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知识ABC
序
当代社会的人们不相信共产主义,认为太过理想化,根本就是乌托邦,不可能实现。但是这只是一种主观臆测,因为太美,因此就不可实现,乃至不值得追求。其中是没有任何科学道理的。共产主义是对人类未来的科学预见,它绝非是乌托邦,而是可以进行分析论证的。那么本文便简要地对共产主义学说进行论证,以让人们理解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没有错误的。
要理解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就不能不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提出,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所作出的预见。不理解资本主义,那么根本就不能理解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而理解资本主义,则要追溯它的历史,理解它的经济。
资本主义发展框架
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出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流通增加,商业逐渐发展起来。原本在庄园内或者小农的家庭内自给自足的产品生产,逐步被商品生产所取代。越来越多的生产者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要由市场决定。一些贵族商业化了,一些小生产者商业化了。初步的商品市场形成并发展。当市场足够滋养生产者时,生产者则商业化,而商业化的生产者又对市场本身的扩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样,一轮又一轮,市场扩张的驱动使商品市场逐渐扩张到了全球。这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如何扩张到全球,是不必讨论的。
我们所关注的是,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要赚钱,以此作为资本,扩大商品生产,从而赚更多的钱。而当商品生产者赚取了足够的钱,就要扩大规模,进行扩大再生产。这不仅需要添置各种生产资料,而且要雇佣劳动者,为他赚钱而服务。这样,原本的小生产,逐步发展为雇佣劳动生产。开始是偶然的,雇佣一两个人临时帮工,但后来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则要雇佣更多的人,而且是必须的了。雇佣还是解雇,都是由雇主说了算——雇工本来就是为了雇主赚钱而服务的。如此一来,雇佣关系出现并巩固扩大。到了工业革命后,雇工规模更是急剧扩大。这时商品生产者就不是自己在生产了,而应当叫企业主或者资本家了。他们支持他们的商业政府发动一次次的对外战争,扩张他们的市场,同时,在国内将一批批的农民吸收到工厂里来——农民过去自给自足,本来不是什么市场需求力量,但一旦将其变成了雇佣劳动者,那么他们就必须靠工资过活。工资则是要到市场上买东西。因此市场扩张,一种形式是对外的地域的扩张,另一种形式则是通过瓦解封建自然经济,实现农民到工人的阶级变动而达到市场扩张的目的。
当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扩张到了全球,那么社会化大生产的全球体系就初步建立。所谓社会化大生产,首先是通过商业将世界联系到一起。形成全球的市场。在全球的大市场内,当资本家或者说企业主们还未充分壮大时,这个大市场里进行的是自由竞争——当然,首先是市场扩张一方的自由竞争,被资本征服的地区暂时还只有被市场扩张的一方倾销的份——但这无碍大局。而自由竞争导致的必然是企业兼并或者破产,小企业被大企业打垮,或者小企业成为大企业。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扩张到全世界时,地域上已经无可扩张,如同一个盆子里的肥皂泡一样,内部不断合并,最终则要出现垄断局面,就是竞争出现王者。如美国的标准石油公司,就率先完成了石油垄断。
不过。历史在平衡中发展,地域上的垄断快速形成,不代表整个市场已经可以适应垄断局面。特别是还有大量的小生产者存在,他们反对这种垄断——这是对他们的欺压。反垄断的法律,也主要是在小生产者的积极支持下才出现,通过法律形式对垄断企业进行限制。但反垄断法并不会阻止垄断的继续进行。拆掉的企业仍然在自由竞争中出现王者,仍然要垄断,只不过延后了时间,等待社会来适应自己而已。
