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把哲学变成现实(6)

火烧 2009-06-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本文从辩证法角度探讨赚钱活动与改革开放的关系,强调物质世界和运动规律的重要性,分析用钱赚钱活动在客观世界中的发展逻辑与现实意义。

把哲学变成现实(6)  

——试用辩证法认识赚钱活动  

改革开放是中国当前的客观世界,用钱赚钱的活动和雇佣劳动是改革开放中的现实。如何认识用钱赚钱的活动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什么是客观世界?几十亿年以前,宇宙中的一个旋转的星云团,经过它的运动,变化,变成了我们的地球。几十万年前,在地球发展的第三纪,在热带某个地方类人猿变成了人。还没有人的时候,地球已经存在了。这个事实很简单但很重要。这种重要性表现在人和地球的关系中。是人跟着地球的变化而变化呢?还是地球跟着人的变化而变化呢?由此就分成了唯物论和唯心论两大对立的宇宙观。  

用哲学的术语来说,人是地球的一部分,地球是宇宙的一部分。因此,人类和宇宙统称为自然界。自然界也叫物质世界。所谓物质,恩格斯说:“‘物质’和‘运动’这些字眼只是一些简写的名词,在这些名词中,我们依照他们的共同特性,把各种不同的被感觉的事物一概包括在内”《自然辩证法》。列宁说:“物质这个概念在认识论上,正如我们已经讲过的,指的只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且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不是任何别的东西。”《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毛泽东说:“所谓物质就是说的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整个世界(这个世界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感觉,并在感觉中得到反映),那么这种说法是永远不起变化的,是绝对的。”《辩证法唯物论提纲》。机械唯物论把物质片面地看作具体的东西,是不正确的。物质是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可见运动就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因此,运动和物质一样,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运动不能创造,只能转移。运动的转移是一个包含各个中间环节的、有点复杂的过程。运动表现于它的反面,表现在静止中,这种对立只是相对的;绝对的静止、无条件的平衡是不存在的。个别的运动趋向于平衡,总的运动又破坏平衡。因此出现静止和平衡,这是有限制的运动结果,不言而喻,这种运动可以用自己的结果来计量,在自己的结果中表现出来,并且通过某种形式从自己的结果中重新得出来。毛泽东所说:“世界不是别的,就是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或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辩证法唯物论提纲》。以上就是哲学所说的客观世界。  

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因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就是按照客观世界(物质)的运动规律发展变化的。这个规律是永远不会变化的。不仅自然界要遵守这个规律,而且人类社会也要遵守这个规律,不仅中国社会要遵守这个规律,改革开放也要遵守这个规律,不仅改革开放要遵守这个规律,改革开放中的用钱赚钱的活动也要遵守这个规律。  

客观世界也叫物质世界。人和物质世界的关系是,人要在物质世界中生存、繁衍人类。因此人类要适应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服从运动规律。为此人类就要认识物质世界。这种认识的方法,一个叫唯物主义,一个叫唯心主义。(自然他们又分出了各种派别)。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从客观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是客观世界的映像、复写、模写。因此当我们认识物质世界的时候(例如认识改革开放中的用钱赚钱的活动这个事物),自然就要用马克思复写来的辩证唯物主义,来认识物质世界,来认识改革开放,来认识用钱赚钱的活动。  

1,在哲学上人们用事物这个名词来表示物质世界的具体事情或物质。事物在人的思想上的反映叫概念。例如,出卖的产品就是具体的事物。这种事物反映到人的脑子里,就形成一个概念,这个概念经济学家叫商品。又例如,人们在商品经济环境中用钱赚钱这种活动、运动、过程,就是事物。这种事物反映到人的脑子里形成一个概念,这个概念,马克思叫做资本。  

