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鲁迅多么深刻而富有远见

火烧 2011-11-20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围绕鲁迅对革命与文学关系的深刻思考,分析文学在动荡时代的无力与力量,强调革命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展现鲁迅思想的远见与现实意义。

鲁迅怎样理解“革命”与“文学”  

  

顽石 

   

  

  

    鲁迅先生1927年4月8日在黄埔军校有过一次精彩的演讲,这次演讲后来收录在先生的杂文集《而已集》中,题目就叫做《革命时代的文学》。其实鲁迅有很多篇章论及“革命”和“文学”,今天,我只从《革命时代的文学》中摘录几段,和朋友们一起赏鉴,以此感悟鲁迅的博大与深刻。  

  

文学文学,是最不中用的,没有力量的人讲的;有实力的人并不开口,就杀人,被压迫的人讲几句话,写几个字,就要被杀;即使幸而不被杀,但天天呐喊,叫苦,鸣不平,而有实力的人仍然压迫,虐待,杀戮,没有方法对付他们,这文学于人们又有什么益处呢?  

  

顽石感悟:  

我以为这段话要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方面,先生正告我们,在乱世,文学的力量是极其有限的,拿笔的肯定斗不过拿枪的,尤其是斗不过操纵着国家机器的。另一方面,这是先生的愤激之语,是对拿刀枪架在文人脖子上的暴行的控诉。如果,文学真的全无用处,先生为什么要弃医从文并且终其一生都与文学为伴? 尤其在今天,先生的文字招来那么多人嫉恨,不是生动的说明文学的确是有着巨大力量的么?孔庆东遭围剿再一次证明了文学不可低估的力量。  

  

其实“革命”是并不稀奇的,惟其有了它,社会才会改革,人类才会进步,能从原虫到人类,从野蛮到文明,就因为没有一刻不在革命。  

  

顽石感悟:  

先生警示我们,只有“革命”才能带来人类的进步,不“革命”,野蛮就会延续,文明不会到来。我想,不准“革命”是不是意味着就快要“革命”了?  

  

大革命之前,所有的文学,大抵是对于种种社会状态,觉得不平,觉得痛苦,就叫苦,鸣不平,在世界文学中关于这类的文学颇不少。但这些叫苦鸣不平的文学对于革命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叫苦鸣不平,并无力量,压迫你们的人仍然不理,老鼠虽然吱吱地叫,尽管叫出很好的文学,而猫儿吃起它来,还是不客气。所以仅仅有叫苦鸣不平的文学时,这个民族还没有希望,因为止于叫苦和鸣不平。……有些民族因为叫苦无用,连苦也不叫了,他们便成为沉默的民族,渐渐更加衰颓下去,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就都没有什么声音了!至于富有反抗性,蕴有力量的民族,因为叫苦没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怒吼的文学一出现,反抗就快到了;他们已经很愤怒,所以与革命爆发时代接近的文学每每带有愤怒之音;他要反抗,他要复仇。苏俄革命将起时,即有些这类的文学。  

  

顽石感悟:  

在鲁迅先生看来,叫苦,鸣不平的文学对于改变社会没有多大作用,但却不能因此就停止叫苦和鸣不平,否则就会变成沉默的民族,衰颓到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中华民族之所以没有成为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蕴有力量,富有反抗性,在叫苦,鸣不平失去效用之后就会产生“怒吼文学”,当“怒吼文学”出现后,“革命”爆发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此刻,窗外的风呼呼的响,似乎已经不止于“叫苦”和“鸣不平”,里面可曾夹杂着“文学的怒吼”?  

  

等到大革命成功后,社会底状态缓和了,大家底生活有余裕了,这时候就又产生文学。这时候底文学有二:一种文学是赞扬革命,称颂革命,——讴歌革命,因为进步的文学家想到社会改变,社会向前走,对于旧社会的破坏和新社会的建设,都觉得有意义,一方面对于旧制度的崩坏很高兴,一方面对于新的建设来讴歌。另有一种文学是吊旧社会的灭亡——挽歌——也是革命后会有的文学。  

  

顽石感悟:  

鲁迅先生清晰的预见到了49年以后中国文学的状况。读着这段文字,我的眼前浮现了巍巍、浩然、丁玲、贺敬之、藏克家等一大批“讴歌革命”的人民文学家。当然我也看到了另类文学家王蒙、张贤亮、梁晓声甚至刘晓波,只是他们的“挽歌”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已经不完全是先生说的“吊旧社会的灭亡”了。  

  

现在中国自然没有平民文学,世界上也还没有平民文学,所有的文学,歌呀,诗呀,大抵是给上等人看的;他们吃饱了,睡在躺椅上,捧着看。……如果工人农民不解放,工人农民的思想,仍然是读书人的思想,必待工人农民得到真正的解放,然后才有真正的平民文学。  

  

顽石感悟:  

在鲁迅说这话后不到十年,有一个地方就出现了真正的平民文学,那就是延安。那里后来诞生了“鲁迅艺术学院”,诞生了《白毛女》《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那些在战火硝烟的缝隙中创作的散文、小说,尤其是诗歌和戏剧确实是工农兵的文学,这种反映平民喜怒哀乐的文学在新中国成立后还延续了将近30年。此后的文学就变成了右派文学、痞子文学、流氓文学、汉奸文学。不知道“文学”演变到了这一步,还会怎样的发展?会物极必反么?  

  

                                         2011.11.20

http://blog.sina.com.cn/yanjp91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