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舆情分析:安庆枪击案既简单又复杂

火烧 2015-05-16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安庆枪击案引发广泛讨论,事件涉及铁路安检、上访者权益及警方处置争议。徐纯合因阻拦安检被警方击毙,家属质疑安检拦截合法性,舆论对事件合法性及警方行为产生强烈反应。

  原标题:安庆枪击案既简单又复杂

  安庆枪击案过程

  2015年5月2日,黑龙江省庆安县丰收乡农民徐纯合(男,45岁,持当日庆安-金州的K930次列车硬座客票),与其母亲权玉顺(81岁)携3名子女去大连金州。12时许,徐纯合在庆安站候车室进站入口处故意封堵通道,并将安检通道的旅客推出候车室外,关闭大门,致使40余名旅客无法进站。

  保安人员制止无效后,到公安值勤室报警。民警李乐斌接报后前来处置,对徐进行口头警告,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试图打开通道门,被徐纯合阻止,并辱骂及用矿泉水瓶投掷民警。

  民警随即对徐的双手进行控制,迫其闪开通道,让被阻旅客进站。在民警准备将其带到值勤室时,徐纯合继续对民警辱骂并用拳头击打。

  李乐斌跑回值班室,徐纯合跟了上来,用脚踹门。李乐斌从值班室携防暴棍试图制服徐纯合,两人争夺防暴棍,双方互打。

  期间,徐纯合将其母推向民警,后又将自己6岁的女儿举起向民警抛摔,至其女落地摔伤。徐纯合趁机抢走防暴棍,追打民警。

  民警李乐斌取出佩枪,对徐口头警告。徐纯合继续用防暴棍抡打民警持枪的手,民警开枪将徐击中。

  徐纯合被击中后,从在长条椅子上。其母扔起防暴棍打了徐纯合几下,徐纯合一会儿倒下。

  车站拨打120呼救,25分钟左右120医生赶到现场,确认徐已死亡。

  社会反应

  最先出现在网络上的一段视频,视频显示在徐纯合被警方击毙之前的几分钟里,警察用橡胶警棍击打徐纯合,而徐纯合被打后只是躲闪,没有还击,甚至只是用手臂捶打旁边的售票机。此视频引起舆论一片哗言,几乎一致谴责民警,并对事件进行了揣测。

  《南方都市报》首次披露,案发后,徐纯合家属查看了全部监控视频,据家属称,车站安检人员认出了这对多次上访的母子,因担心其上访而不让他们上车。

  5月7日,《北京青年报》刊发署名文章“安检员有权阻止徐纯合上访吗?”,文章用“倒推法”还原黑龙江庆安县枪击案现场,文章称,车站安检人员有什么权力阻止上访?即便是车站警察,也无权阻止徐家四口人上车或上访,难道铁路部门还有“上访者不许乘坐火车”的规定?

  文章认为,如果没有车站安检人员的违法拦截在先,又何来徐与警察对殴被击毙?事后开枪警察却受到官方肯定。认为这起事件恐怕经不起多少合法性的推敲。

  同日《新京报》刊发文章称,在枪击案发生后,当地政府立马给予其家属“救助”,满足了其上访诉求,客观上也证实了上访内容的合理性。在徐纯合死后急匆匆解决其家属的安置问题,是危机效应下的维稳之举。

  新京报8日再次刊文称,庆安枪击案真相未明之际,当地副县长被举报档案造假、妻子吃空饷。

  5月7日,谢燕益与李仲伟两位律师通过网络发布庆安徐纯合案调查情况:7日下午,在当地朋友的帮助下,李仲伟律师跟谢燕益律师辗转找到徐纯合所住的丰满村。据徐纯合的堂兄徐纯智说,案发后,警方曾将20多分钟的录相播放给亲属看过。事发现场有三个摄像头,给他们看的录相是从三个摄像头拍摄的内容剪拼而来。按这两位律师的说法:“徐纯智描述枪击过程的时候,语言流利,明显有被培训过的痕迹。在跟徐纯智谈话快结束时,他弟弟徐纯静从外面赶了回来,在他叙述事情经过时,也明显有被培训过的痕迹,多次强调事情是徐纯合有错在先。徐纯智见弟弟回来后,对弟弟说法也随声附合,生怕说错了什么。不过,徐纯智强调,从录相中看不出徐纯合曾经试图夺枪。”

