园抛家舍业背井离乡到处流浪。【农民离开土地、离开家园(像现在这样,农民收入很低,劳动强度很大,生活环境很恶劣,谁愿意安心留下?),会人为制造出许多本不应该有的动乱因素和治安犯罪事件。】这是最好的方案,也是农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⑵、在没有条件实行上述方案的时候,可以把农民组织起来,搞集体大农业,利用集体的力量办大事,照样可以实行机械化耕作,照样可以办社办企业。决不能将土地流转给资本家,私人兼并土地,不只是对农民极其不利,对国家也是很不利的,历来都是大忌!

关于土地流转的种种弊端,乃至于对国家根基的动摇,已有不少专家论及,这里不赘。

    新中国建立在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基础上,毫无工业基础可言。建立、发展现代工业体系,是历史的必然。大家都知道,我国工业体系建立、发展壮大,都是农业在支持;城市建设、发展,也都是农村在支援。现在,我国工业和城市的建设、发展已具相当规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是时候了,而且也具有这样的能力。只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新农村建设就一定能顺利完成。

    人类社会自有阶级以来,广大劳动人民就一直受剥削、被压迫,终年辛勤劳作仍然穷困潦倒;社会生产力始终进步缓慢,社会生产不能有效发展,其根源就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毛主席领导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一举废除延续了几千年的私有制,把广大劳动人民从私有制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摆脱了剥削和压迫,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这是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的一次伟大飞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无数革命前辈吃尽苦头受够罪努力奋斗拼搏换来的。可是,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置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于不顾,置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于不顾,居然毫无顾忌地复辟私有制!在私有制一再失败、私有制引发诸多社会乱象、私有制始终无法让我们国家走出困局的铁的事实面前,依然为私有制高唱赞歌,太缺德、太无耻了吧!

2015-06-12初稿,2015-06-17更新

 

参考文献:

    ⑴、农村见闻─农业与粮食安全的严重担忧【文中所述是2012-012013-08见闻,但现在依然如故,甚至更甚】

        中华论坛: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62/98/85/0_1.html

    ⑵、农民的巨大贡献不容抹杀!

        中华论坛: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75/96/29/6_1.html

    ⑶、草根平民希望的改革之路

        红歌会网: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1408/60591.html

 

附录: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农家太苦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出现了象南街村、华西村、大寨村等等这样的富裕新农村,但那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农村还是很穷、很苦的:种地成本高、产出收入低(有的甚至入不敷出);缴费负担重;用水难(这个问题有不少地方已经得到解决);行路难(有的地方一旦下雨,泥泞烂路不穿长统靴根本就走不了);……。象这么一种情况,只要稍有一点机会,谁不想离开?除了想挣点钱,这就是农民外出打工的重要原因。可是,他们外出打工,也不痛快:背井离乡,与父母、夫妻、子女不能团聚,不能享受天伦之乐;照顾不了老人、尽不了孝;教育不了孩子,缺少父母教育的孩子有可能不成才会给家庭带来严重隐患并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绝大多数人要干最苦的、最累的、最脏的、最重的活,一部分人即使不是最苦、最累、最脏、最重的活,其工作强度之大和工作时间之长,也是远远超过正式员工的;不时会被人欺负、被拖欠工资;……;苦不堪言。农民为改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改革成果他们却很少享受到。

    如果我们真心想对农民好,那就应该让他们不要再背井离乡去吃苦受罪,要让他们在家乡安居乐业,比外出打工挣的钱还多,让他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农民是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我们应该对他们好(详见“农民的巨大贡献不容抹杀!”[中华论坛: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75/96/29/6_1.html])。

解决三农问题的主攻方向

    ①、提高农副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眼下国家采取的政策是哪里出现问题就给予财政补贴,这在短期内确实是有效果的,但决非长远之计,更不是治本之策。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提高农副产品价格,并同时适当降低工业产品价格,以尽量缩小这个剪刀差。提高农副产品价格要让这部分提价实实在在到农民手中。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⑴.千万别让国家对农民的关怀被那些中间商赚走了。前几次粮食提价就已出现了这种问题,农民的粮食没有提高几分钱,而粮商卖给市民的粮食却涨了很多,利润全被这些奸商赚走了。农民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倒是让市民为奸商做了贡献。⑵.种地所需要的物质比如化肥、农药等等,千万不要趁机猛涨,否则会使农民不增反降。

    ②、集体大农业优于单干小农业

    集体大农业的明显优势在于:⑴、土地成片,有利于机械化耕作,这是生产力进步、社会进步和历史前进的趋势;⑵、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从事其他工作,创造更多的财富,增加农民的收入;⑶、规模化生产可以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化肥、农药等生产过程必须的物资,可以节约水资源、降低化肥、农药等的使用量,节约成本并让农产品更趋绿色;⑷、可以分工合作,生产耕作、产品销售、市场信息、后续深加工,等等,各司其职,不会出现农产品卖不出去烂掉的现象,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⑸、更重要的是,共产党的最高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集体大农业可以培养、提高农民的集体主义思想觉悟,去除私心、树立集体观念和大公无私思想,正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首要必备前提;……;等等。这些优势单干小农业一条都轮不上。

    可能会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原先农业集体化粮食不够吃,分田单干后粮食一下子就够吃了,怎能说集体大农业优于单干小农业呢?

