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左翼学生运动资料
跨国学生运动的可能
林柏仪
还记得,之前几次有幸和不同亚洲国家的学运、社运朋友聊天,经常听到政府们“简直就像是在背后有开过会一样”,用很类似的举动或借口来打压人民,或是搞出一样荒唐的政策。台湾大学校长“不涨学费,不公不义”的论调,这几年在欧洲各国政府口中也越来越常听得到。而2008年金融危机后台湾推行的“大专企业实习计划”,让青年起薪崩盘,当年在香港也是有类似的“实习津贴”翻版,同样,泰国政府支持中等学校推行严格服装仪容规范,也和台湾政府一样是以“尊重各校自订”为由,而不予介入。我想很多社运朋友都有着类似的观察和经验。
他们究竟有没有开过会交流、一起研发“统治技巧”,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跨国讯息流通日益方便的今日,各国政府间统治上的相互学习,已是理所当然的活动,更别提各种国际组织正提供着他们现成的平台。一个问题是:“学运、社运行动者”是不是也必须跟上脚步呢?跨国的学生运动合作有必要吗?又有什么样的可能?
找寻他山之石
跨国的学生运动串连在地理空间较紧密的欧洲,已经是日益频繁的举动。不论是实体层次的会议,可能会有些许异国分子参与;虚拟的网络协作上,跨国分享讯息更是即时且普遍。当希腊青年高喊“欧洲年轻人起身一齐响应激烈抗争”时,不少英国激进青年的确是期望“以希腊、法国青年为师”,认为应当将冲突拉高。
日益增加的“国际留学生”们在这之中也往往扮演着流通讯息、穿针引线的关键角色。一个以意大利行动者为骨干的运动团体Uniriot,正是主要由到其他欧洲国家留学的意大利靑年们,报道着各个欧洲国家的第一手抗争消息,甚或尝试让意大利在同一天采取抗议行动,营造某种“国际主义”的视野,给意大利、也给全欧洲。
一个常见的发展,是跨国间的抗争剧码相互分享。例如,在刚过去的十二月英国反对调高学费的抗争中,就援引了意大利前一个星期采用的创意“书阵”(Book Bloc)抗议:一群学生各自在胸前挂上纸箱做成的巨大书本,上头写着知名批判哲学家的著作(如批判理论哲学家Marcuse的《One-Dimensional Man》),象征着经典也站出来抵抗高教私有化,不愿遭其摧毁。
他们的口号是:“书本是我们的工具——我们用他来敎学、我们用他来学习、我们用他来玩乐、我们用他来创作、我们用他来做爱,以及有时候,我们必须和他一起战斗”,书阵抗议吸引了媒体的关注,也召唤出了不少不分国籍的人文靑年,对要采取行动反对敎育私有化的认同。
拉回东亚视角,近几年来台湾的乐生院保存运动中,乐生靑年们也有学习过韩国农民在香港世贸会议抗议时采用的“三步一跪”策略,成功地在捍卫乐生院游行中应用。或者说,在过去东亚各大工会的抗争中,经常可见“国际友会”的声援信被宣读着,也是我们东亚社运常见的“国际串连”功能。
面对“国际共通敌人”
然而,除了在上述的“象征”相挺或交流外,跨国学运、社运的交流与合作,能否有什么更具体的效用与目标?
来自德国、长期持续推动“国际学生运动”(International Student Movement)平台的Mo,也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各国的运动者,似乎还是较关心“自己国家的问题”、跨国分享的讯息往往还是不受重视。的确,在“抵抗政府不当政策”的框架下,各国学生运动主要力气将还是放在自己政府身上,其实是理所当然。然而,他说:“很明显,各国大学学费高涨的问题不会是个别政府的问题而已。如果我们只抗议政府,那就会强化这种错误的分析,以为这是个别国家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个资本主义的问题,不然不会每个国家都有着类似的趋势……。”
我同意Mo的分析,单单“指向政府”的抗议如果没有在意识上被提升,有着“掩盖根本问题”的可能。只针对“个别国家”也可能在国族划分下弱化对整体的抵抗。于是,以反对教育私有化运动为例,关键的突破点可能在于:我们怎么把这个“共通的根本敌人”——资本主义及其对敎育的恶质影响——给“具象化”?而这个被具象化的角色,不只是个别的“各国政府”,而更是在这之上:那些个别政府背后的国际组织与国际政策趋势。
我们已经看到,每年召开的WTO会议已经成为凝聚反对经济全球化运动的重要基点,进一步开展了“另类全球化”的国际串连。相对地,对于反对教育私有化的跨国学生运动,或许也需要类似的“国际共通敌人”,才能跳脱针对单一政府的困境。
举例来说,这几年来随着高教国际化,各种“世界大学校长会议”越来越频繁,甚至也经常在这类活动中签署各种备忘录。港、澳、台的政府或大学也经常参与、甚或主办(例如:去年9月台湾交通大学举办了“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今年1月香港也将举办“世界大学高峰会”)。这类活动或许值得是各国反对敎育私有化人士定期的抗议对象。如果有可能,模仿环保运动的“黑星球奖”,每年在那时来颁发个“黑大学奖”给当年教育私有化“颇有建树”的校长们,应该也是很有意思。
简言之,当前教育私有化的压迫是普遍的,问题是跨国学运交流如何能超越象征层次,而进一步有助于看到这个共同趋势、甚至能找到共同要对抗的着力点?不论是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教育私有化政策、或是欧美优势国家透过教育产业剥削后进国家学生的歧视性学费规范……等,来超越只针对“单一国家的学费调涨”。
亚洲跨国学生运动的邀约
来自印尼、代表左翼政党Pembebasan的青年Ika,日前在“国际学生运动”的亚洲平台上说着:“各国政府在推展教育私有化政策时,他们也经常透过国际层次的集体协议来推动私有化。许多亚洲国家即采用了IMF、World Bank的教育私有化政策。因此,我们各个国家的学生运动也许需要在亚洲、甚或全世界有一个国际层次的共同抗争,才能对抗它们。而为了要实现这个共同抗争,我们需要合作、交换对于亚洲各国教育状况的意见。我建议大家一同加入集体讨论……”
怎么加入讨论?很简单,只要你是热情关切此反对教育私有化的朋友、又对国际共同抗争有志,不论你是代表组织、或只是个人,到FaceBook搜寻“International Student Movement(Asia)”加入,他们正定期在这平台上以线上会议的方式,推展着这跨国交流与合作的可能。尽管还在萌芽,但谁说亚洲学运社运串连,不会如同欧洲一般如火如荼呢?
全球性资本主义的发展,正日益将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未来,共同地绑在一起。金融危机后的跨越国界的失业潮、教育预算删减、高学费浪潮正说明了这样的事实。而我们能如何超越国界地一齐抵抗这根本逻辑呢?这有赖能开创国际主义视野的跨国学生运动发展。
2011 年1月3日
(作者为英国伦敦大学Goldsmiths学院社会学博士生)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