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度论·子篇(之一)《中国政府根本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性战略决策》
中国制度论·子篇(之一)
《中国政府根本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性战略决策》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繁衍生息”之“新经济”
马格宁思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一、 何谓“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概括起来有五大类:民生商品、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在此,本文将以“民生商品”为例证和切入口,讨论“民生问题”,它将对上述其它四类“民生问题”的根本解决,奠定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
国际公认的反映“民生商品”价格波动的晴雨表:即“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中国国家统计局 7月9日 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4%,涨幅比5月份上升0.9个百分点,创3年来新高。6月份,CPI环比上涨0.3%,较上月0.1%的环比涨幅亦有所放大。分类别看,6月份,八大类商品同比价格全部上涨: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4%,其中猪肉价格涨幅超过57.1%;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2.7%;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2.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6%;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2%。
面对爆涨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让全国人民都感受和亲身体验了“民生商品”的全面涨价的压力,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特别对于低收入甚至中低收入者,感到了生存的压力。
二、何谓“民生商品”
所谓“民生商品”,是指直接关系到人民日常生活的食品类、日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等商品和服务。例如:无锡市物价局公布的民生商品包括15大类960余种。杭州市公布的民生商品包括:粮油肉菜等食品、日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等66类商品2048种。苏州市,列入采集目录的民生商品种类已经由最初的5大类、900多种商品,扩大到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水、电、气、有线电视、公共交通等18类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以及实行市场调节价的粮油、主副食品、农副产品、日化家用品、家用电器、药品等1300多个品种。
综上所述,可见现在各地对“民生商品”还没有统一的分类和标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民生商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确定,为其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等提供依据。
三、如何根本解决“民生问题”
(一)理论突破
“市场经济”作为资本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计划经济”从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开始,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在前30年实行“计划经济”,又在近30年将“市场经济”引入,而试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国。然而,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契合点”、“兼容性”、“融合性”等方面,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做到“有机结合”。在引进、学习、吸收“市场经济”的理念、制度、方法同时,我们“罕见”“计划经济”的“踪影”。更需“打破”和“突破”的是,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水火不容”的“桎楛之思想”。近百年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史证明并践行了:单纯的“市场经济”、单纯的“计划经济”虽各有其“优点”,同时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在此不做赘述。
那么,我们能否以“生命科学”的原理为启迪,将其运用到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之中,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制度,进行“嫁接”或“杂交”,使其“繁衍生息”生成“新经济”呢。列举两个形象的比喻:一是、“嫁接”:用植物学的语言来说,将“计划经济”作为“接穗”,将“市场经济”作为“砧木”,将“接穗”“嫁接”到“砧木”之上,成为一个“嫁接苗”。二是、“杂交”:将“计划经济”作为“父本”,将“市场经济”作为“母本”,似用生命科学“基因工程”之概念,繁育成新的“杂交后代”。对于这个,通过“嫁接”或“杂交”诞生的后代即“新经济”制度。我们或可称,这种“新经济”制度,为“计划指令的市场运行经济”。
它的显著特征特性是:既有保留了“市场经济”“追求利润、追求效率”的逐利特性之“本能”,又具有“计划经济”“计划安排生产”、“维护市场秩序”、“避免经济周期”、“追求社会公平”之“基因”。
(二)制度创新
基于理论的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可践行的“理论依据”。根据“计划指令的市场运行经济”的“新经济”制度,构架其解决“民生问题”制度体制。即“国家通过计划指令,调控指导相对垄断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调节市场”。
(三)实现载体
“家乐福”模式(在此并非专指“家乐福公司”,仅指管理运营模式,以下相同),是“计划指令的市场运行经济”的“新经济”制度可供择优选择的“实现载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国家宏观调控制“工作原理”:“国家”用“看得见的手”调控“家乐福”;“家乐福”,用“看不见的手”调控“市场”。“家乐福”除了具备一般企业的属性之外,国家赋予“家乐福”五大功能职责,具体如下:
1、集团商品之采购者:“家乐福”可以承担调解调控“日常生活必须品”“蓄水池”的作用。
2、物价调控之执行者:国家通过调控“家乐福”;由“家乐福”调控“市场”。切实起到国家宏观调控制 “支点”和“载体”的作用。
3、商品质量之监督者:在国家商品质量监督部门的基础上,“家乐福”再承担着“商品质量之终极保障者”的职责。
4、食品安全之保障者: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家乐福”成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成为“食品安全之终极保障者”。
5、社会救济之承担者:国家对贫困或需要救济的低收入群体,发放日常生活用品“购物券”,到“家乐福”来购物消费。
(详见:《中国政府“并购掌控”“家乐福”》——创举实践“家乐福”模式构建国家宏观调控制度”一文)。
(四)管理制度
“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制度,它在从整体和宏观运行机制上,本能地“排斥”“计划经济”,但是在微观和单个经济体而言,在“市场经济”经济制度,它又创造了优良的“计划管理手段”,并且高效、快捷和行之有效。
绝佳的事例: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中国的一气大众、上气大众等汽车公司,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将计划经济的理念,建立在社会学、市场学、管理学、数学、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之上,运用线性代数、线性规划等数学理论模型;运用大功率计算机等,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做“双重支撑”,运用MRP、MRP2(制造资源计划)、JIT(准时制)、“看板管理”(日本管理方法)、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对“成千上万”种汽车零部件,实行计划性极强的全球采购供应计划,有“成百上千”家企业,按照汽车公司的“指令性生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这也充分地验证了、践行了,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制度,进行“嫁接”或“杂交”,使其“繁衍生息”生成“新经济”的现实可行性、客观存在性、
那么,我们能否将上述的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运用到“民生商品”的计划、生产、销售中去呢?!!通过建立“计划与市场联动运行”的类似MRP2(制造资源计划)、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管理模型,以实现全国或者全球采购供应生产计划,用于“民生商品”的“统一计划、采购供应、批量生产、流通仓储、零售消费”。
四、结论语
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制度,进行“嫁接”或“杂交”,使其“繁衍生息”生成“新经济”,即“计划指令的市场运行经济”。
以此为“理论依据”,建立“国家宏观调控制度”,即“国家通过计划指令,调控指导相对垄断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调节市场”。将“家乐福”模式作为“实现载体”。将“福特、大众、丰田汽车公司”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即类似MRP2(制造资源计划)、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管理模型,建立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由此构成的这个“国家宏观调控制度”,或可称谓:“中国政府根本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性战略决策”!!
它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有机体,竟而,也成为“中国制度”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