    首先是有一个视点错觉:1977年粮食匮乏问题开始缓解,1978年,粮食就完全够吃了,再后则是一年比一年多,越来越丰富。而分田单干是1982年在全国推开的,有些早一些的也早不过1981年(那时没有中央的政策,敢于擅自分田到户的没有几个)。因此,“原先农业集体化粮食不够吃,分田单干后粮食一下子就够吃了”是一种错觉。

    其次,农作物(包括粮食)增产的三大要素是:水利,优良品种,肥料。

    水利:毛泽东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最早于1934123提出【人民出版社,19527月北京第一版,196610月成都第4次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繁体立排本)127页】,以后又重提过),全国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修建水库84千座(总库容4000亿立方)、河堤17万公里,新增灌溉面积3亿亩,把灌溉动力从12.8万马力增加到7122万马力,从根本上解决了产粮区旱灾问题。为农业大发展,为粮食增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优良品种: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于1974年;“中国小麦之父”李振声教授带领的团队五、六十年代开始研究培育小麦良种,1979年获得决定性的突破,集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品质于一身的小偃6号在大面积推广中获得成功(当时陕西农村还流传着‘要吃面,种小偃’的歌谣呢)。优良品种,解决了粮食增产的最重要要素。使粮食产量提高了30%以上。因为大面积育种需要一个过程,普遍推广应用则在毛泽东去世后的19791985年,随着面积逐年扩大,中国粮食总产量几乎年年大幅增长。肥料:肥料是粮食增产第二个要素。中美关系改善后,毛泽东就着手从国外购买化肥生产设备,1973年在全国修建十三个大型化肥厂。这些化肥厂于1977年后陆续投产,化肥从无到有达到1000万吨,化肥的供给问题最终解决。

    从水利,优良品种,肥料的完成和推广应用时间看,就不难理解“1977年粮食匮乏问题开始缓解,1978年,粮食就完全够吃了,再后则是一年比一年多,越来越丰富”的真正原因了,而不是“集体化不够吃,单干粮食丰富”(中国几千年单干农业为什么一直解决不好吃饭的问题?)。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农业三大要素水利、优良品种、肥料,都是毛泽东时代奠定的,就此意义而言,解决中国温饱问题的真正功臣是毛主席,喝酒的朋友都知道“后醉”一词的意思,毛泽东时代奠定的基础后来才显现出来。这篇毛主席写就的解决中国人温饱问题的大文章于是署名变成了后来人。

    不可否认,分田单干后,在最初的12年里,的确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粮食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1984年后就对粮食增产几乎没有积极作用了。原因很简单:个体农民不象集体农民有集体观念,出于趋利避害的目的:①、青壮年农民都打工去了,农村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②、种地收入太低,甚至入不敷出,个体农民失去种地积极性。现在农村土地撂荒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粮食安全了。以后每年的粮食增产,都是用化肥堆出来的。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40731万吨,化肥投入1739.8万吨,到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为50160万吨,化肥投入5107.8万吨。粮食增产9429万吨,增长21%,但化肥投入增加了3368万吨,增长200%

    肥料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须品,但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变坏,每年使用量必须递增,否则庄稼就长不好,长此以往,终有一天化肥也不起作用,土地完全变坏无法耕种时,问题就严重了。而有机农家肥能使土壤疏松、变好,越用土地越肥沃。因此,应大力鼓励使用农家有机肥。好些地区积极推广沼气池,沼气既可做燃料也可照明,用完后池中之物又是很好的农家有机肥。这种经验应当予以大力推广。大力发展、规模化生产有机农家肥,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我们的农业专家们,应该多动动脑子,赶紧解决有机农家肥的问题。

    集体化大农业应当是政府倡导、农民自愿联合体的集体化大农业,政府大力帮助点子、扶持资金。决不能将土地流转给资本家去搞大农业,不管他是国内资本家还是外国资本家。因为,一方面是农民沦为资本家的佃户后,将会遭到盘剥和欺凌,对不起农民;另一方面,资本家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他不会种植收入不高的粮食,会造成我国粮食安全的严重后果;第三,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出现经济危机或别的什么因素,农民无法继续非农就业的时候,就只有回乡种地,要是将土地流转给资本家,农民回乡无地可种,断了农民的生存退路,是会出大问题的;第四,如果将土地流转给资本家,不久即将形成新生地主阶级,我国将退回到封建制度社会。

    ③、真正帮助农村发展非农产业和与农业有关的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让农民快些过上好日子

    农村只靠农业是富不起来的,必须发展工业、加工业等非农产业和与农业有关的产业。

    要是全国农村都能建设成南街存、华西村、大寨村、周庄人民公社那样,还有谁会愿意与家人分离去背井离乡?但是,不是所有村官和乡官都具有南街存、华西村、大寨村村官那样的智慧和魄力,也没有几个村能具有他们那样的基础和条件。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和专家学者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支持,让全国所有农村都尽快向南街村、华西村、大寨村看齐和靠拢,让农民快些过上好日子。

    我们的经济学家们和相关专家们应该认真调查研究,好好探求应对策略,为新农村建设、为国家、为人民多出点力,国家和人民会记得你们的。

    新农村建设要讲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有的地方的新农村建设首先考虑农村道路建设,这是不错的主意。可是,叫农民交了修路款,把耕地挖开铺成土路之后就再没有动静了,晴天还可行走,一下雨就成了泥泞烂路,连人都根本走不了,更不要说过车了。有的地方把县城和靠近县城或是当道领导视察很容易到的地方,建设得很好,偏僻乡村就不怎么管了。这些形式主义的问题也应该认真解决好。乡村公路受行政区划制约,好些都没有连成网络,有些只差几百米甚至只差几十米也没有连通,为这几百米乃至几十米,需要绕行几十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也是需要解决的。

——摘自《劳动人民希望的改革之路》(又名《草根平民希望的改革之路》)

2013-05-16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