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菊萍之爱:纯朴人性,文明之魂

火烧 2011-07-1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吴菊萍徒手接住坠楼女童,展现人性光辉与纯朴爱意。文章通过事件反思现代社会中权力与金钱对人性的侵蚀,呼吁回归文明与真诚。
 

菊萍之爱:纯朴人性,文明之魂

曾飞

  2011年07月04日京华时报报道:两岁女孩突然从10楼高空坠落,眼看即将成为悲剧。刹那间,过路女子吴菊萍毫不犹豫冲过去,徒手抱接了一下女孩儿,手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女孩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从2日起,发生在杭州一小区这惊险而感人的一幕,在网络上热传,无数网民为之动容,称徒手接住坠楼女孩的英雄妈妈吴菊萍为“最美妈妈”。……小区物业保安冯清政说,在危急的瞬间,一位女士从人群中箭步冲出,用双手接住了孩子,然后和孩子一起重重摔倒在地。“我只记得这位女士躺在地上大哭起来,大概太痛了,很多人一起把她扶起来,我跑过去抱起孩子,孩子愣了一下,哭出声来。”冯清政回忆,当时孩子身上只有一些皮外伤。……吴菊萍说,因为阳光非常刺眼,模糊中看到是隔壁家的孩子挂在窗台上。“我当时也没细想,心里很急,踢掉高跟鞋,往楼下快速靠近几步。这时,听到楼上一声尖叫,我下意识地双手手臂一张,真是嗖的一下,很快很快,左手臂一阵剧痛,我整个人就倒下去了。” “我知道,我接住了。我人也晕了过去。” (京华时报,《杭州女子接下10层坠楼女童 被称为最美妈妈》)

  “下意识”,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潜意识。“下意识地双手手臂一张”也就是在潜意识的驱动下作出的行为:不顾一切抢救妞妞。

  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告子陷入混淆人性和兽性的错误。孟子肯定人性有别于兽性的光辉:“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他说: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保持人性之纯朴,则人性有光辉,充满真诚之爱:“我下意识地双手手臂一张”,“我接住了。我人也晕了过去”。破坏人性之纯朴,权力与金钱贪欲使人发狂,人性也就剩下兽性中最残暴的部分:大学生药家鑫杀人如弹钢琴;上海女司机被一乘客残暴殴打,车上60余乘客鸦雀无声,无一出手救援,冷酷至极;此刻残存的人性也就近似于最原始的兽性。而这正是现代精英们宣示的“人性”:强者生,弱者亡,人类从文明时代退回野蛮时代。在此背景之下,当前网友的热赞“最美妈妈”,正是对现代精英们以权力加金钱来抑制人性光辉的最强烈反抗!

  在西方,叔本华声称“人类灵魂中存在野蛮的兽性”。而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分三个,分别是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潜意识”,并不是被动的收容所。它象蓄电池储存电能一样,随时可以发泄出去,可以主动地产生冲突。潜意识在本质上是原动的。它那不断争取表露或升华为意识的内容,乃是精神活动背后的原动力量。归根结底,意识不过是由深藏的潜意识伏流所产生的心理生活的表面微波罢了。这种潜意识又是本能活动的源头,也是性冲动和感情经验的起源。这些潜意识虽然受到压制,但它们永不断地为得到自我满足而斗争。弗洛伊德的弟子荣格,进一步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理论。在荣格看来人格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组成。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顶层,是心灵中能够被人觉知的部分;个体潜意识是人格的第二层,它是潜意识的表层部分,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属于个体性质的梦、幻等,这和弗洛依德的前意识很相似,是可以进入意识的;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底层的部分它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沉淀物,包括人类的活动方式和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其实,所谓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沉淀物”实质上应该包含人类文明的积淀和生物遗传。

  当前,为了满足无穷无尽的权力与金钱欲望,现代精英们拼命鼓吹所谓的“狼性”,把利己、嗜血、野蛮、弱肉强食标榜成“人性”,来为他们自己的血腥掠夺辩解。精英们拼命鼓吹所谓的弱肉强食的“狼性”其实并非真实的狼性,狼性除了残暴、利己的一面,也有利它、互爱的一面,特别是在狼崽被捉的时候,整个狼群也会不顾一切地去救狼崽,体现出利它和互爱的一面。现代精英们的野蛮人性甚至连兽性都不如。网友评论道:“主人犯法被擒,忠犬蹲守警局‘求情’!动物尚且如此,人呢?有的人还不如一只狗呢!”

