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激化与解决办法(2)
文章探讨货币与商品交换对社会的影响,强调自然规律下人类应团结互助,反对私有制与资本主义,主张通过劳动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
矛盾激化与解决办法(2)
——从自然角度看消灭货币
我们已经知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类的存在物。因此,人的活动表现为:一方面服从自然规律,度过短暂的人生,另一方面繁衍人类。人是从动物中进化而来的,人具有动物的身体结构,也具有动物的活动。人可以说是高级动物,人和动物的区别是具有思维能力,能够有目的的活动。这个活动就是劳动,就是生产。正是因为人们的结合的劳动才形成了社会。人是社会的一部分。
人在社会中的活动,一方面,要发挥动物生存的优点,另一方面要克服动物生存的缺点。动物生存的优点,例如,自然界对一切动物都是平等的,任何动物都可以利用一切自然物为自己的生存服务。例如,鸟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任何动物都可以在自然界中任何地方生存。例如,任何动物都要生存和繁衍,都要联合起来对付、适应自然界。既然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那么,人在社会中生存,毫无疑问要继承动物的平等、自由、联合等的优点。由此可见,对人来说,一切人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老少,在自然界面前都是平等的关系。一切人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老少,在人类社会中的活动都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一切人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老少,在进行活动时都是联合行动,集体活动(集体劳动,集体生产,集体消费等等)。
人在社会中的活动,另一方面,要克服动物生存的缺点。动物生存的缺点,例如,动物的生存斗争,互相残杀、互相争夺等等。例如,动物仅仅是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这种改变是无意识的。因此,对人来说,首先要克服动物式的生存斗争,一切人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老少,都要互相敬爱、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度过短暂的一生。其次,对人来说,要共同支配自然界,一切人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老少都要有意识、有目的通过他们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区别,造成这一区别的就是劳动。就是生产劳动,就是生产。
这就是人类生存的自然规律,也是每个个人生存的自然规律。或者说,这就是老天爷为人安排的生存规律。
但是自从私有制诞生以来5000年间,人类的生存条件变成了动物的生存条件,动物的生存优点变成了人的生存缺点,动物的生存缺点变成了人的生存优点(在统治者看来就是优点)。人的生存甚至不如动物的生存。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比起动物的生存斗争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类社会改变自然生存条件的罪魁祸首就是商品和货币!
在自然界中,既不存在商品,更不存在货币,人类社会为什么要使用商品和货币这个概念呢?是因为私有制度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制造出来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商品和货币是随着私有制度的产生而产生,自然就要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
什么是商品?商品就是交换的产品。产品为什么要交换呢?是为了私人占有,是为了不劳动者阶级的私人占有。交换的产品仍然是产品,因此无论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任何商品首先必须是产品或自然物质。例如,粮食就是农业劳动的结果,电视就是工业劳动的结果。在消费者的眼中,粮食就是供人们食用的粮食,电视就是供人们娱乐的电视。它们都是产品而不是商品。是谁把他们看作商品呢?是社会、是生产者自己、是占有者自己,他们之所以把粮食和电视看作商品,是因为这些商品可以用来交换其他的商品,可以用来交换别人的货币。因此,在社会中是统治着阶级,是奴隶主、封建主、资本家、商人把它们看作商品,包括这些人在内的一切消费者,并不是把它们看作商品而是把它们看做能够满足自己消费的产品。既然是这样,那么人类社会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由此可见,人类社会把产品变成商品完全是多余的事情!
什么是货币?众所周知货币在开始的时候是用牛、用贝壳等等来代表,后来用金银来代表,再后来就用纸币来代表。当人们交换产品的时候,就用货币这种特殊产品计算不同产品的交换数量,从而达到交换的目的。因此货币就是一种等价物。这种等价物人们开始用产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来计量。这就是著名的价值规律。货币在4600年的人类历史中起着产品交换的作用,是商品交换的手段,但是人们需要的并不是货币,货币因此是转瞬即逝的手段。但是到了距今400多年前,货币作为国家发行的金铸币,变成了一切商品的上帝,变成了一切社会财富的代表,万恶的求金欲便产生了。人们追求货币的目的不再是为了交换别人的产品,而是为了占有更多的货币,以便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从此发财致富的赚钱的活动便产生了,这就是著名的资本!特别要说明的是,在有价值的金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时候,金铸币还按照价值规律在市场上流通。这种流通的数量是由商品的总价格决定的,是随着商品价格的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超出商品价格的总量的货币就会回炉,因此不会出现货币危机,出现通货膨胀。但是当纸币代替金铸币由国家发行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纸币没有价值,纸币的流通规律是由它的发行数量决定的。从此纸币就不再遵循金铸币的价值规律,而且破坏了价值规律。因为纸币的发行权由国家掌握,国家为了一定的目的有可能发行超过市场需求的纸币量,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商品的价格随着超发货币的量不断地涨价,而且从此就可能造成了通货膨胀!
