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的几则小感想
文章探讨鲁迅与毛泽东在革命思想上的联系,分析鲁迅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以及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强调鲁迅在文化革命中的地位与影响。
关于鲁迅的几则小感想
有时,有一点小的感触,要是作为一篇短文,自己也觉得有些勉强,是以“小感想”为题,把它们写下来,作为一篇文字。
小感想之一: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接受马克思主义,按后来他自己的说法,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一个正确的解释;鲁迅接受马克思主义,也按他自己的说法,是因为他发现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可以从“事实的教训”发现“唯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
小感想之二:毛泽东对鲁迅有一个评价: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冯雪峰、瞿秋白是两位崇敬鲁迅先生的革命者,是当时解释鲁迅较为到位者,也是鲁迅先生视为朋友的人。但是,就是这两位,还是不能理解鲁迅先生。在创造社、太阳社围攻鲁迅期间,冯雪峰写有《革命与知识阶级》一文,表明他不赞同创造社、太阳社的做法。就是因为这篇文章,冯雪峰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注意,随后开始了数年的交往和友谊。冯雪峰是怎样评价鲁迅先生的呢?他说鲁迅先生是革命的“追随者”,鲁迅先生并未“诋毁革命”。用一个大家熟悉的词,冯雪峰是说鲁迅先生是革命的同路人,也就是说他不在队伍之中。瞿秋白曾选编了鲁迅杂感,对于鲁迅先生的评价,见于其所作序言。他说鲁迅先生是革命的“诤友”。自然也不在队伍之中。真正把握了鲁迅先生精神实质的,也就只有毛泽东。毛泽东说与鲁迅的心是想通的,不是虚言。
小感想之三:延安时期的毛泽东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很赞哦! (1025)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