社会怎样适应垄断?就是这个社会上,原本大量存在的小生产者,例如农民或者小企业主等等,在大资本的排挤之下纷纷破产,最终并大资本兼并。自给自足的农民被趋于消灭,而进入了工厂去做工,小企业主形成并面临消亡。除了极少数的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以外,其余的则逃不了被大资本兼并的份。当然,也有一部分小企业与大企业达成了协议,小企业为大企业服务,保持自己名义的独立,但既然是为大企业服务,本身也就是依附于大企业而存在的。总之,社会上反对垄断的那部分人越来越少,而垄断则不断巩固自己的社会基础,变得无可撼动。
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壮大,必然同时使管理层级越来越多,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本家则退居幕后,不再直接领导企业的发展。如果说第一代企业家都是自己奋斗的话,那么他们实行对企业的控制则必然是家族式的,财产归自己的子女继承,但是如同世袭的皇帝,不可能有优良的管理基因存在,那么第一代资本家是优秀管理者,而第二代,第三代可能就是怂货。资本家根本不必事必躬亲,而雇佣管理者为自己管理就够了。这就出现了经理人阶层,而企业的各级管理层,均是由原来的小生产者自我管理而不断分化出来的。甚至是运营资本,也不是资本家的事了,而是由专门的金领为他们服务,资本家本身则成为纯粹的寄生虫。资产阶级的与生产相关的脑力劳动,也逐渐地从资本家那里分化了出来,归雇佣劳动者行使。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全面雇佣劳动化,体现了智力资源的转移。历史上统治阶级能够统治,全在于自己掌握着知识的优势,但是脑体劳动向雇佣转移,则使雇佣劳动者拥有了实际的控制社会运行的能力。
私有制条件下,两极分化是长期的发展趋势。脑力劳动者规模的扩大,也使这个群体日趋向下沦落。体力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也使其越来越能胜任脑力劳动的工作。这样,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一起进入了社会的底层。那么就使得对资本主义的反抗变得无可避免。
管理层级的增多,同时引发其官僚化的问题。需要的管理人员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了新等级。管理劳动者与其他白领工人一起,构成了新的脑力劳动者群体。但是这一群体仅仅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体现比较明显,当学习管理并掌握管理技能的人越来越多,这种管理阶层与普通劳动者阶层仍然将出现弥合趋势。专制的管理必然不如民主的管理效率更高——前者要受到劳动者或明或暗的抵制。资本要维持专制统治局面,就必然要加强管理,增加管理人员,这必然会使企业内部专制加强,矛盾更加深刻。
民主自由和人权问题
当垄断出现并发展的时候,这个组织内的雇佣工人已经变得极多了,他们在实际地控制着垄断组织的运行。那么他们就要要求自己的利益,当然,最为适合雇佣工人利益的就是将这些工厂直接归自己控制——从而摆脱雇主的控制,工人集体控制生产资料,自由地满足自己的利益。但对资本家来说,最为符合他们利益的就是竭力地压制工资,扩大利润,驱使工人为自己赚更多的钱。在工人尚未能够普遍联合之前,资本家是能够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图办事的。而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是什么呢?还是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扩大,垄断的水平越来越高。这使得工人的规模也越来越扩大,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使得越来越多的资本家在较量中失败,资本则越来越集中。当工厂内部已经形成一个“小社会”时,那么这个小社会也是要求民主的。而垄断不断发展,则使垄断组织内部的工人劳动者,可以形成一个“大社会”。但是雇佣劳动的基本形式,却规定了这个小社会,乃至这个大社会,内部都不可能有民主。