这就是商品货币的流通的基本规律,正是这个规律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波浪式的发展。
按照自然规律,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的统一,都是对立的统一,都是质量互变,都是阴阳不断转化的,都是对立的双方不断地转化的,都是质量互变的。看待任何事物都必须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因此我们看待商品和货币的时候也必须如此。
商品作为交换的产品,用货币进行交换,确实为人们的产品交换活动提供了方便,亚斯密特别看重这一点,因此他认为人们交换产品是资本发展和国家富裕的基本前提。
但是马克思认为,商品货币掩盖了人们的自然地相互关系,形成了人们的社会关系。正是这种社会关系导致了人类的贫困。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的商品货币交换,就发生了两种对立的作用:一种是进步作用,一种是消极作用,一种是进步面,一种是黑暗面。
在亚斯密和一切政治经济学家,一切资产阶级,一切资产阶级国家看到的、宣传的是进步作用、进步的一面,并以此建立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相反,在马克思和一切无产阶级,一切工人阶级政府看到的、宣传的是消极作用、黑暗的一面。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的主流媒体,中国的市场经济学家,中国的精英们,看到的,宣传的是,坚持的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的作用、进步的一面。相反,广大的工人农民劳动者,广大的打工挣钱的劳动者,广大的网民们,看到的,宣传的,坚持的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黑暗的一面。正是这种对立的看法,形成了对立的意识形态,对立的观点,对立的社会舆论。
按照自然规律,改革开放中的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事物,一定会发生阴阳变化,一定会发生质量变化,进步的一面一定会变成黑暗的一面,黑暗的一面一定会变成进步的一面,这种变化的条件就是深受黑暗面伤害的广大人民一定会觉悟起来,实现这种转化。因此,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资本主义不过是一只纸老虎,只要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只纸老虎无论他当前多么强大,多么残酷地伤害人民的生存,都要在全国人民的联合起来的力量的面前,被消灭掉。
因此,改革开放的矛盾激化一定会走向反面!
劳动者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六日
——从自然角度看消灭货币
我们已经知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类的存在物。因此,人的活动表现为:一方面服从自然规律,度过短暂的人生,另一方面繁衍人类。人是从动物中进化而来的,人具有动物的身体结构,也具有动物的活动。人可以说是高级动物,人和动物的区别是具有思维能力,能够有目的的活动。这个活动就是劳动,就是生产。正是因为人们的结合的劳动才形成了社会。人是社会的一部分。
人在社会中的活动,一方面,要发挥动物生存的优点,另一方面要克服动物生存的缺点。动物生存的优点,例如,自然界对一切动物都是平等的,任何动物都可以利用一切自然物为自己的生存服务。例如,鸟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任何动物都可以在自然界中任何地方生存。例如,任何动物都要生存和繁衍,都要联合起来对付、适应自然界。既然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那么,人在社会中生存,毫无疑问要继承动物的平等、自由、联合等的优点。由此可见,对人来说,一切人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老少,在自然界面前都是平等的关系。一切人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老少,在人类社会中的活动都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一切人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老少,在进行活动时都是联合行动,集体活动(集体劳动,集体生产,集体消费等等)。
人在社会中的活动,另一方面,要克服动物生存的缺点。动物生存的缺点,例如,动物的生存斗争,互相残杀、互相争夺等等。例如,动物仅仅是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这种改变是无意识的。因此,对人来说,首先要克服动物式的生存斗争,一切人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老少,都要互相敬爱、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度过短暂的一生。其次,对人来说,要共同支配自然界,一切人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老少都要有意识、有目的通过他们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区别,造成这一区别的就是劳动。就是生产劳动,就是生产。
这就是人类生存的自然规律,也是每个个人生存的自然规律。或者说,这就是老天爷为人安排的生存规律。
但是自从私有制诞生以来5000年间,人类的生存条件变成了动物的生存条件,动物的生存优点变成了人的生存缺点,动物的生存缺点变成了人的生存优点(在统治者看来就是优点)。人的生存甚至不如动物的生存。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比起动物的生存斗争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类社会改变自然生存条件的罪魁祸首就是商品和货币!
