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再也不能当资本主义的奴隶了!
农业,再也不能当资本主义的奴隶了!
刚才上网,看了西南几个省市大旱灾情,真是到了火烧眉毛的程度了!面对这样大旱灾,怎样解救呢?官方确实费尽了苦心,也尽了努力,但是,效果显然微不足道的,能不干死人,那就是万幸了呢。接着看了中科院蒋高明先生的《反思大旱 再不能临渴掘井》一文,深有同感。蒋高明先生提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对此应常抓不懈,不能临渴掘井。建议有关部门认真总结教训,将大小水库从承包人手里收回国有,强化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排除13亿人吃饭问题的后顾之忧。”
关于农业问题,可以说全国绝大多数人都在怀念毛泽东时代的集体化,那时不仅为中国的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为八亿中国农村人口排除了后顾之忧。但是,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农业在包产到户政策的影响,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蒋高明先生指出:“目前,农田水利严重滞后的现状让人担忧。去年10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关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指出:多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一些地方在干旱面前束手无策,水利设施不堪重负;大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50%,中小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40%;绝大多数泵站的灌排水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由于水利设施跟不上,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农田面积的48%,只好“靠天吃饭”。显然,目前的农业是在吃过去的老本。”试问:一个接近十四亿人口的农业大国(目前还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竟然主要靠天吃饭,这样的国家的人民有生活上和生产上的安全吗?
经过三十年的分田到户大承包,实践证明,在中国要发展农业,要保证十几亿人口的粮食安全,要保障国家的稳定,农业只能走集体化道路!这个道理,稍有常识的人都懂。可是,尽管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吁,要求恢复走农业集体化道路,而决策者却听之任之,仍然坚持分田单干之路呢?我曾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但最近一段时间,我悟出了一个道道,决策者们之所以下不了恢复集体化的决心,究其原因:搞农业集体化,不利于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即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当今中国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需要大批的廉价劳动力,如果实行农业集体化,那些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还哪来的廉价劳动力呢?没有了廉价劳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就寿终正寝了吗?这是资改派们死也不肯认帐的啊!
然而,面对全球性的气候恶化和环境污染,面对将近14亿中国人民的生活出路与生命安全,面对国家的生死存亡,究竟孰轻孰重?决策者们应该醒醒了,中国的农业,再也不能为资本主义当奴隶了!再如此下去,天怒人怨,国将不国啊!
附:
反思大旱 再不能临渴掘井
蒋高明
2010年03月27日 08:49新京报
观点:建议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干旱制约农业的严重教训,强化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排除13亿人吃饭问题的后顾之忧。
连日来,西南大旱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严重旱情已导致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份613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26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旱灾警示我们,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强,工程性缺水的状况必须得到改善。
的确,严重旱情充分暴露了几十年来农田基本建设的不足。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里,国家曾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放在首位。以水库为例,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已建成水库8.58万座,总库容5800多亿立方米。然而,这些水库95%以上是1977年以前完成建设的。最近30年来修建的水库不到4300座,平均每年只修建水库143座。“人造天河”红旗渠,横跨110多公里的“汉北河”等大型水利工程,也都是30年前建设的。
目前,农田水利严重滞后的现状让人担忧。去年10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关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指出:多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一些地方在干旱面前束手无策,水利设施不堪重负;大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50%,中小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40%;绝大多数泵站的灌排水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由于水利设施跟不上,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农田面积的48%,只好“靠天吃饭”。显然,目前的农业是在吃过去的老本。
30年前的“联产承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然而,由于片面追求GDP,轻视农业的基础地位,现在农业生产的各种矛盾,充分暴露出来了。由于地块被分割成了“豆腐块”,在一些丘陵地或山地,大型农机具施展不开,种地重又回到了畜力甚至人力,而且种地的多是妇女和老人;由于水利基本设施多年失修,灌溉无望,不少地区的农业重新回到了“靠天吃饭”。
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作为控制农业命运的水库被承包出去搞网箱养鱼,或搞旅游开发,造成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因为承包,干旱季节农田急需灌溉时水库不放水,而雨季不需要水时却放水,水库蓄水抗旱的功能被排在了末位。甚至,即使水库有水,由于排灌渠道被毁,水路也不畅通。近30年来,没有人考虑到渠道作用,不是被截断就是被填埋,或退化成污水沟。
干旱是自然现象,但在目前人类掌控的科学技术面前,这已不是不能克服的难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对此应常抓不懈,不能临渴掘井。建议有关部门认真总结教训,将大小水库从承包人手里收回国有,强化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排除13亿人吃饭问题的后顾之忧。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6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