人权问题则要被提出来。如果要人的基本权利,那么就该赋予他们民主的权利。但资本主义却是在经济上实行资本的专制——我们当今碰到的任何大公司,总裁等等也都不是公司的员工选举的,而是资本家们商量指定的。虽然资本家们一直高唱民主自由,但是他们却不肯赋予工人以管理工厂或者垄断组织的民主权利。也不给他们自由决定自己工作的权利。原来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仅仅是资本家们的民主自由而已。工人连选老板的权力都没有,那么还会有什么选总统的真正权力么?资本主义连经济民主都做不到,那么还有什么真正的政治民主么?任何一个工厂或者垄断组织,都是一个资本的专制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没有民主,也没有自由。工厂组织内部的各级管理者,不是被工人民主自由地选举,而是被资本家们自上而下地任命,强迫工人接受这些专制独裁者。
本来,民主就是指,你来管理我,对我的自由具有着约束的权力,那么你就得首先经过我的同意。我同意你约束我的自由,以实现共同的利益。如果我不再同意你留在管理的位置上,那么还可以罢免你。但是,资本家的工厂里,没有这种民主。在上司面前战战兢兢,在下级面前颐指气使。前者是由于自己的命运捏在上司的手里,后者是由于自己将下级的命运捏在自己手里。资本主义制度下,也根本没有什么共同的利益好追求,垄断组织,无论规模多大,也是根本地为资本家的利润服务。为了资本家的利益,资本家就要利用他的专制独裁的权力解雇工人,而不需要通过什么民主决定,到底是谁错了,谁没错。绝大多数情况下,资本家的企业出现了亏损,并不是员工的错,而是资本家的失误。但资本家绝不会追究自己的责任。
由此,我们就能够知道资本家与工人之见的利益对立了。为什么社会化大生产最终要求公有制了。如果说,民主自由乃是人固有的权利,那么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内部,就应当是民主自由的,而不应当是资本家专制一切的。就民主自由而言,社会化大生产也要求公有制。让工人民主地选举管理者,并要求管理者为企业经营而负责。我们都知道总统应当被人民选举的道理,从来没有过总统要开除地球人民球籍的权力吧。那么,资本家解雇工人,则是极为荒谬的,绝对与自由民主所不容。
我们时常听说,专制的国家,必然比不上民主的国家搞得好。专制的国家更容易犯错误,而纠正不了。而民主国家则可以及时修正产生的问题。因为通过民主,可以有效地解决出现的问题,协调各方的利益。同样,在垄断组织内部,如果是专制的,能够搞得很好么?资本家任命了一些管理者来管理工人,这些管理者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他们能够管理得好工人么?如同专制的暴君总是被人民所抵制,官僚的统治总是使社会运行效率低下一样。在大垄断组织内部,各级管理者也总是被工人群众所抵制,各级企业官僚的统治总是使企业运行效率低下。我们都知道通用破产的例子,这到底说明什么问题呢?j就是通用这么个偌大的垄断集团,内部管理也是不民主的,这导致效率低下。难以适应时局变化,最终陷入了破产的命运。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谈成功的微软或者谷歌呢?但是,这些垄断企业,效率就高么?这只能跟通用比,而真正内部民主组织起来的企业组织,必定比这些专制企业效率高得多。
或许资本家们会做出一些让步,允许给工人一点民主管理的权利,丰田公司就给工人管理生产线的权力。但是,这充其量也不过是利用而已。就如同地主允许农民选地主的管家一样,服务的对象还是在于地主,在于资本家的利润。资本家仍然居于专制独裁的位置上。那么,要将民主进行到底,要将自由进行到底,应当怎么做呢?
我们已经看到,民主自由的斗士,是如何反对暴君的。当然推翻暴君的统治,是绝对必要的。专制独裁与民主自由绝不相容。那么在企业组织内部,推翻资本家的统治,也是绝对必要的,资本家的专制独裁与民主自由绝不相容。
要推翻资本家的统治,就是要解除资本家的权力,没收他的资本,归工人民主控制。实现工人民主控制,那么就是工人的所有制,也就是公有制。社会化大生产取得它应该有的发展形式。