  5月8日,《南方都市报》再次发表社论文章,文章认为,对涉事警察使用枪械的合法性必须进行调查,尤其需要公开事发现场的全部视频资料,而不是人为制造障碍去遮掩。

  有消息称谢燕益、刘卫国、唐吉田等22位律师已经向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发出公开举报黑龙江庆安县铁路警察李乐滨涉嫌故意杀人案件的检举书。

  5月11日上午,来自北京的谢燕益等4位律师,分别与权玉顺签订了代理协议。

  社会舆论主要针对以下问题提出质疑。

  一是徐纯合一家是去干什么,是乞讨?上访?走亲戚?

  二是徐纯合为什么不让旅客进站?

  三是徐纯合有没有袭警和抢夺警械的行为?

  四是民警开枪是否合法?

  五是开枪时是否可以选择击伤而不是一枪毙命?

  情况调查

  当事人的说法

  事件的当事人李乐斌警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解释。他讲的整个事件过程与视频没有差别,讲自己一共两次掏枪。

  第一次是在车站安检口附近。发现徐纯合做出了一个从腰里掏东西的动作,并说‘你敢抓我,我捅死你’。他第一反应是控制他,发现没掏出刀,就把枪放回了。因为徒手难以制服,就回去拿警械。

  第二次是在徐纯合推老人和摔小孩后,感觉徐纯合暴力倾向明显,在实在无法夺下防暴棍的情况下,李乐斌掏出枪,枪口直指徐纯合。

  “他继续击打我,第一下打在头部,第二下打在拿枪的手上。这时我判断,如果枪被他抢走了,后果不堪设想。”李乐斌为了制止徐纯合,防止事态恶化,继续对徐口头警告无效后,他选择了开枪。

  官方定性

  5月14日,中央电视台公布部分庆安枪击案的视频,警方认为,李乐斌开枪击毙徐纯合是合法行为。

  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总队的尸体检验报告也佐证了徐纯合饮酒的事实:徐纯合心血酒精含量为128mg/100ml。这一结果,已超过80mg/100ml的醉酒标准。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务战术专家李和教授对现场视频进行了仔细分析。他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以及今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佩戴使用枪支规范》,李乐斌开枪行为是合法的。

  舆论主要观点

  @贺卫方:看了央视关于庆安警察枪击事件的报道,就画面展示情况而言,警察开枪具有正当性。但前因后果仍有疑问,死者为何会突然阻止其他旅客进站,为何对警察干预火气冲天,央视竟不置一词。事件的调查居然由公安系统进行,结论如何取信于人?央视也不是一个令人信赖的媒体。奈何!

  @张鸣:警察出错,违规,乃至犯法,都不奇怪,哪个国家的警察,都不是天使。但出了事就捂,就掩饰,就将错成对,这就奇怪了。真正的错,更大的错,危及社会稳定的错,在后面!

  @刘耘博士:击毙案忽略了此事的政策背景:截访。在维稳等旗号下,一纸文件既可以轻松地剥夺民众的公民权利,也会把执法者变成草菅人命的恶魔。

  @清华孙立平: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视频之外。事件的起因究竟是不是徐因此前有过上访行为而上车受到阻拦。如果是,无论视频展示的具体情节是什么,这都是维稳恶政造成的血案

  @吴钩:庆安事件已有官方结论,但在完整视频公开之前,我仍有疑问:1、为什么有阻挠旅客上车之举?2、是徐先动手打警察还是警察先打徐?3、徐在冲突过程中的狂躁举动因何而起?4、警察是否面临的紧迫情况是否达到开枪的地步?如果徐有夺枪之举,开枪情有可原。5、中国非全民持枪社会,开枪标准不可学美国。

  @张雪忠:关于庆安枪击事件,官方结论是开枪警察所在的铁路公安机构作出的,央视放出的视频是经过刻意剪辑和导向解说的。如果这些东西都可算是枪击事件的真相,那么现代司法中各种旨在还原案件事实的正当程序要求,就完全是多余和无意义的了。

