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大私营企业主会始终保持低调吗?
某些大私营企业主会始终保持低调吗?
环球网4月20日刊载了一篇题为《大企业家在主业之外的舆论场低调些是自我保护》的文章(附后)。该文认为,“明星企业家都是巨富,他们绝大部分都经历了艰难的打拼,每个人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励志故事,从这个角度说,很多人视他们为榜样。但另一方面,巨大的财富鸿沟决定了他们的大量生活细节、与财富的关系都与平民百姓存在很大区别,构成了公众与他们天然的情感隔阂。他们既可能是公众的偶像,也可能成为舆论妒忌的目标。”由于“民粹主义在任何社会都一定程度存在着”,“大企业家低调或许是最重要的美德,也是最可靠的自我保护策略。有钱了就想做一个全能的明星,这应不应该另说,但肯定是危险的。”
我觉得,这篇文章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把民众对某些明星企业家的批评看作是民粹主义,这完全是错误的;二是希望某些大私营企业主保持低调也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先说第一个问题,民众对某些明星企业家的批评是民粹主义吗?
什么是民粹主义?目前,世界上对于“民粹主义”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从历史上看,民粹主义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也译作平民主义。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简单地说,民粹主义就是指对平民群众的价值、理想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得过于极端这样一种社会思潮。
民粹主义是对精英主义的反抗。精英主义认为,一些特定阶级的成员或是特定人群,由于其在心智、社会地位或是财政资源上的优势,应当被视为精英;这些精英的观点应当被更加重视;这些精英的观点及行为更可能对社会有建设性作用;或这些精英超群的能力或智慧令他们尤其适合于治理。
马克思主义既不赞成民粹主义,也反对精英主义。马克思主义主张的是全人类的价值和理想,追求的是全人类的解放,为此,必须首先消灭阶级及阶级压迫和剥削。在历史观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也肯定杰出人物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而民粹主义和精英主义都过分地强调了平民或精英的利益和作用,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
目前在中国,民粹主义和精英主义这两种思潮都存在,民粹主义思潮主要存在于底层民众之中,精英主义思潮则主要存在于社会中上层。两者相比,当前,精英主义思潮对社会发展的危害更大一些。因此,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既要反对民粹主义,更要反对精英主义。
至于说到近日民众对某些明星企业家的批评,我认为虽然有些言论带有民粹主义的色彩,但从总体上看,社会舆论对某些明星企业家的批评是正确的,而把民众对某些明星企业家的批评看作是民粹主义的观点则是非常错误的。
其一,民众对某些明星企业家的批评,批评的是他们违反《劳动法》的言行。而民粹主义则是主张直接民主和反对法制的。
其二,民众对某些明星企业家的批评,主要是批评他们的贪得无厌,在合法获取巨大的剩余价值之后还嫌不够,还要进一步通过非法手段去获取剩余价值。这能算是民粹主义吗? 如果这也算是民粹主义,那么今后这些明星企业家强奸、杀人也就不能批评了。
其三,民众批评某些明星企业家的剥削行为,完全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认识和说明问题。虽然在现阶段合法的剥削是允许的,但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论基础,难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认识和说明问题也错了吗?
所以,该文把民众对某些明星企业家的批评看作是民粹主义,既不符合事实,又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完全错误的。
再说第二个问题,某些大私营企业主会始终保持低调吗?
该文说:“大企业家低调或许是最重要的美德,也是最可靠的自我保护策略。有钱了就想做一个全能的明星,这应不应该另说,但肯定是危险的。”应该说,该文作者奉劝某些大私营企业主保持低调的主观愿望是善意的,可问题是这些大私营企业主会始终保持低调吗?
其一,能够在商海博弈中胜出而成为大企业家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胆子大。为了赚钱和发财,他们敢做常人不敢做的事情,敢做前人不敢做的事情,甚至敢做有杀头危险的事情。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会始终保持低调吗?
其二,提高企业知名度是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企业家为了赚钱,都会想方设法地提高企业知名度,其中也包括提高企业家自己的知名度。你说,想赚钱的私营企业主特别是有成就的大私营企业主,会始终保持低调吗?