不过这里仍然要区别一点,就是政治的暴君被推翻,未必其财产被没收。只要他离开那个位子,容人民民主地控制就可以了。但是,要推翻经济上的暴君,那么必然要求将其财产没收,经济上的专制暴君,正是通过他的资本,才控制了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实行专制的。不过资本家们有个护身的法宝,就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被写在《人权宣言》里,以此来保护其财产,即作为经济暴君的保证。靠着这种“不可侵犯”的所谓“人权”,来侵犯真正的人权,不给工人民主自由的权利。那么,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还对么?当然是错误的。私有财产非但没有保证人权,反而保证了资本家对工人的自由民主的人权的侵犯。
只有工人民主地控制工厂和垄断组织,也就是实行了公有制,真正的广大劳动人民的人权,才会有,真正的民主自由,才会有。
工人民主的组织形式
工人实现了民主的自治,那么才算控制了自己的命运。雇佣劳动关系改变了,人人都成为企业的主人。工人通过选举工人委员来控制企业运行。如果工人委员不能胜任工作,那么就撤换他们。既然我们说权力是对人的一种诱惑,那么工人必将积极地学习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技能。让能够胜任管理工作的工人越来越多。这样,工人委员就不会拥有特权。他丧失了拥有管理技能而与普通工人讨价还价的手段。他的管理技能没有了稀缺性,因此就能够被随时撤换——这要按照其工作业绩而定。
那么全社会的工人自治如何组织呢?工人民主自治基本单位的基础上,派遣工人委员组成全社会的计划委员会。统一制定和执行全国的计划。这仍然是计划经济,而没有竞争。工人的企业之间,不应当竞争,将对方视作自己的对立面。而是应当分工合作。统一地将其置于一个计划体系之中。同样,计划管理的候选人越多,控制计划的人员越没有特权。这可以保证工人的民主控制,工人有充分的选择的权利。
关于竞争
那么,有人要说,竞争是个好东西,如果没有竞争,就没有社会进步。这当然还是资本主义旧有的一套,稍微懂些逻辑的人都会知晓,竞争的基础是私有制。如果都是公有的,根本就没有竞争的可能。竞争造成了什么后果呢?第一,就是大量的社会资源消耗浪费。两家公司进行竞争,那么就相互防范,发展出一套相互刺探或者保密的手段出来,而且还要对大致相同的技术分别建立两套团队,分别攻克同样的技术问题——本来一个团队可以完成的事情,要两个团队来做,相互保密。这无疑是巨大的浪费。当然,参与竞争的企业越多,浪费就越严重。高效的社会会允许这种由于竞争而造成的无谓的浪费么?不能,那么工人之间就要相互协作,信息共享。我研究的,你不必研究,你两个团队干一件事情,那么我一个团队可以干两件事情。因此说,知识产权这个东西,既然是产权关系,仍然是私有制基础上的。工人民主之下,不会有这种为了相互竞争和防范,谋取私利而出现的所谓知识产权。任何科技研究或者发明工作,绝不可能是一个人的事情。而且科技越发展,就越要求合作联合。那么当出现了一个发明专利,就不应当将这个专利挂在一个人的名下,这是集体的成果。在工人民主之下,不会有“专”利,而会有“公”利。当然,主要发明的提出者等,仍然具有精神上的荣誉。他们是全社会的楷模。
那么第二呢?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于人民的需要,而不是竞争。竞争仅仅是私有制下必然出现的社会发展的手段。仅仅是手段。垄断就不会发展么?恰恰相反,垄断更加集约,投入再生产的资金规模更大。计划性更强。全面的社会计划,若说是全面的垄断。那么就对全社会的需求信息有了总的把握。而不是如同相互防范的竞争的企业,只能获得不完全的信息。获得的信息不完全,那么谁都谈不上按照社会需要来制定生产计划,其计划必然带有盲目性。对手怎么计划?对手对整个市场将产生什么影响?那么只能靠猜,或者派商业间谍去刺探——这必将又要付出一笔成本。何况,对手会对间谍进行防备——同样付出一笔成本。
那么有人会问,当两个技术,不知谁好谁坏时,那么该怎么做?不还是要通过竞争决定胜负么?这倒没错,但公有制基础上的利益不是对立的,也不必相互防范,如果不知哪种技术比较好,那么就要进行试验,进行竞赛。是竞赛,而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自然,谁的技术更好,就应当采用谁的。
