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不设目标的中国改革要改到哪里去?

火烧 2014-11-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文章探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质疑其本质是否为自我完善,指出改革过程中国有经济被削弱,私有经济上升,偏离社会主义制度,引发对改革方向和制度本质的深刻反思。

  一种制度,如果没有大的弊端,没有到非得被颠覆的程度,那么,在“体制内”的一切变革,都应当是自我完善的过程,这种完善过程应该叫“改良”最为恰当,但二代、三代和四代的社会“改革”不叫“改良”,却耐人寻味。

  其实,中国改革这种以“改良”作外衣的“改革”,最后是在一面高喊体制优越性的前提下,一面在“坚持...坚持...坚持....坚持....”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其本质更像是颠覆性的变革,这也许就是三十多年,本应该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改良”称为改革的根本原因!

  这种本应以自我完善的“改良”作掩护的“改革”,就30多年的实践看,完全背离“改良”本身的政治体制,所以才会使所谓的改革不经意间“进入深水区”,需要在“攻坚阶段”攻坚才能获得新生!人们不禁要问,“深水区”过后是什么?是柳暗花明还是昨日黄昏?“攻坚”过后将何去何从?

  基于“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没有明确奋斗目标和方向的改革,不设限定条件的改革和目标,更对改革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今夜不设防”,不仅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使人民缺乏信仰,又造成国有经济遭到严重削弱,其本质是给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挖了一个坑,正是这个巨大的坑的存在,所以才会使改革进入“深水区”,而要从这个坑里或者“深水区”爬上来,势必要费很大的劲,付出更大的努力,这样,“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才能自圆其说。

  毫无疑问,“改良”是一种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而“改革”不是,所以,苏联的改革最后变成了自我毁灭!这样的的深刻教训不是昨日黄花,而是今日荆棘,如果对这种荆棘的强烈刺激没有痛感,则不是麻木,就是麻醉!

  回顾中国三十年的转型接轨所走的路,实在找不出自我完善的痕迹,宪法规定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国家保证公有制经济的巩固与发展这些条款历历在目,却视而不见。最后,在宪法赋予的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面前,改革使公有制经济从改革开放初期的8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20%左右,相反,一个个依靠特权,或坑蒙拐骗的人,以各种方式,将国有经济的财富纷纷转移到私人名下,还美其名曰“民营经济”,实际就是私有制经济,这种经济成分,已经超出宪法所能容许的范围,所以,三十多年的改革不是自我完善的过程,而是自我否定的过程,私有经济压倒公有经济使宪法条款名存实亡其实更像一场颠覆。

  一面高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面却否定社会主义的合理性,这种前矛后盾的思想,使中国改革没有明确的目标,更使中国经济走向迷失了方向,说是社会主义,一个“初级阶段”的前置语实际把中国完全引向资本主义,但又不明目张胆是说自己是资本主义。还要坚称自己坚定社会主义方向,但却要西方承认自己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实在是转型接轨的悲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