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深切怀念离开我们39周年的毛主席
卫东兵
今年,是我国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和全世界都在热烈的庆祝这一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这样做既可以鼓舞亿万人民坚决反对战争,努力争取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斗志,又是对在那场巨大的灾难中遇难或受尽磨难的人们,特别是那些英勇牺牲的先烈们最好的纪念。
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宣扬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的时候,更应当尊重真实的历史事实,实事求是的分析在当时中国的条件下,中国人民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总结出有益的经验教训,以利于把握正确的方向。如果通过庆祝这一伟大胜利,我们仍然弄不清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甚至被一些大搞历史虚无主义的人所利用,以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其结果必将南辕而北辙。
历史虚无主义最根本的特征在于虚构或伪造历史,以取代真实的历史,说得轻一点是不尊重历史事实,说得深一点是有意篡改历史,以假乱真,妄图改变历史自身的规律性和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为某种特殊的势力或目的服务。
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肆虐了近40年,而且,日益猖獗,日益放肆,造成的恶果极为严重。近来,一些报刊虽然对历史虚无主义开展了严肃的批判,但是,远未肃清,在庆祝抗战胜利的活动中仍十分活跃,有的虽已改头换面,却仍然留下一个长长的尾巴。
近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热播的《东方主战场》,是一部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介绍我国抗日战争的纪录片,里面有很多珍贵的史料,但有的也不好理解。在该片第五集的解说词中,就对美国罗斯福总统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军伤亡惨重后而沉默15分钟,及随后在国会慷慨激昻的演说情况的详细解说,却只字不提作为二战主战场的苏联红军在法西斯强盗打到莫斯科城下时,在红场阅兵中的斯大林。这绝非是一时的疏怱,该片在解说这次阅兵时说这是有史以来最激动人心的一次阅兵,却根本没有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斯大林不顾敌军兵临城下的严重危险,率领苏联领导人大义凛然的站在主席台上号召红军打败法西斯的场面,而这正是这次阅兵所以能够最激动人心的重要内容。红军战士眼见斯大林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仍同自己在一起,高呼着“为斯大林而战”的口号奔赴战场,英勇顽强的把法西斯强盗从莫斯科城下赶了出去。该片如此处理,怎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活动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表现在多个方面,而其中最主要最集中的表现,是高抬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蒋介石,否定毛主席及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说就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思想和策略思想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以前近百年来的历史证明,从满清王朝到国民党蒋介石卖国集团的历史,都是一部受人任意欺负和侮辱的历史,这是全国人民乃至在全世界都尽人皆知的事情。但是,中国为什么恰恰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中成为战胜国呢?是因为蒋介石突然清醒过来,领导人民英勇杀敌的结果吗?非也!
1931年9月18日,当日本强盗发动“九一八”事变,图谋侵占我东北时,就因为有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和等待国联裁决的训示在先,面对2万日军的疯狂进攻,拥有30万兵力的东北军处于绝对优势,却未放一枪一弹,把整个东北拱手让给日寇。
接着,在日寇灭亡中国的罪恶阴谋更加暴露的情况下,蒋介石又指令亲日派何应钦等人,按照日本强盗意志签订了何梅协定、唐沽协定,出卖了华北利益。
直到1936年12月,蒋介石仍亲临西安强迫张学良、杨虎诚两位将军率领的东北军和西北军攻打陕北的红军,张、杨力呈部队抗日愿望,希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一致对外。遭到蒋介石严厉训斥,直至张、杨在万般无奈之下实行兵谏,并通过中共中央从民族生存的愿望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才终于迫使蒋介石接受全国人民的抗日主张。
而且,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蒋介石虽有信守在西安事变中答应实行有利于国家民族的要求,宣称自己一定会“言必信,行必果”,但是,他实际上实行的却是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根本没有采取实际的救国步骤。不仅在战场上连吃败仗,使大片国土沦陷,使亿万同胞遭受日本强盗铁蹄践踏,而且,不断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动武力攻击。仅反共高潮就有三次,其中以皖南事变最为恶劣,其他的反共活动及镇压共产党人的抗日斗争,则从未间断,这是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铁证。在国共合作抗日期间,蒋介石从未停止过对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人抗日活动的迫害,据一位居住在重庆城附近的老人说,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教他唱会抗日歌曲“太行山上”的唐明远烈士,就因遭受蒋介石迫害而由重庆城区来他家躲藏的共产党人,后来终于壮烈牺牲在“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
蒋介石接受抗日的主张是非常勉强的,他虽然于1936年底便接受抗日,1937年,当日寇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当地驻军顽强抵抗,全面抗战爆发。然而,蒋介石对日宣战却是在四年以后的1941年底,因珍珠港事件使美英对日宣战以后才发生的。有人为美化蒋介石和美英帝国主义,硬说中国开始全面抗战是孤军奋战,但是,一位知情的老人说,当他还是孩童的时候,他那身为家庭妇女的母亲就能从声音中分辨出苏联或日本的飞机,足见当时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何其巨大和无私,能说那时的中国抗战孤立无援吗?