竞争在资本主义世界,不仅是企业间的生存竞争。企业间的生存竞争,必然地带来普通劳动者的生存竞争。而且作为资本集团,竞争也是广泛而深刻的。为了争夺市场,或者“生存空间”,资本集团之间已经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何况历来的战争,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利益不一致的基础上的。从原始社会的部落战争,到当今社会的现代化战争,网络战争,体现的都不过是利益的对立,根源仍然在私有制。各资本集团之间勾心斗角,战争还只不过是最激烈的形式。贸易战,金融战,汇率战等等,都是私有制基础上的竞争。乃至小到个人,普通劳动人民为了生存而不得不相互竞争。这不得不用到种种极端的手段。各种各样的犯罪行为,都是由生存竞争引起。一般情况下说,只有自己生存得不到维持时,人才会铤而走险,进行偷窃抢劫等犯罪活动。黑社会不是如此,只不过黑社会是另外一种不合法的资本集团。我们面临了社会的各种矛盾争端,最普遍的财产争端——不过是私有制条件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表现。如果财产是公有的,如房子是公有的,那么根本就不会出现这些争端。我们最近都听到的毒奶粉等毒食品事件,体现的是什么呢?这当然有企业的私利,利欲熏心。但企业的私利,是谁的利呢?还是资本家的利——为了赚钱不惜一切。而工人民主控制企业,则不会出现这种卑鄙行为。更进一步讲,私有制的企业,面临什么问题呢?也是生存竞争,资本家们为了自己能够在竞争中取得胜利,那么也就不惜铤而走险,采取各种卑鄙手段。天下私有,争由此起。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还知道所谓的“地沟油”等街边小贩的问题,他们往往采用各种各样的添加剂。街边小贩生存容易么?不容易,那么要在竞争中生存,同样就要降低成本,不惜一切地降低。那么使用假冒伪劣的原料等等,就不足为奇。换个角度讲,既然都知道有问题,那么为什么还要买呢?便宜嘛。谁最喜欢沾这样的小便宜,而损害了自己的健康?还是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劳动人民。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去买地沟油的食品,各种损害健康的东西。这不是为了生存而斗争,是什么?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处处存在生存竞争,那么社会还有什么道德水平可言呢?必须要让人民摆脱这些生存竞争。
当今社会的问题,仍然是所有制的问题。分配的问题。少数人过得非常好,多少人只能为生存而挣扎。根源在于私有制。如果实现公有制,按劳分配,那么生存竞争就不会存在。当今世界的粮食,难道不够世界人民吃的么?当然够,不过西方国家却将能够让人民吃饱肚子的粮食当油烧。工人民主自治,实现公有制,就能够保障劳动人民不为生存竞争所累。在中国,有的人穷尽一辈子的积蓄,也买不起一套房子,而还有很多投机客囤积了很多房子,指望着房价进一步上涨,自己赚取更多的差价。在公有制条件下,不会有这些罪恶的问题,保障劳动人民生存,才是最为基本的人权。那么住房,医疗,教育等等,就应当是公有的,公共的,免费的。解除这些方面的烦劳,才能够真正让人民摆脱生存竞争,使人民拥有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础。当人民在天天忙于如何维持生计,为了房子,为了孩子,为了养老等等不断奔波时,他们绝没有心思去想如何发展,如何享受。如果人的手仍然如同猿猴一样拄着地面,那么手就不能解放,就不能发展起各种灵巧的功能出来。同样,人的大脑如果天天想的都是与生存相关的问题,那么大脑也就不可能得到解放,让大脑更加灵巧。人的大脑,当思考人的问题,而不应当是思考类似于动物的如何生存的问题。生存的斗争奴役了人的自由,侵犯了人最为基本的人权,即作为人的权利。
那么,有人则要说,如果让人摆脱了生存斗争,那么他就不思进取了。就懒惰了。不想干活了。于是,人类的社会就无法发展。不过我不明白的是,这些人是将人当动物看,还是当人看?或许他们眼里,人根本就不是人,而是“会说话的工具”,既然只是工具,不使唤不就没有能动性了么?似乎人民天生就该是奴隶。人类的发展?不要用这种假惺惺的堂皇语言,人连生存竞争都摆脱不了,如何为人?谈得上是“人类的发展”么?这不过是为私有制,一种赤裸裸的剥夺人生存条件的制度进行辩护。
不过伦理归伦理,道理还是要讲。在私有制的为生存而斗争时,劳动是谋生的手段。是人们不得不做的事情,但是,人是一种奇特的生物,七情六欲,还有种叫求知欲的东西,一旦社会条件保障了生存,不用为生存费心了。那么人们就会思考该如何发展。生存得到了根本的保障,生活条件好了起来。那么物质对人的刺激,也就变得微弱下来。精神的追求成为第一追求。人们将展开创造性的劳动。人们往往在小时候有所理想有所期望。但是为了生存,放弃了这些理想。但是生存得到了保障,才有可能去争取这些理想,实现自己的理想。男孩追求爱恋的女孩,算是追求,难道听说过因为追求女孩要耗费精力而不去做的么?同样,当人们追求自己的理想时,也要付出劳动,耗费精力,但是这正是他追求的乐趣所在。劳动不再是生存的手段,而成为人的第一需要,成为享受的手段。
