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啥别没钱 有啥别有病
没啥别没钱 有啥别有病
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11月17日《南方周末》两则非本报记者撰写的头题,都写了医院里的“故事”,但是众多细节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11月8日,深圳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罗军被一个男人暴打一顿,因为他救活了这个男人的新生儿子。这个男人活得不容易,离婚后再婚,日子紧巴。当得知老婆肚里的孩子跟“脑瘫”连上后,他一开始同意生下来,后又反悔,要医生放弃抢救。但是医生尽力抢救后,孩子活了下来。可是,罗军成了“没有医德的狗屁医生”。
11月9日,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夜色降临后,尿毒症病人张艳做着天亮前死去的准备,她不但让丈夫叶士龙买了好吃的一股脑儿吃下去,还拿着手机给亲人打了电话、发了短信。而叶士龙一直陪伴着,默不作声,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只要还能借来钱,他就让妻子一天天活下来。凌晨四点半,这个背负沉重负担的男人终于抵不住困倦,趴在妻子身边沉沉睡去。张艳把积攒来的力气掏出来,无声无息地缢死在病房里的卫生间。
因为不敢面对看上去永无休止的医疗费用,这个父亲决定放弃刚刚出生的儿子,以保全一家人捉襟见肘的生活。他梦想着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和敬业的医生就一个孩子的生死产生分歧,在人性和医德之下,摆着一个最根本和最残酷的问题:钱。
而对于求医多年的安徽农妇张艳来说,在欠下三十多万债务后,她为家人能做的最后一点贡献就是在病房的卫生间里了断自己。这是抗风险能力极为脆弱的平民家庭被逼出的残酷的自保之举。无人不动容。尽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但是农妇张艳的选择还是异常沉重。
面对疾病,我们只能求助医生。而看病所需要的花费,就像一座大山,足以压垮一家人的脊梁。疾病面前,每个人都是弱者,生命中的一枝一叶都饱满得令人心痛。可是千百年来,我们没有跨越这座大山,数不清的悲剧一个劲地发生着。
终止疾病面前的悲剧,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一是建立起大病福利制度,依托全民医保,对于大病医治实现90%以上免费,杜绝因病返贫的悲剧;二是力推保险全覆盖,对于突发性人身伤害,要有保险费用兜底,彻底避免压轧伤不如轧死的惨剧;三是医疗体制改革必须力避市场化,救死扶伤不能利字当头,不仅如此,还要对那些以赚钱赢利为目的的医疗行为予以取缔和打击。
要知道,农妇张艳的病友可以报销90%,她却只能报销39%,这种差距何尝不是让她自我了断的致命因素呢?脑瘫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做父亲面对脑瘫患儿的绝望,这种绝望是座山,我们何时能翻越过去呢?
作者:朱永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