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顽石:亲贤远佞方能强国安邦

火烧 2014-10-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41
文章通过千里马寓言引出用人之道,对比毛泽东与蒋介石的用人策略,强调亲贤远佞的重要性,揭示历史兴衰与用人原则的紧密联系。

  刚刚读刘基的《郁离子》,看到这样一个故事:郁离子的马生了一匹骏马。有人说:“这是一匹千里马,必须献给皇家马厩喂养。”郁离子心中高兴,就把马送到了京城。皇帝让太仆检验后才准进献,太仆说:“这马虽然是匹好马,但却不是冀地所产。”于是就把它放在外厩饲养。

 

  因为不是“冀地所产”,千里马就被拒于“皇家马厩”门外,只配享受“外厩饲养”的待遇。这则寓言故事当然不是要普及鉴马常识,它隐含的是统治者如何用人的道理。用人是唯德唯才,还是看门第看背景;是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不同的统治者有不同的取舍,不同的时代呈现不同的风貌,而由此产生的事业兴衰乃至朝代更替,的确能给人许多的思考与启发。

 

  蒋介石斗不过毛泽东,除了受制于立场、智慧、韬略、勇气、胆识、胸怀、文化诸因素,还因其用人之道。

 

  毛泽东的用人特点,八个字可以概括,即“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不管是曾经反对过自己的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还是来自敌对阵营的程潜、傅作义、陈明仁、曾泽生;不管是科班出身的林彪、聂荣臻、陈赓、肖劲光,还是草根出身的贺龙、粟裕、徐海东、许世友,毛泽东都能一视同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让他们有足够施展才华的空间。所以这些人都能在毛泽东的麾下,在不同的舞台,演绎出最精彩的人生。

 

  反观蒋介石,其用人原则也是八个字:任人唯乡,任人唯嫡。蒋介石最看重同乡和嫡系,他最信任的陈诚、汤恩伯、胡宗南等国民党主要将领则既是同乡又是嫡系,他的这些爱将要么贪婪腐化声名狼藉,要么志大才疏不堪大用,而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却被蒋先生排挤于“皇家马厩”之外。光用人这一点,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差距就不可以道里计,遑论其他?蒋介石最终流落孤岛,凄凄惶惶,苟延残喘,绝不是偶然的。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不难发现:明君治下,必有贤臣、能臣荟萃;昏君当道,定是奸佞、庸官云集。所有治世都由明君和贤臣联手开创,所有乱世都是昏君与奸臣共同缔造。

 

  诸葛亮曾殷殷劝导刘禅:“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而冥顽不灵的阿斗又怎么可能真正听进这泣血的忠告?这位昏君留给历史的只能是“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笑柄。

 

  应该说,在用人的问题上,毛泽东有比诸葛亮更科学的论述,他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实践雄辩地证明,干部队伍素质高低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当然,前提还是毛主席说的“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如果本身就走到邪路上了,那干部能力越强,在邪路上奔行的速度就越快。

 

  再英明的领袖都不会有三头六臂,事必躬亲是不可能的,一个好汉三个帮,找到好帮手才能成就大事业。这是朴素的道理,有比刘禅略高的智商就能理解。关键是怎样才能找到好帮手,重用什么样的帮手才于事业有益。

 

  大隐隐于市,草莽多俊才,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表明,不只是书院里出人才,更不是只有高贵血统的才是人才,如果只重宁沪,不用湘渝;只重精英,不用草根;只重右派,不用左派,一个单位乃至国家将会有怎样的走向,相信我不说大家也都会很清楚。

 

  一个小企业主都要思考怎么用人的问题,当国者对这样的问题能不深思而慎虑之吗?愿刘基的寓言能给那些有志于治国平天下者更多的启示。

 

  2014.9.28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