关于按需分配
物质刺激减弱了下来?有人惊呼。当你看到别人家有了奔驰,自己不想来辆宝马?当别人家有了私人飞机,你不自己想来个宇宙飞船?物质刺激永无止境。但是,为什么要区分你家和我家呢?公有制,不仅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必然带来生活的公有化。过去家庭自己做衣服,以后服装厂在做衣服。过去一日三餐都在家里做,但现在越来越在餐馆吃。因为这节约时间,节约劳动。家庭生活的内容将越来越少,家庭也将处于消亡之中。家庭的小消费成为社会的大消费。我们谈物质刺激减弱了下来,当然就要谈到按需分配的问题——这同样被一批庸俗人士当做是天方夜谭。房子成为公有的,车子成为公用的。好,既然生产出来了奔驰,为什么不共享使用呢?按需分配,当然不是使物质产品无限丰富,按照人们在私有制下产生的攀比心理,五个地球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贪欲。公有制社会,生产是公有的,消费同样是公有的,共享的。这将大大节约生产,节约劳动。一家一户,不如说是小生产,小消费的存在形式,是与社会化大生产不适应的。前文已述,社会化大生产逐渐掏空家庭存在的价值。社会经济总向高效节约的方向发展。我们常有买衣服而后压箱底的经历。生产出来衣服,压了箱底,这不算是实现了其效用。实属巨大的浪费。一家一户的私有,使浪费不得不存在。自然,企业生产出衣服,只要卖掉,就万事大吉了,是否被使用,根本不必考虑。但这造成什么呢?我们砍了不该砍的树,挖了不该挖的矿,破坏了不该破坏的生态,污染了不该污染的环境。但按需分配,则要提出物是否尽其用的问题。一把钳子,一家人很少用。或者一年用一次,那么这就太浪费了。实现共享,谁要用谁用。一辆车,谁需要开谁开。闲置的衣服,谁要穿谁穿。实现生活的共享,那么按需分配并不需要所谓的物质的极大丰富,就能实现,只要能够做到物尽其用。何况世界七十多亿人口,按照现在的家庭方式各自私有消费品,恐怕地球也难以承受。
又回到原来的问题,按需分配,那么不是按劳取酬。我劳动得多,却要与你共享。不是很费解么?前文已述,既然劳动已经成为享受的手段,成为第一需要。那么谁会计较劳动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呢?既然是有自己的追求,那么获得社会的承认就是幸福。难道不希望别人能够生活得好么?这不成问题。
关于人的自由
私有制下竞争导致的,是对自由的戕害。战争,资本独裁,绝非自由。生存竞争,也绝非自由。自由,有关于闲暇时间,不受任何生存压力左右的闲暇时间。而资本主义下的企业竞争,则阻止了闲暇时间的增多——如果说有的话,也是在生存未被保障的担心之中存在。私有制的企业要争夺竞争的优势,就有必要扩大积累,获取更多的利润。谁要是给工人多发工资,谁要是给工人更短的工作时间,毫无疑问,是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长期以来,资本主义的剥削力度就在加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总高于工资的增长幅度。这是资本固有的高积累的趋势。唯有公有制,消灭了竞争对手的压力。才能够使工人能够从容地进行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相应地降低工作时间。闲暇时间越多,人就越自由。
不仅竞争与自由相关,社会分工也与自由相关。私有制下存在很多在私有制下才可能存在的行业。如军工生产,广告,市场营销,金融保险,间谍情报,妓女,乞讨等等行业。公有制下就不会再存在战争的可能,因此军工不会有,不再有金融投机,也不会有企业竞争,生存斗争。不用为了生计而出卖自己的尊严,那么妓女或者乞丐等等丑恶现象,也就会消失。因此将有一大批行业进入消亡中。这不会带来就业问题么?就业问题仅仅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存在,这么一大批人员必然进入其他行业之中。降低每个人的实际工作时间。这不会导致社会效率降低么?不会,因为原本的这些人员,也是在发工资,是需求的。