2,一切事物,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在运动,这就叫存在(实践、实体、对象、物体、事情、现实、现状等等都是一个意思)。这些事物反映在人的脑子里,就叫做意识(感觉、映像,照相、概念、思想、认识、精神、理论等等都是一个意思)。毫无疑问:存在决定意识(实践产生理论、物体产生感觉、事物产生概念等等都是一个意思)。先承认事物的存在,后承认事物在人的脑子里的反映(思想)就是以事物为根本,以思想为枝叶或者说物质第一,精神第二。这种认识就是唯物论。相反,先承认思想的存在,后承认事物是思想的反映,就是以思想为根本,以事物为枝叶或者说精神第一,物质第二。就是唯心论。例如,改革开放中,用钱赚钱这个事物在认识它的时候就会有两种认识:第一种是,首先,这个事物是存在的,这可以用事实来证明。然后,从分析这个事物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事物和马克思恩格斯分析资本的理论中的事物是一样的:用钱赚钱的活动就是资本。因为改革开放中用钱赚钱的活动的条件和马克思恩格斯分析的资本的条件是相同的,所以,改革开放的用钱赚钱的活动就可以认定就是资本。这种认识是存在决定意识。第二种是,首先,用钱赚钱的活动这个事物,是为了发展生产力,由党和政府制定出来的政策,或者说是由人的脑子想出来的办法,它的名字或者说它的意识、理论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然后,有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才有了用钱赚钱的活动这个事物。这种用钱赚钱的活动是人为的。这种认识是意识决定存在。由此可见,第一种认识就是唯物论,第二种认识就是唯心论。  

3,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这个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是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里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反杜林论》。这种运动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观,就是哲学的运动观。但是也有另一种运动观。毛泽东说:“这种运动的原因在外力,像机械一样由外力推之而动。他们不是从本质上也不从内部原因上去说明物质或运动,或关系的一切多样性。而从单纯的外面的发现形式上,从外力原因上去说明它,这样在实际上就失掉了世界的多样性。他们把世界的一切运动,都结作为场所的移动与数量的增减。物体某一瞬间在某一场所,另一瞬间在另一场所,这样就叫做运动。如果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变化,没有性质的变化,变化是循环的,是反复产生同一结果的。”《辩证法唯物论提纲》。对用钱赚钱的活动这个事物,也有两个不同的运动观。第一,用钱赚钱的活动,是和改革开放的其他一切现象联系在一起的,是在它的内部矛盾(用钱赚钱的人格化——资本家和为赚钱的人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者之间的矛盾)的斗争中发展变化的。这种事物不断地流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不断地消失(每一个赚钱的人,每一个劳动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亲身体会证明这一点)。这种发展变化的结果总要走在自己的反面(当矛盾激化的时候革命就会到来)。这种认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第二,用钱赚钱的活动是人为的制定出来的,因此它的运动、发展的原因是党和政府的政策起作用,像机械一样是由政策推动的。这种认识把眼光仅仅盯在生产力的变化上,忽视了这个事物和其他一切事物的联系。赚钱这个事物,今天在广州,明天在北京,今天在城市明天在农村。这就叫运动。不可否认这个事物也有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只是数量的变化(赚钱多少的变化),没有性质的变化。变化是循环的,是反复产生同一结果的(国家每年的统计资料说明了这一点)。这种认识就是主观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4,量到质的变化。恩格斯说:“由于黑格尔的度量关系的关节线——在这里在量变的一定点上骤然发生质变,….像水的聚集状态的例子,水在标准压力下,在摄氏零度时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在摄氏一百度时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可见在这两个转折点上,仅仅是温度的单纯的量变就可以引起水的状态的质变。”《反杜林论》。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赚钱的活动还处在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因为刚刚从毛泽东时代的产品经济转化而来),但是随着赚钱的人的手中货币数量的不断增加,赚钱的人的数量在增大,范围在扩大,由农村到城市,由小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由工场手工业到达机器工业,由国内到国外。这些简单商品经济的数量的变化,仅仅是货币数量的量变就引起赚钱的质变,变成了中国资本。  