  与菊萍救妞妞相反,当前震动社会的还有另一件事:连勇杀乐乐。

  中国青年报,秦珍子,点评连勇:杀小孩:“30岁的连勇很失意。刻苦的他立志走出农村,却遭遇高考失利;好不容易北漂自学法学拿到北大的学士学位,创业又失败了;眼看要谈婚论嫁,女朋友家跟他要10万元,恋爱告吹;房子租金一个月500元,他也快拿不出来了;就连走在街上,都会因为碰到一辆汽车的反光镜而差点儿被人打。去年11月,他默默怨恨着“任何人都能欺辱我”,一不小心,撞上放炮正趁兴的11岁小男孩。小孩儿没道歉,连勇爆发了。他的爆发和他的怨恨一样静默。他尾随小孩儿,将其骗至家中,杀害。然后他联系了孩子的父母,谎称绑架,索要15万元赎金。受法律的教化而背叛法律,受社会的教化而残害社会,极端之举当然有社会压力的问题,但人之为人,扭曲的内心必须接受自我的控制。” (笔者按:点评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权力与金钱追求的压力。)

  “受社会的教化而残害社会”,似乎是教化不足之过了。但人们请看看如今的社会精英和名牌大学是如何教化连勇的:

  在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仪式上,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骄傲地宣布:“在1999年至2010年之间,北大校友中诞生了79位亿元富豪,连续三年高居内地高校首位。”但可惜的是受过了北大造富教化的连勇,却穷得娶不起老婆,住不起房,这样的反差制造了“他的怨恨”与巨大的心理压力,于是他爆发了!这是教化不足吗?恐怕是教化过剩吧?

  “著名学者茅于轼老先生”的教化却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八个字在现实里“行不通”,“逻辑上矛盾”,“不能作为制度设计和道德建设的根本原则”,“私,是人类的本性,也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基础。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前景并不暗淡,重要的是肯定私利,反对特权,保护个人财产,使私心从破坏力变成创造力。”(《南风窗》2003、7、上、第23、25页)

  还有,另一个精英的妙文则教化人们:“自私是人体基因遗传的本能。哲学家黎鸣从基因遗传的角度论证了人本性自私的必然性。基因一词首先由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Wilhelm LudwigJohannsen)在1909年提出。基因是染色体中DNA(脱氧核糖核酸)大分子中的一个片断。基因具有复制、遗传自身的功能。基因是自私的,并且愈是自私的基因,便愈是好的基因。‘动物的行为,不管是利他的还是自私的,都在基因控制之下。’‘基因是优秀的程序编制者,它们为本身的存在而编制程序。’(R.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转引自黎明《问人性》上册第366页)‘由于自私基因的控制,人的自私也是根深蒂固、根本难以移动的。自私同样是人类的本性,是它的自然的根性。这几乎可以称之为关于人类的第一大自然规律。’(黎鸣《问人性》第368页)‘人性自私是真理,是自然规律,所以主张'人性无私’便必有假。’(黎鸣《问人性》第375页)”——笔者按:既然已经承认“不管是利他的还是自私的,都在基因控制之下”,然后只取“自私”基因而舍去“利他”基因。这已经不是“在基因控制之下”的所谓科学,而是在论证者先入之见的控制之下的诡辩。

  这些现代精英们的教化,恐怕连古代的学者孔子与孟子都不如。祁黄羊举贤不避亲仇。孔子称赞祁黄羊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孔子与孟子的当政讲“大公无私”,做官讲“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为人也不忘利他,至少有着文明的光辉。而茅于轼之流不许官员当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要依照“市场机制运行的基础”——“私”的原则来进行交易,升官又发财;为人也只讲自私,则是从文明退回到野蛮。

