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文贝:中国国防建设曾经走过一段弯路

火烧 2015-05-19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回顾中国国防建设的关键阶段,包括早期规划、兵工体系建立、尖端技术发展及武器装备升级,突出国防科技与军工体系的建设历程,展现国防实力提升的重要节点。

  1949年9月21 日,毛泽东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开幕词》里说:“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1952年5月,他批准《兵工厂调整计划纲要》和《兵工五年新建设大纲》,要求进一步研究新厂建设问题。指出:兵工要提早建设,改造老厂、建设新厂,用三五年时间迅速建立中国自制陆军武器、弹药和空军、海军弹药的基础。8月成立了主管国防工业的二机部,负责管理兵工、航空、电信和船舶工业,着手组织大规模的调整建设工作。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重点阐释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1958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国防科委,聂荣臻任主任,陈赓任副主任。主要任务是对军内外有关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协调、监督检查,重点研究发展以原子弹和导弹为主的尖端技术。

  《1956~1967年远景规划纲要》列出了12个科技发展重点。拟定了武器装备发展总规划,以发展原子弹技术、喷气与火箭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为重点,部署发展原子弹和导弹研制的重大任务。

  1961年初到1965年,国家先后将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工学院、太原机械学院、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炮兵工程学院、军事工程学院划归国防科委领导,还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高等院校设置特殊专业,培养军工专业人才。

  1965年,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的500多项产品中, 自行设计的占60%左右。轻型坦克、水陆坦克、履带装甲输送车、反坦克无坐力炮、破甲弹、反坦克枪榴弹、火箭弹等相继研制成功;自动步枪、微型冲锋枪等步兵武器轻型化研制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红旗1号地空导弹等装备也仿制成功,保障了后来几次边界自卫反击战的胜利。60 年代中期,歼7、强5以及与歼6配套的空空导弹完成定型生产,标志着中国掌握了超声速歼击机的整套生产制造技术。

  军舰潜艇研制生产方面,重点在鱼雷快艇、鱼雷潜艇和鱼雷等水中兵器的仿制和“两艇一弹”( 导弹潜艇、导弹快艇和潜射导弹) 研制上。

  1965年,试制成功了当时近海作战迫切需要的鱼雷快艇,完成了中型常规动力鱼雷潜艇的转让制造并装备了部队;并于1966年成功制造第一条蒸汽瓦斯鱼雷、反潜护卫艇和火炮护卫舰等,使海军装备上了一个台阶。

  军电装备开创了自行研制新局面,几年攻关,不仅保证了“两弹”和部分战备急需的电子计算机、新型器件,还突破了一些新技术。特别是高性能的晶体管电子计算机,使中国进入了第二代军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时期,大大增强了国防通信和电子作战能力。到60年代中期,国防科技工业实现了常规武器装备从仿制向自行研制的过渡,常规武器品种增加、性能提高、配套显著改进。武器装备向国产化、系列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建国以来,到1976年,国防费占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平均5%以上的比例。这是把国家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思想,是以安全保建设的思想。

  然而在毛泽东离去后,新时期的领导人提出了“军队要忍耐”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军方针和治国方略。

  1985年6月4日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提出:“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

  此后,中国军费的开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历年递减,军费占GDP从1976年的4.5%降到1996年的1.0%.1985年军费总额仅192亿人民币,养活的军队超过320万。还不如小小的台湾和韩国。

  1990年7月18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到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视察时题词:“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

  “军队要忍耐”成了建军方针,军队的任何困难都以此当挡箭牌。“忍耐”成为军队的一种光荣。

  这个时期正是西方从机械化向信息化发展的一个跨越性时期,而中国军队建设在“忍耐”主导下处于简单维持状态。

  军队经费除了发官兵的薪金和津贴外,没有新装备的研发,没有兵器生产,没有训练费,生活费不够就由各部队开财来弥补开支缺口。

  军队不是以战备为中心抓训练,而抓“斤半加四两”,抓生产经营。

  军队生产经营影响了正常的战备训练,影响了军队内部的团结。破坏了军民关系,腐化了军人心灵,滋生了腐败。削弱了部队战斗力使军事装备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拉大了与世界军事强国的距离。

  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尖端武器装备是一种国家意志的投入。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不仅发展处处受制于人,而且在危机面前失去了主动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了,国际地位却下降了。日本趁机崛起,印度军事装备得到发展。周边小国也敢与中国为敌,纷纷抢占中国领土。

  美国敢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敢派侦察机飞进中国领空并撞毁中国战斗机。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鼓动周边小国与中国对抗。依仗的是军事实力,是对中国军力薄弱的蔑视。

  南方雪灾时,道路几乎全部瘫痪。四川地震时,通信联络中断,全国只有一架进口的重型直升机。空降兵无法降落救灾,部队靠手扒救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科研成果有限,没有出现过跟上或者是超过世界先进武器的发明创造。一些先进武器几乎全是进口的,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装备的更新首先需要经费,需要国家整体布局和建立科研队伍。不给军队经费,不安排科研,不加强军工企业建设,只要求军队忍耐,中国国防软弱则是必然。

  “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不包括军事工业发展, “韬光养晦”是一种“缩头乌龟”式的思想。是政治投机,外交投机。以为自己缩起身子别人就任其发展,结果压缩了中国的发展空间,使经济发展没有持续性。

  这种决策直到2007年10月的中共十七大才开始认识到并加以改变。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强调“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这是公开宣布中国军队结束“忍耐”期,是把国防建设纳入与经济建设同步。

  中国不是没有这个经济基础,也不缺科研人员。短短几年时间,陆军常规武器基本完成了换装。海空军装备有了爆发式的发展。

  但是,终究贻误了多年的发展时机,短时间只能是还账式的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距军事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尚远。

  只要路线对头,照这种形势走下去。一支令国人骄傲的军队,一个外敌不敢小覷的军事强国必将屹立于世界之林。会为国家的政治制度撑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助力,为人民的幸福保驾护航。

  应当牢记这个历史教训。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国家安全,不能轻视国防建设。2015.5.1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