其三,发了财的大私营企业主绝不会只是满足于金钱上的富足。为了富了更富,他们不仅会不断扩大投资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还会以金钱为资本想方设法地去获取政治上的地位。前几年辽宁省人大发生的贿选案,一些私营企业主为了能当上全国人大代表,明目张胆地向省人大代表行贿买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其实,发了财的大私营企业主不只是想当全国人大代表,时机成熟以后,他们还想当总统和总理。例如,美国的大资本家特朗普、乌克兰的大资本家波罗申科等人,不仅参加了总统竞选还当上了总统。中国台湾的大资本家郭台铭最近也宣布要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的竞选。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指出,许多大企业家心里究竟想些什么,广大民众也包括该文作者并不清楚。在广大民众看来,中国的这些大私营企业主这些年之所以能发财致富,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党和政府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允许他们发展私营经济获取剩余价值,私营企业的广大劳动者也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容忍他们获取剩余价值。可是许多私营企业主心里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们认为,这些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快速发展,私营企业主建了头功,现在不仅中国大部分职工是他们养活的,甚至连各级政府都是他们养活的,如果没有他们交的税,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就都会饿死。当然他们现在还不敢明确地这样说,但近日某些明星企业家的表演却已充分暴露了他们内心里的潜意识。
所以说,该文作者希望某些大私营企业主保持低调完全是十分幼稚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大家不信走着瞧吧,早晚有一天,这些私营企业主们会向党和政府发起政治上的挑战。历史将证明,资本可以利用,但必须加以节制,否则就是养虎为患。
附
大企业家在主业之外的舆论场低调些是自我保护
【环球网报道】刘强东被诉性侵案沉重打击了他的形象。这种指控对形象的伤害本身就是摧毁性的,但对刘的打击尤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今天发微博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对企业家们提出告诫:在主业之外的舆论场尽量保持低调。
以下是胡锡进微博全文:
明尼苏达女大学生民事起诉刘强东,披露了大量细节,再次沉重打击了后者的形象。加上不久前对劳资关系的讲话受到争议,刘的形象面临了更大压力。
刘的事情属于个例。任何人遭到性侵指控,对其人设都是灾难性的,但是刘的危机受到了此案之外其他因素的强化,这是需要吸取教训的。希望其他企业家有所洞察、警惕。
我觉得中国有些企业家的形象管理本身存有潜在危机,其中包括在舆论场的高调。企业家的人设一定要紧紧围绕其事业的核心内容进行打造,离开这个内容的任何延伸都要谨慎、再谨慎。
前段时间我听一位著名投资人说,今后所有企业家都要做“网红”,否则他的企业不可能兴旺。我不知道这种观点在企业家中是否很有影响,如果是的话,那么是危险的。
明星企业家都是巨富,他们绝大部分都经历了艰难的打拼,每个人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励志故事,从这个角度说,很多人视他们为榜样。但另一方面,巨大的财富鸿沟决定了他们的大量生活细节、与财富的关系都与平民百姓存在很大区别,构成了公众与他们天然的情感隔阂。他们既可能是公众的偶像,也可能成为舆论妒忌的目标。
民粹主义在任何社会都一定程度存在着。大企业家都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他们也获得了令普通人感受复杂的巨额回报。当公众崇拜他们的励志成就时,他们一定要保持清醒,要自谦,而对他们来说自谦的最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尽量少在舆论场的聚光灯下逗留。
要尽量少展示自己的个性、爱好,少透露自己的工作细节,尤其是少向公众展示生活细节,尽量别让人知道家人是谁,少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感情。特别要注意,不要秀个人的美德,不要对公众做道德指导。任何大企业家都不要试图给自己打造一个道德模范的人设。
某个大企业家可能在短时间里受到舆论追捧,但必须指出,舆论是易变的,今天得到的颂扬可能一转眼就变成反衬的负面材料。大企业家低调或许是最重要的美德,也是最可靠的自我保护策略。有钱了就想做一个全能的明星,这应不应该另说,但肯定是危险的。
大企业家成功一定包含了某些突出的个人原因,比如他们更敢承担风险,更顽强,在创业期间更能够感化、凝聚一批人跟着他一起拼搏。但人无完人,而且一个人有一个突出优点,很容易伴随一个突出缺点。企业家身上的励志精神的确值得全社会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效仿,除此之外,也许我们应当把他们作为常人对待,不要把他们想得在道德上有多崇高,也不要因为某件事认为他们是比一般人要坏得多的恶人。他们所有人需要依法经商,依法做人,这是我们对他们要求的底线。
最后我想说,大企业家怎么低调都注定是名人。一方面财富给了他们巨大权利,而权利意味着更大责任,这种责任也包括在公众视野范围内的好的示范。另一方面,公众要了解中国社会从企业家那里最需要的是他们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这是他们对中国社会真正的价值所在。这两种意识我希望能在中国千变万化的现实中和谐互动,而不是不时形成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