在不存在竞争和私有分工的条件下,人的自由的闲暇时间可以最大化。生产力越发达,闲暇时间越多,可供自由发展的时间就越多。这必将影响到经济,闲暇的时间,不是为生存犯愁的时间而是自由探索发展的时间,这个份额变得越大,社会的满足自我需要的自觉性就越强,这将类似于市场经济,人们可以自由地探索发展,但已经不再以物质利益刺激为基础,也不再有雇佣劳动的方式,而是以精神利益为基础,实现人与人追求理想或者其他精神利益的自由联合,达到一个高度道德的精神经济状态。而已经变少的的工作时间,也将与这种精神经济相互融合。在这种以满足精神利益为基础经济状态中,不再有私有的观念。人们的意识自然地就是为了让别人生活得更好。形成公有基础上的自由联合局面。达到真正的人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阶段。
很显然地,生存斗争解决了,闲暇时间增多了,人们的创造力就爆发了,全民积极用脑的时代就到来了,科技不再专门化,而是大众积极参与的创造性工作,这将形成一种巨大的社会推动力量,让专职的私有制下的科技分工黯然失色。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显然,生产力发展,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需要对精神生活越来越自由,物质获取能力越来越强大高效。消除生存的物质获取这一基本的“不自由”的状态,使其在社会中占据更小的份额,成为全民的共同努力。
公有制是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公家”控制么?不是,而是真正地将自己的命运交给自己控制。工人民主自治的含义,就在于此。公有的,才是民主的。
有人责怪计划经济下没有人的自由流动,但工人民主的真正的公有制下,人却可以自由地流动。公有制,如何能够体现?就是人能够自由流动,能干这项工作,也能干那项工作。如果工人仅仅是一个岗位的螺丝钉,那么他就只对这个岗位保持权利,或者干脆说受到了这个岗位的奴役,他的眼前,就只有这个岗位的一亩三分地,就无法做到视野开阔,无法做到胸怀宽广。他的思维或者意识,只能围着他唯一的岗位团团转,成为真正的社会的特殊部件,离了这个岗位,就不能生存。工人能够自由流动,我在这个岗位上,体现我的占有的权利,在另外的岗位上,体现我占有的权利。那么自由流动,体现的就是我对整个经济的权利。这与资本主义的资本所有权不同,资本家不用占有任何岗位,只需控制资本,就可以控制整个企业。但劳动者则不同,不仅需要民主地联合,来选出代表来控制,而且还要以实际的劳动,体现实际的地位。工人的自由流动,是体现公有的方式。
关于是否需要市场的问题
仍然会有人疑问:共产主义要按需分配,怎么体现这个需呢?生产者如何知道这个需呢?除了市场能够反映市场的需求以外,没有其他的办法。而且包罗万象的生产,也难以进行精确计算。如果说是按需分配,难道是不给消费者选择的自由的权利,而将计划好的产品直接塞到消费者的嘴里,以避免市场的交换么?
当然不能这样来理解,真正的市场,是交换的场所。交换双方,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但是在公有制的条件下,工人本身就是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系的一员,是其组成部分。其组成部分与这个体系本身,谈不上交换,而只有分配。在替代市场的手段尚未成熟时,市场的形式要利用,但绝不是说这是交换的市场,而是依靠市场的形式进行自由分配。开始按劳分配,劳动多少,就有多少劳动券,用这些劳动券兑换自己该得的生活资料。而一旦按劳分配的阶段被超越,家庭的小生产的形式消亡,按需分配的发展阶段就开始了。消费者集体消费,出现“社会化大消费”的形式。一个社会内自由分合为若干消费者群体,通过直接向生产者进行订货,实现产品的直接分配。当然,这些消费者群体之间也是互通的,这可以分化出大小若干的形式出来。最高的计划体系,如同最高的消费者订货的形式,体现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统一。马克思曾经提到过的商品卖出的“惊险跳跃”将不复存在,代之以生产与消费的“无缝连接”,以消费者集体订货的方式。这当然不用再存在一个供商品“惊险跳跃”的场所——市场。消费者组成不同的消费公社,利益共享。另外,关于包罗万象的生产难以精确计算是问题,已经不成为问题,因为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有些人总是拿消费者需求波动来说事,但是无疑,基本的生活需求,是不会有什么波动的,追求时髦会引起消费的波动,但是时髦或者时尚,是谁引导的呢?我们可以看到市场营销或者策划的作用。时装发布,总是在时尚的季节到来之前。起到的就是引导潮流的作用。既然如此,那么公有制下的所谓消费波动,是否也是可以引导,可以控制的呢?当然是可以的,何况消费者直接订货的方式,可以根本满足任何消费的需求。如果计划出了什么小问题,照样也可以通过宣传等手段引导消费者消化掉,而且美其名曰是时尚。某些产品生产的订货急剧扩大等等,也造成劳动者的流动。
