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文革性质相同结果相反
原载:http://bihuairenhaodian.vip.bokee.com/
作者:安庆仁 2010-04-24
文革是革命,改革也是革命,两者在性质上没有任何区别,改革虽然自称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实谁都知道这只是表象上的诠释,而本质上改革就是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一个阶级倒下去,另一个阶级站起来。改革与文革在方法、形式和步骤上也没有区别,就方法而言,虽然打着以法办事的旗号,其实根本就无法可依,因为当时的法律对改革来讲,就是一种枷锁和藩篱,要改革,就必须突破这些法律框框,否则改革无从谈起。回顾改革开放的前十年,与其说是法制社会,毋宁说是破坏法制的社会。改革的形式跟文革也没有大的区别,最高领导人在上边发动群众,一揭二批三打倒,只不过“揭”与“批”的次序跟文革时颠倒了,文革时是先“揭”后“批”,也就是揭露出问题来,然后针对问题批判;改革是先“批”后“揭”,也就是批臭了再揭,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避免了争论,有没有问题不要紧,以后再做定论,首先得把人和路线批臭,批臭了他就翻不了身,所以再揭就容易多了,咋揭咋是。二是效率高,文革从66年开始,费了三年时间,直到69年才把刘正式打倒,改革不绕这些弯弯,一步到位,一年就把华拿下了,而清理“三种人”则只用了几个月时间而已,相比于文革时慢悠悠的夺权和全面专政,这种速度可称神奇。改革的步骤也没有脱离传统上的两步走,即先政治斗争后经济建设。政治斗争按照时间顺序是:一、批判两个凡是,重新恢复我党历史上一贯遵循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二、全力揭批形左实右进而在中国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路线(这不是笔者说的,是1980年真理大讨论时《红旗》杂志说的)。三、全面清理“三种人”,防止10年以后残余分子重新掌权。
直到清理“三种人”工作全面完成后,国家才开始转入经济建设,转入经经济建设的标志性事件是“严打”,通过“严打”,为经济建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其实等于说,在粉粹xxx后的8年时间里,国家的工作重心并不是在经济建设上,而是忙于政治斗争,以从根本上确立全新的路线和全新的指导方针。前有十年文革,后又八年党争,可想而知,为什么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国民经济竟然到了崩溃的边缘。
客观的分析,文革后八年的政治斗争,是改革开放所必需的前提,因为从哲学上来说,只有破旧才能立新,在哲学上,“破”与“立”就是一对因果关系,“破”是“立”的因,“立”是“破”的果,没有“破”,“立”无从谈起。所以改革开放自然也是“破”字当头。一破毛泽东的神话,再破形左实右的资产阶级路线,三破“十年后再看”的预言。文革时毛泽东爱说一句话:“不破不立”,其实这句话的真正主人不是毛泽东,而是邓XX,邓XX是党内公认的研究和运用辩证法的权威,这一点连毛泽东都服气,所以他才帮助邓XX在全党推广辩证法,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可以说深受邓XX的影响,里边到处都是辩证法和辨证精神。
邓XX虽然没有什么专门的论著,但他所有的讲话中,都包含着辩证法,正与反、左与右、好与坏、成与败、得与失等。尤其是得与失的关系,邓XX分析的最为透彻,当年邓XX主张引进外资和外企,有人担心这样会让外国人赚走中国人的钱,邓XX说,不想付出却只想得到回报,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情……。言简意赅,几句话让反对者哑口无言。但是,辩证法虽然在逻辑上严密的无懈可击,却也有它自身的问题,那就是走极端,要么“是”要么“否”,毛泽东说邓XX原则性强,虽然是表扬,但从中也看出小平性格中极端的一面,没有一点商量和回旋的余地,只要他认准的事,九牛不回,毛主席反对也不行;只要他反对的事,没的商量,宁肯下台,也不通融。
毛泽东虽然也喜欢辩证法,但更多的时候,他是三点论,也就是说,毛泽东对事物的中间形态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所以他一生中都强调左中右、敌我友、老中青。在政治斗争中,毛泽东把他的三点论发挥到了极致,打击敌人,团结朋友,扩大自己。而且在敌人内部,毛泽东也是一分为三,极端反动的、一般反动的、不算反动的。毛泽东的政治斗争艺术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尽量缩小打击面,团结大多数。邓XX显然不懂三点论,或者他虽懂却不信三点论,在他的观念里,要么就是敌人,要么就是自己人,正因此故,在政治斗争上,邓XX比毛泽东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要不是自己人,坚决拿下,所以无论是可以作为朋友团结争取的纪登奎等,还是没有任何威胁的陈永贵、吴桂贤等,邓XX一个也不留。其实大寨这面旗帜,有很好的利用价值,而且邓XX也不是不知道,陈永贵跟江x矛盾极深,毛泽东号召学大寨,江x偏偏号召学习小晋庄,这不明白着跟陈永贵过不去吗。就当时的情况来讲,华国锋一派就是中间势力,只要多做工作,是完全可以争取到的,但是邓XX对中间势力没兴趣,遂一棍子打倒一大片。
多年以后,邓XX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想到,华国锋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明白了,也已经晚了,中间势力全得罪了。尽管如此,邓XX也不后悔,他的观点是,得罪就得罪了,有什么了不起,谅你掀不起多大的风浪。这其实就错了,xx年上街闹事的,说都是赵的人,恐怕说不过去,赵上台才几天,而且此前无名无姓,老百姓有几个人在意他的去留。所以只能这样认为,大学生是赵的人鼓动上街的,而老百姓上街则完全是浑水摸鱼,唯恐天下不乱,华派虽然能力不行,但还是蛮受老百姓尊重的,道理很简单,老百姓跟草根结构的华派血脉相通,一个满手老茧的农民和一个普普通通的挡车工,当上了国家副总理,这不但是老百姓心中的骄傲,而且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和未来。毋庸置疑,当陈永贵、吴桂贤政治生命结束的时刻,老百姓的心也就跟着冷透了,心中仅存的希望自然也结束了。值得一说的是,文革后期,毛泽东重新启用了很多老干部,包括邓XX本人,但华派再也没有谁复出过,如此行事,即便古代皇帝可能都不认同。
当年乾隆皇帝给六世达赖盖行宫,满人想不通,我们满人的天下,凭什么把一个藏人喇嘛抬举那么高,乾隆说,敬一人而悦天下。在满清统治的三百来年时间里,蒙古族有人造反,维族和回族有人造反,西南少数民族有人造反,但唯独藏族一直对满清皇帝忠心耿耿,此足见乾隆皇帝的英明。
改革与文革的区别在于,文革后期强调,抓革命促生产;改革虽然也是“抓革命促生产”,但只说促生产不说抓革命,所以普通老百姓都认为,改革开放就是只讲经济不讲政治,这实在是大错特错,如果真的是只讲经济不讲政治,今天的中国社会怎么会是右派当家。显然,改革开放也是政治挂帅的,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当然了,同样都是抓革命,抓的对象可是大有学问,文革抓的是走资派,革的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命;改革抓的是造反派,革的是工人和农民的命。右派学者宣传文革是一场灾难,对他们而言的确如此,改革其实也一样,只不过受灾的不是右派,而是工人和农民。金庸在小说里借着美人何铁手的嘴说:用毒药杀人是杀人,用刀子杀人也是杀人,凭什么用刀子杀人的人就是正派,而用毒药杀人的人就是邪派。说的真是好极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