  自私就是人类的本性吗?精英茅于轼恐怕不是中国人,连中华民族的阴阳思维、整体思维都不懂,只看人类本性中利己的一面,不看利他的一面,故意割裂整体,推向缪误的极端。就科学而言,基因有利己性,也有利他性,一阴一阳才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人性。只有绝对的利己性,而没有利他性,生物就不可能生存与发展。须知,就连那些宣扬基因自私的人们自己的细胞之中,除了细胞核的DNA,还存在着线粒体里的DNA在为细胞做利他的贡献。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供细胞的生命活动所需,为细胞提供利他服务。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于古代细菌内共生: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DNA,这些DNA与细胞核中的很不同,却类似细菌的DNA。1905年,Konstantin Mereschkowsky最先提出叶绿体是由原先的内共生体形成的这一想法,随后1920年代Ivan Wallin提出了对线粒体的相同想法。随着人们发现它们含有DNA,这些想法被Henry Ris重新提出。根据Margulis和Sagan(1996),“生命并不是通过战斗,而是通过协作占据整个全球的”,而达尔文关于进化由竞争驱动的想法是不完善的。达尔文“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观念并不完全正确。显然,精英们从基因遗传的角度断言“人本性自私的必然性”是断章取义,是诡辩,而不是科学论证。

  就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作者也客观地指出:“现在举一些明显的利他性行为的例子。工蜂的刺螫行为是抵御蜂蜜掠夺者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执行刺螫的工蜂是一些敢死队队员。在刺螫这一行动中,一些生命攸关的内脏,通常要被拖出体外,而工蜂很快就死去。它的这种自杀使命可能就把蜂群储存的重要食物保存下来,而它们自己却不能活着受益了。按照我们的定义,这是一种利他性行为。请记注,我们所议论的不是有意识的动机。在利他性行为以及自私性行为的例子中,这种有意识的动机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这些同我们的定义都不相干。为朋友献身显然是一种利他性行为,但为朋友冒点风险也是一种利他性行为。有许多小鸟在看到捕食飞禽,如鹰,飞近时会发出一种特有的“警告声”,鸟群一听到这种“警告声”,就采取适当的逃避行动。非直接的证据表明,发出这种警告声的鸟使自己处于特别危险的境地,因为它把捕食者的注意力引到了自己身上。这种额外风险并不算大,然而按照我们的定义,乍看之下至少还是称得上是一种利他性行为的。动物利他行为中最普通明显的例子,是父母,尤其母亲,对其子女所表现的利他性行为。它们或在巢内,或在体内孕育这些小动物,付出巨大代价去喂养它们,冒很大风险保护它们免受捕食者之害。只举一个具体例子,许多地面筑巢的鸟类,当捕食动物,如狐狸等接近时,会上演一出“调虎离山计”。母鸟一瘸一拐地离开巢穴,同时把一边的翅膀展开,好象已经折断。抽食者认为猎物就要到口,便舍弃那个有雏鸟安卧其中的鸟巢。在狐狸的爪子就要抓到母鸟时,它终于放弃伪装,腾空而起。这样,一窝雏鸟就可能安然无恙,但它自己却要冒点风险。” ——精英们故意避开生物利他本性的一面,只取生物利己性的一面来论证“自私是人类的本性”,是为垄断资本和官僚资本自私残暴的本性辩护而故意扭曲科学;他们根本没资格谈科学。

  正是中国的精英们“自私是人类本性”的恶毒教化,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北大毕业生连勇杀乐乐勒索钱财、大学生药家鑫怕赔钱杀张妙、女研究生李竹因为不想还钱开车撞死亲生母亲之类的禽兽不如的人间惨剧。这些兽行就是“著名学者茅于轼老先生”的“使私心从破坏力变成创造力”的伟大实践。

  在此背景之下,广大网民对菊萍救妞妞的热情讴歌,就是中华文明之魂的回归,就是纯朴人性的复归,也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恢复。这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在中华文明的伟大力量面前,茅于轼之类的人渣就显得特别渺小和可鄙。

  总之,中华儿女再度拾起自信的时候,就是中国官僚资产阶级开始走向灭亡的时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