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俞力工:脱下制服的哈马斯

火烧 2008-12-31 00:00:00 国际纵横 1032
文章分析哈马斯在以色列封锁下的反抗策略,探讨其地下活动与游击战的困境,揭示双方实力悬殊下的战争本质及未来可能走向。

脱下制服的哈马斯

  

俞力工

  本月27日,以色列当局突然向加沙地带发动猛烈攻击。头5分钟内,巴勒斯坦一方的死亡人数相当近5年巴勒斯坦人所杀害的以色列人的总合。

  4天来,以色列的空袭规模有增无减,加沙地带死亡人数已高攀380人,受伤人数逼近3000。至于巴勒斯坦人先后所发射的两百多枚土制火箭,仅仅造成4名以色列人的死亡,其“命中率”多年来始终是50比1,说明其技术含量丝毫没有提高。

  以、巴两方实力对比如此悬殊,无论从任何角度观察,均不能算是场对等的战争。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场大卫与巨人间的格斗,一方进行着无甚作用的反抗;另一方则是肆意的滥杀。

  迄今,以色列当局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已维持了18个月。由于半年前双方即发现打不出个结果,而同意了6个月的休兵。如今,双方再次诉诸于暴力,原因不外是哈马斯一方要求停火的延续必须以撤销封锁为条件;而以色列一方则试图以封锁作为瓦解哈马斯的手段。

  就哈马斯的处境而言,继续容忍封锁,且不采取任何反抗行动,则必然重蹈法塔赫的覆辙,即虽然让步再三,却不能阻止以色列的继续扩张,最终便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换言之,反抗即是哈马斯的唯一存在方式;放弃反抗,即是自我毁灭。

  照理,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哈马斯的唯一斗争方式便是潜伏在民间打游击。打游击虽然不能对敌方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但至少可以发挥点骚扰作用。颇具戏剧性的是,2006年1月哈马斯竟然心血来潮、走出地下掩护、公开地参加了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的选举并获胜选。且不论这次民主选举的结果如何受到列强的践踏,从此之后,穿上制服、抛头露面的哈马斯成员们便成为以色列当局的活靶子。

这次以色列的空袭目标集中于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官方设施(如警察局、监狱、政府办事处)。经受如此措手不及的打击后,哈马斯必定再度化整为零、潜伏于“地下活动”。果真如此,哈马斯将更加近似阿富汗的塔利班、黎巴嫩的真主党与索马里的伊斯兰法庭联盟,更加艰苦地涉入一场冗长的消耗战之中。当然,也更加给与主流媒体指责其为“恐怖主义组织”的理由。

2008/12/30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