  @常玉贤:虽然CCAV经过剪辑,还是能看出典型的防卫挑拨,而且是在徐纯合抱起孩子后,警察还在用警棍击打徐纯合和孩子。致使徐纯合激怒扔掉孩子抢夺棍子。而后和警察对峙过程中并未危及警察的生命却被开枪杀死。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激情杀人或者滥用枪支的问题

  @孙海峰:这 逻辑不对。只能说开枪可能合理,而不能断定必然是,警察回房装弹时已有杀机。酒醉可能丧失理智,但也不必然是,从反抗过程看他有较强行为能力。另外摔孩子还是被打痛失控也存疑。网上流传那几段,央视一定全部有但完全剪掉,叙事倾向明显。由于极可能存在有对警方根本不利的情节,还是慎重作结论为妙

  @李方平律师:公安自查自纠,有图像,但无真相!

  @北京朱维民:车站的铁路警察应该不止一个人、难道除了击毙就无法制服一个情绪失控的徒手访民?

  @五岳散人:既然有人指责我对庆安事件乱说,那就不妨真的乱说几句:1、从去“大连走亲”到阻止正常旅客上车,这中间发生了什么?2、网上有徐被打的视频,央视里则基本是警察被打的视频,这种剪辑效果,容我冷笑一下;3、在我们这个公民无持枪权的国家,执勤警察除了警棍、警枪居然没有非致命性的武器,这不扯淡么。

  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才亮认为,对于民警执法应该在什么情况下该采取怎样的强制措施?枪支在怎样的紧急时刻可以使用?开枪的法定程度是怎样的?一枪致命的必要性合理性在哪里?他认为民警开枪不合法,“如果民警应对得当,就不会出现双方冲突逐步升级的局面,而我们应该重视矛盾的这种变化过程。开枪应该是最后一种选择,明明是一副手铐可以解决的问题,最后变成了一发子弹,这中间距离到底是多远?是生与死的距离!涉事民警显然是应对无方,是民警的暴力某种程度上激化了矛盾,促使了悲剧的发生,民警出警的目的不应该是殴打不法行为人,而是制止不法行为”。

  (以上文字摘自上述人士的微博和公开媒体报道)

  还有人提出“纵使此人十恶不赦,也不该如此被击毙”、“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打死父亲”、“可以射击人的腿部”、“警棍不是他抢去的,而是警察故意松手给他的”、“

  有人认为“民警开枪属于合法!徐纯合的行为已经涉嫌构成犯罪,而且,其对自己的女儿的行为也已经威胁到了女儿的生命安全,追打警察,夺过警棍打警察,多次警告无效,开枪击伤他是合法的,情况确实也紧急了还可能升级。”、“不管徐关门的目的和视频是否剪切。单从他扔女儿和推娘,和最后挂了还被他娘打,这两点,正义已经很容易分别了”。

  也有人提出“假如周围人看到摔小孩抢警棍立刻上去帮助警察制止,事情不会发展到后来的地步”

  亲属及身边人的说法

  事件发生后第2天,死者徐纯合的亲属选出3名代表与警方交涉,观看了案发现场监控视频。徐纯合堂弟表示,家属代表认为警察处置过当,不应该击毙徐纯合,可以选择击伤任何部位,只要不打头、不打心脏,恐怕不会毙命。

  关于是否上访,庆安县信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信访记录,庆安县信访局没有徐家人的上访记录。“他们也没有去过省、市信访部门,如果到省、市信访部门上访,我们会接到要求接人的电话。”因为乞讨后被救助,庆安县信访局曾接到过两次来自北京的电话,要求接徐纯合母亲权玉顺及三个孩子回庆安。

  徐纯合的堂哥徐纯智也坚称,老人只是带着孩子乞讨,从不上访。

  徐纯合的堂弟徐纯静向记者透露,徐纯合的目的肯定不是去上访。“去上访也不可能去大连,因为黑龙江的事辽宁管不着。”

  徐纯合家属、村支书王淑华、丰收乡民政干部的说法,权玉顺带着三个孩子至少在2011年开始乞讨,当年,2011年,权玉顺曾因乞讨被铁力市救助站送回庆安;之后在庆安县步行街、客运站等地方乞讨;2014年夏天,两次到大连乞讨;去年11月份及今年2月份进京乞讨。先后被上述地方的救助站送回或要求庆安接走。