资本主义的垄断集团或者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基本社会单位。那么不如说,社会的基本活动单位,也是如此。消费者的公社可以与工厂的单位不相重合,消除了政治统治,那么政治生活不如说就是以生产生活民主的方式来进行。政治自身消失了,它本来就是为经济服务的,经济集团的利益冲突,成为政治的冲突。政治回归到了自己最为本源的形式,具体的生产与消费。不会再有权谋诈术存在。社会的等级消失了,任何方面都实现了平等。根本也不必民主谁,专政谁。人人自由而联合,那么就没有了专政。民主本身,也不再称其为民主。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消亡了。
任何地缘的联系,已经变成了全世界不分地域的普遍联合。如同一个跨国企业,联系全世界,一个消费者的公社,同样可以跨越全世界。组织成为纯粹生产或者消费的组织,而不再有处理所谓政治的组织。社会的保障是全球的,工人流到哪里,都能够得到保障,而且自由地联合。所谓的政治国家的组织形式,变得无定形化了。直接民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实的可能。任何地方的人们要解决社会的问题,只需要在网络上召开公民大会。而不再需要专职的代表——资本主义的间接民主条件下,资产阶级就钻了间接民主的空子,培植人们的代表作为其利益的代理人。共产主义条件下的自由联合,就不再存在间接民主。任何所谓政治边界都将被无视,人们将不再有政治边界的概念。
共产主义条件下,城市与农村的界限将消失。蜗居在大城市,绝非享受。直接民主普遍的发展,将跨了城市的界,使乡村更像城市,城市更像乡村。两者的差别将最终消失。
后记:共产主义为什么迫切
接下来,就只是追求共产主义的问题。为什么值得追求?为什么追求得迫切?工人作为雇佣劳动者,仍然类同于奴隶。工人迫切需要主导自己的命运,摆脱资本家的压迫。即使除了阶级斗争的原因,仍然有重要的理由要求必须实现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下人们的贪婪,使得人们对自然的索取永无止境。生态灾难,环境破坏。均是不合理地满足私有制下追逐金钱,和资本的欲望的结果。他们只顾自己的利润,而不顾人类的根本利益。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人类文明的崩溃。除非共产主义来代替资本主义,不仅节约生产,使物尽其用,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球数十亿人共同富裕的需要。
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产生的竞争,最终出现了能够毁灭全人类的东西——核武器,目前各国列强还在无所不用其极地研制生产能够消灭人类自身的武器,竭尽所能地利用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制造杀戮的工具。以期在相互竞争中争雄。共产主义实行公有制,就消除了竞争的根源,消除了对人类生存的最为直接的威胁。如果没有外星人入侵的话,那么核武器就可以全部销毁。人类的命运不再掌握在少数资本集团的手里,而是掌握在全体人民的手里。科技不再成为双刃剑,在资本集团手里成为祸害人的,只用来追逐资本利润的工具。而是真正为人民集体所掌握,真正地只为人民造福。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维护公有制这一控制自身命运的手段。在工人民主的基础上,没有根本对立的利益存在。人民的一切利益,只有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根本的保障,而由公有制产生的按需分配的分配形式,将使人类实现彻底的平等。人类享有的自由和迸发的创造力,将最大限度地推进人类文明不竭地向前发展。
共产主义作为高度自觉的社会,还有沉重的任务去做,就是消除过去私有制基础上资本主义发展对地球环境的恶劣影响。通过人类集体的意志和行动,来抚平私有制下疯狂的竞争与破坏对地球人类生存条件的累累伤痕。目前还不能说,一切已经无可挽回。但是,不对公有制积极争取,仍然保留私有制的基础,那么一切都将无可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