在自然界中,既不存在商品,更不存在货币,人类社会为什么要使用商品和货币这个概念呢?是因为私有制度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制造出来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商品和货币是随着私有制度的产生而产生,自然就要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
什么是商品?商品就是交换的产品。产品为什么要交换呢?是为了私人占有,是为了不劳动者阶级的私人占有。交换的产品仍然是产品,因此无论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任何商品首先必须是产品或自然物质。例如,粮食就是农业劳动的结果,电视就是工业劳动的结果。在消费者的眼中,粮食就是供人们食用的粮食,电视就是供人们娱乐的电视。它们都是产品而不是商品。是谁把他们看作商品呢?是社会、是生产者自己、是占有者自己,他们之所以把粮食和电视看作商品,是因为这些商品可以用来交换其他的商品,可以用来交换别人的货币。因此,在社会中是统治着阶级,是奴隶主、封建主、资本家、商人把它们看作商品,包括这些人在内的一切消费者,并不是把它们看作商品而是把它们看做能够满足自己消费的产品。既然是这样,那么人类社会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由此可见,人类社会把产品变成商品完全是多余的事情!
什么是货币?众所周知货币在开始的时候是用牛、用贝壳等等来代表,后来用金银来代表,再后来就用纸币来代表。当人们交换产品的时候,就用货币这种特殊产品计算不同产品的交换数量,从而达到交换的目的。因此货币就是一种等价物。这种等价物人们开始用产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来计量。这就是著名的价值规律。货币在4600年的人类历史中起着产品交换的作用,是商品交换的手段,但是人们需要的并不是货币,货币因此是转瞬即逝的手段。但是到了距今400多年前,货币作为国家发行的金铸币,变成了一切商品的上帝,变成了一切社会财富的代表,万恶的求金欲便产生了。人们追求货币的目的不再是为了交换别人的产品,而是为了占有更多的货币,以便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从此发财致富的赚钱的活动便产生了,这就是著名的资本!特别要说明的是,在有价值的金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时候,金铸币还按照价值规律在市场上流通。这种流通的数量是由商品的总价格决定的,是随着商品价格的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超出商品价格的总量的货币就会回炉,因此不会出现货币危机,出现通货膨胀。但是当纸币代替金铸币由国家发行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纸币没有价值,纸币的流通规律是由它的发行数量决定的。从此纸币就不再遵循金铸币的价值规律,而且破坏了价值规律。因为纸币的发行权由国家掌握,国家为了一定的目的有可能发行超过市场需求的纸币量,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商品的价格随着超发货币的量不断地涨价,而且从此就可能造成了通货膨胀!
这就是商品货币的流通的基本规律,正是这个规律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波浪式的发展。
按照自然规律,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的统一,都是对立的统一,都是质量互变,都是阴阳不断转化的,都是对立的双方不断地转化的,都是质量互变的。看待任何事物都必须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因此我们看待商品和货币的时候也必须如此。
商品作为交换的产品,用货币进行交换,确实为人们的产品交换活动提供了方便,亚斯密特别看重这一点,因此他认为人们交换产品是资本发展和国家富裕的基本前提。
但是马克思认为,商品货币掩盖了人们的自然地相互关系,形成了人们的社会关系。正是这种社会关系导致了人类的贫困。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的商品货币交换,就发生了两种对立的作用:一种是进步作用,一种是消极作用,一种是进步面,一种是黑暗面。
在亚斯密和一切政治经济学家,一切资产阶级,一切资产阶级国家看到的、宣传的是进步作用、进步的一面,并以此建立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相反,在马克思和一切无产阶级,一切工人阶级政府看到的、宣传的是消极作用、黑暗的一面。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的主流媒体,中国的市场经济学家,中国的精英们,看到的,宣传的是,坚持的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的作用、进步的一面。相反,广大的工人农民劳动者,广大的打工挣钱的劳动者,广大的网民们,看到的,宣传的,坚持的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黑暗的一面。正是这种对立的看法,形成了对立的意识形态,对立的观点,对立的社会舆论。
按照自然规律,改革开放中的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事物,一定会发生阴阳变化,一定会发生质量变化,进步的一面一定会变成黑暗的一面,黑暗的一面一定会变成进步的一面,这种变化的条件就是深受黑暗面伤害的广大人民一定会觉悟起来,实现这种转化。因此,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资本主义不过是一只纸老虎,只要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只纸老虎无论他当前多么强大,多么残酷地伤害人民的生存,都要在全国人民的联合起来的力量的面前,被消灭掉。
因此,改革开放的矛盾激化一定会走向反面!
劳动者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六日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