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社香发表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溥仪、梁漱溟等人的韶山感悟》一文有感
文章通过溥仪、梁漱溟等人的韶山感悟,对比毛主席与资改派观点,强调毛主席农民路线的正确性,批判梁漱溟小农意识对农业发展的局限性,突出毛主席社会主义道路的英明决策。
读马社香发表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溥仪、梁漱溟等人的韶山感悟》一文有感:
感触一是改造人也不是什么难事,再难的事情在真正的共产党人手里都不是难事。共产党能把满清皇帝和当年屠杀共产党人的国民党战犯俘虏并改造为对共产党感恩的人,他们还有什么人不能够改造?
感触二是毛主席比资改派用来作工具而吹嘘的梁漱溟伟大得多。梁漱溟晚年提高认识后对资改派的吹嘘与过誉不实之词不屑一顾,甚至感到羞耻。
毛主席本身农民出身,他岂能不知维护与发展农民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他岂能不知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超越小农经济,而且要超越资本主义对农民灾难性毁灭性地掠夺,必须依靠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发展道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资源、原材料与广阔市场,并通过发展自己的工业及兴修水利、整修农田、改良品种来实现农业的工业化、水利化、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且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业落后、农民贫穷以及农民经不起各种风险风浪打击的不利面貌与局面?梁漱溟的“九天九地”之说在根本上偏离了这一认识基点及农民翻身解放的实际可能,他只是以传统的小农眼光来看问题,这不仅不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农业落后农民贫穷问题,而恰恰是只能延续与积累以往历史上长期不能解决的这些问题。他与毛主席的认识差距是眼光高低远近的巨大差距,是有天地之别的巨大差距。某些人目光短浅自私,始终没有从小农意识中跳出来,以肯定抬高梁漱溟来贬低否定毛主席的正确认识和路线,并以此来评价毛主席与梁漱溟当年在会议上的公开争论,这不仅使梁漱溟先生晚年感到蒙羞,而且他们也以自己几十年实践的惨败事实证明了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与伟大英明和正确。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