无论怎么说,把中国抗日战争归功于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蒋介石,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持这种说法的人不仅毫无实事求是之心,连羞耻心也没有。这样说不是要否认国民党军队中有英勇抗战的热血男儿,但是,那是爱国军人们在民族危亡面前的爱国情怀和热血涌流的表现。
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毛主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游击战争战略思想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关于持久战思想的伟大胜利。毛泽东思想是抗日战争的灵魂。
为什么长时期被别人称为一盘散沙,任人欺负的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能够紧密地团结起来,抗击日本强盗的侵略,并最终打败日本,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首先应当归功于毛主席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思想和一系列政策主张,为团结全国一切愿意抗日的力量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没有毛主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思想及一系列的正确政策,全国依然可能是一盘散纱,内斗不止,就不可能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毛主席透彻地分析了当时我国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指出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退居于次要地位。因此,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包括蒋介石国民党在内的一切愿意抗日的力量抗日,既是非常必要的,又是完全可能的。为了实现团结抗日,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可以做许多让步,包括,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改反蒋抗日为联蒋抗日等,并在共产党内又特别强调反对关门主义,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与此同时,针对蒋介石坚决反共的本性,及长期实行的对外妥协、对内武力镇压的错误政策,又强调保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地位,坚决反对搞阶级投降。这样做既能团结一切愿意抗日的力量,又可以排除投降主义干扰,保障抗日胜利前进。
是发动亿万人民群众全面抗战,还是局限于仅仅依靠现有军队,不让广大群众参与的片面抗战呢?这是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共产党与国民党两种截然相反的主张。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凭着有限的力量和很差的武器装备,能够沉重打击日寇,抗击其在华兵力的60-70%和几乎全部伪军,并从日寇手中夺回被占领的大片国土,也使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由原来的几万人发展到上百万人和大量民兵武装。这就是毛主席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伟大胜利,不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积极抗战,是绝对不可能开展如此壮观的敌后战争,并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因此,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在于使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得到最后胜利。那些反共人士对共产党在敌后迅速发展壮大恶毒攻击的时候,为什么不认真的去反省他们的蒋委员长何以在日寇进攻面前连连丢城失地,让日寇轻松的就占领我大半个中国呢?为什么不去反省他们的蒋委员长何以那么害怕广大群众起来抗战呢?又为什么不去反省他们的蒋委员长手下那么多将领和军队留在敌后却未能从日寇手中夺回一寸土地呢?蒋介石虽然曾高喊“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均守土有责,但是他作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代表,极度害怕人民,无论如何也不会和不敢发动亿万人民抗日,即便抗战,也只有实行片面抗战一途。
在抗日战争中,毛主席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起了极重大的作用。全面抗战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应该实行何种军事战略,在当时党的高层认识并不一致,有人主张要与日军打大仗,与国民党军实行战役合作,认为不打大仗,无法向国人交待,会产生不好影响。毛主席认真分析了敌我形势,认为我军人数不多,装备较差,供应困难,短时期内在大战中难于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坚持持久抗战,这既是自己的拿手好戏,又能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平型关伏击战,虽然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产生了重大影响,歼敌千余,缴获亦丰,但战斗十分惨烈,我军伤亡800余人,多为能征善战的老红军,部队精华。当平型关战役打得正激烈时,部署在附近的国民党军却袖手旁观,不但不配合,还放走了逃敌。所谓友军的这种表现,让人看清了他们何等的靠不住,也体会到毛主席游击战争战略思想的正确性。随着认识统一,我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建立起大量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使敌人占领的大片土地成为反击日本侵略者的基地,让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呼应,极大的牵制了日寇,使日寇无法从中国战场大量抽兵。
毛主席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对于在全国肃清急躁冒进的速胜论和消极悲观的亡国论,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坚持长期抗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抗日战争初期,一些人片面强调中国地广人多,只要团结一心,可以轻易对付小日本的侵略。另一些人则强调日本先进,中国落后,认为中国必亡。而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一书中,详细的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短长,指出速胜论与亡国论都是错误的,必须坚持持久战的思想,以期最终打败日本强盗,并对抗战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科学的预测。毛主席关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科学分析和详细论证,让人们深刻的认识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十分艰苦而复杂的战争,但是,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全国的思想水平,为夺取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那些反共反毛人士为否定毛主席关于持久战思想的巨大影响,总说谁早已提出了持久战主张,其实,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一书开篇就说得十分清楚,他说:“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持久战一说虽早已有之,但把这个问题分析得清楚透彻,成为武装全国人民思想的强大武器则始于毛主席。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是反共反毛人士共有的本事,他们这样做无非想多一点反毛炮弹,不过,他们的反动本性决定他们永远只会弄巧成拙。
人民必胜是一个伟大真理,人民胜利的唯一前提是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只有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我国的抗日战争才获得了最锐利的武器而胜利前进,也是广大人民获得彻底解放和最终胜利的根本条件。
201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