5, 否定的否定是客观世界的固有的规律,改革开放中的用钱赚钱的这个事物,必然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按照这个规律发展变化的。恩格斯说:“否定的否定究竟是什么呢?它是一个极其普遍的,因而极其广泛起作用的,重要的自然、历史和思维的发展规律;这一规律,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在动物界和植物界中,在地质学、数学、历史和哲学中起着作用;就是杜林自己,虽然他百般反对和抗拒,也总是不知不觉地按照自己的方式遵循着这一规律。不言而喻,例如,关于大麦粒从发芽起到结了实的植株逐渐死亡的特殊发展过程,如果我说,这是否定的否定,那么我什么也没说。因为积分也是否定的否定,所以我如果限于这种一般的论断,那只会肯定这样一个谬论:大麦粒植株的生活过程就是积分,或者如果愿意的话,也是社会主义。但是这正是形而上学者经常归咎于辩证法的东西。当我谈到所有这些过程,说它们是否定的否定的时候,我是用这一运动规律来概括所有这些过程,正因为如此,我没有去注意每一个个别的特殊过程的特点。而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反杜林论》。改革开放中的用钱赚钱的活动这个事物,同物质世界的事物一样它的发展也必须遵循否定的否定的规律。就用钱赚钱的个人来说,他开始也可能是劳动者,当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开始投入少量资本办了一个小企业,雇用了一定数量的工人,从这时起,他就否定了他的工人身份。当他的资本发展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开始经营大型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由于经营不善,或者由于大环境的影响,结果企业破产了。这时,他又变成了工人,这就是否定的否定。就用钱赚钱的社会来说,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用钱赚钱的人还很少,大部分都是小打小闹。随着政策不断地放宽,赚钱的环境不断地对赚钱的人越来越有利,赚钱的人数大量的增加。到这时候社会的赚钱的活动就否定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随着和国际接轨(就是资本的输出),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加上国内消费不足,用钱赚钱的人数又锐减了,这时候,否定的否定就出现了。“正像以往小生产由于自身的发展而必然造成消灭自身、即剥夺小私有者的条件一样,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自己造成使自己必然走向灭亡的物质条件”《反杜林论》这就是用钱赚钱这个事物的否定的否定的必然结果。  

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否可以作为判断事物的根据?我在我的所有拙文中,大都是根据马克思理论对改革开放的事物(生产、劳动、商品、货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赚钱的活动。等等)做出判断。这样做是否是把理论套在我们的事物中,因而有教条主义的嫌疑。例如我们要解一道三角形的数学题,如果不知道三角形的定理,我们就无法解这道题,这是每个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三角形的定理就是理论。同样,我们要认识社会中的事物、现象,我们不知道这些事物、现象的道理、规律、理论,我们就无法认识这些事物、现象。谁都知道,马克思研究的是资本,并以当时的英国资本主义的实践为材料,(这就是客观世界,这就是物质世界)得出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这就是有关资本这个事物的理论。马克思采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这个工具,从最简单的商品这个事物出发,利用分析的方法,按照商品的运动发展过程,产品——商品——货币——资本,一步一步地研究、模写、照相、反映,经过综合最后得出了资本的运动过程。这就是《资本论》的理论。当改革开放中出现了,商品、货币、市场经济等等事物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这和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的商品、货币,有什么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学习《资本论》,也就是弄清理论。然后,把改革开放中的,商品、货币、市场经济的存在条件梳理出来,看这些条件和《资本论》中的条件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资本论》中的理论作为我们判断改革开放的事物的根据。我认为这样做就不是教条主义,而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不是要记得烂熟和机械地背诵出来的教条。越少从外面强迫美国人接受这种理论,而越多通过他们自己的经验来检验这种理论——在德国人的帮助之下——他就会越深入地成为他们的血肉。”《给威什涅维茨及夫人的信》。因此我们用改革开放的经验来检验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理论,并深入到我们的血肉中,来认识改革开放的一切事物,应该是正确的。如果我们既不想利用马克思的理论,又拿不出认识改革开放中的事物的理论,那就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唯物论的根本原理,就是承认事物的存在。要承认事物的存在,就要对事物的性质、本质、特点进行判断,要进行判断就要有判断的根据,判断的根据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以为只要把改革开放中的事物的概念判断准确了,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识改革开放就容易多了。  

从以上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只要弄清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就可以用来分析我们的社会,分析我们的改革开放,分析我们改革开放的一切事物。由于我学习刚刚开始,水平有限,分析不到位,望广大网民批评指正。我抛砖引玉,期望看到更有分量的文章。  

劳动者  

2009.6.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