  据村里人介绍,权老太家现有六口人,除老人和三个孩子之外,还有儿子、儿媳,六个人都在当地享受低保待遇。家里住的房子是村里出钱给租的,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也由村里提供。儿子徐纯合酗酒成性,虽然身体健康,但整天就是吃吃喝喝、赌博吸烟,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老人的儿媳妇有智力残疾,是城镇户口,享受城镇低保待遇。村长介绍:“老太太在大连乞讨一天能要到1000块钱。”、“儿子知道她在外面要了很多钱,就问她要,不给就抢啊。”

  “他家里有一垧地,流转出去后,一年有6000多元收入。他们还有低保,但是连电费都要村里给支付。”庆安县丰收乡丰满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王淑华说。

  (以上见媒体公开报道)

  提出几个问题

  第一是警察使用武器符合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中武器使用第九条第二款之规定“ 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十)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在这次事件中,徐纯合显然有上述行为,警察动用警械和后来动用武器都合法。

  第二是警察动用武器程序得当。根据规范,警察在动用武器时就先予警告。警告分口头警告,即宣布要开枪。鸣枪警告,即向空中或地面射击。在这次事件中,警察自己解释由于怕误伤他人而采取了口头警告,这种做法符合规范。

  第三是警察还有没有其它选择。就当时而言,徐纯合暴力倾向已经很明显,在防暴棍被抢夺受到攻击的情急中,射击者很难作出瞄准射击。在双方近距离及面临着生死存亡之际,选择面积大的部位开枪应是正常反应。

  第四是车站公安配置有暇疵。车站公安室值班不应当只有一位警察,然而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没有见到任何公安人员上前协助。此时若再有人上前,应当可以制服。而一个人面对几近疯狂的狂徒很难制服。这种时候不能指望民众上前,那样只能途增风险。报道中没有显示警察呼叫帮忙的情况,这与规范不符。

  第五是铁路方面没有尽到协防职能。整个过程中包括车站安检员等服务人员都没有上前协助,是严重的失职行为。他们对车站安全负有同等责任和义务。

  此次事件的焦点是警察击毙徐纯合是否符合规范,其它诸如上访、乞讨以及事情的原因都在其次。

  2014年12月2日晚,一名警员看见黑人青年布里斯本似乎从车后座上拿走了什么东西。要求布里斯本举起手时,后者把手放在裤腰部位。这促使警员掏出武器,两人一阵撕扯后,来到布里斯本女朋友所住的公寓。继续撕扯后警员跌倒,因无法再继续抓住布里斯本的手,担心他可能“掏枪”,警员从而向布里斯本开了两枪。此案后来宣布警员无罪 。

  美国的社会状况不能与中国相比,因为美国大多数人有枪。而警察在安全受到威胁是可以开枪。根据美国各执法部门呈报给联邦调查局(FBI)的数据,平均每年有400人被以“正当防卫或阻止暴力”打死。而媒体认为远远不止这个数。98.9%的这类案件都属于“正当杀人”,因为“没人会承认自己滥用职权”。政府也不会把警方的“非正当杀人”计入统计数据内。

  2011年,上世纪80年代末移居美国从事警察工作十多年的退休华裔警察陈义,在接受《新世纪周刊》记者采访中说:“ 在美国,警察是不会对天鸣枪示警的。因为首先对天鸣枪子弹可能飞行很远杀伤无辜路人,其次对天鸣枪会耽误战机。我们遇到持刀袭警的歹徒会毫不犹豫的拔枪射击,原则是打倒才停手。绝对不能让歹徒有垂死反击的机会。”

  安庆枪击案既简单又复杂。简单是只要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中武器使用规范,这起案件谁是谁非则一目了然。复杂在于社会不认同主流媒体所公开的真相,即使有图有影也绝不认可。只要出现社会重大事件,舆论很容易与体制、上访等政治挂上钩。这种情况下相信的仍然相信,不相信的的总能挑出点骨头来,从而继续忽悠下去。

  任何解释都无法避免“子弹乱飞”,这是中国以至世界的现实,也是舆论的常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