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新华社:中国钢铁行业去产能可能造成40万人失业

火烧 2016-01-27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中国钢铁行业去产能可能造成40万人失业,中央多次强调以市场化手段推进供给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同时关注职工安置与政策支持。

  去产能是去年年末中央经济会议确定的今年五大主要任务之一。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5 年前11 个月,重点钢企合计亏损531.32 亿元,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高达917.67 亿元,亏损面达50.5%,去产能成为了钢企在2016 年工作的首要任务。新年伊始,关于究竟如何做好去产能的工作,中央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

  昨天(26日)下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他在讲话中指出,制定好方案是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工作重点,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关系到“十三五”的开局。

  国务院李克强总理1月4日下午在太原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座谈会。李克强会上指出,化解过剩产能,要以“壮士断腕”精神,与深 化改革、企业重组、优化升级相结合。“必须牢牢坚持改革观念,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发挥企业的主体精神,要更加注重运用市场化办法化解过剩产能。”

  紧接着,在1月2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去产能仍然是会议主题之一。会议认为,坚持用法治和市场化手段,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推动行业结构优化、脱困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决定,按照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的原则,一是以更加严格的安全、环保、质量、能耗等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 限期退出,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等主动退出产能。在近几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的基础上,再压减粗钢产能1—1.5亿吨; 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

  同时要求完善支持政策。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按规定对地方化解过剩产能中的人员分流安置给予奖补。支持金融机构做好呆账核销和抵债资产处 置,完善不良资产批量转让政策。企业确需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偿还拖欠的工资、补缴社会保险费,并做好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工作。

  在中央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之际,近来像新华社这样的媒体罕见地不止一次讨论“下岗”问题。

  “十二五”期间,中国实际淘汰钢铁产能9467万吨,超额完成淘汰目标,甚至比规划提出的淘汰目标翻了一番,去产能政策卓有成效。但是,中国目前粗钢产能 11.5亿吨,而产能利用率仅为70%左右,再加上行业集中度较低,使得市场反弹的时候,钢铁企业竞争加剧,行业增产的空间依然较大。

  据新华社网站25日报道,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预计,钢铁行业减产可能造成40万工人失业,上游和下游行业还会有更多从业者受到影响。他还说:“钢铁行业大规模裁员可能威胁社会稳定。”

  上述报道并未指出李新创何时做出上述预测,但在提到上述钢铁行业减产时先已提及,上周日国务院发布了粗钢减产1-1.5亿吨的公告,公告预计大批煤炭工人 将受到未来削减产能影响,并表示,已于本月1日启动“产业重组基金”,根据用电量从全国工厂募资。报道还提到,券商申万宏源预计,该基金每年可征集资金人 民币468亿元。

钢铁工人

  两周前,新华社报道援引中金公司的报告称,推进产能过剩对失业率影响“很小”。据中金预计,未来2至3年,若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钢铁、煤炭开采、水泥、造船业、炼铝和平板玻璃减产30%,将造成裁员300万人。相当于城镇就业的0.3%,小幅推升失业率。

  同时《人民日报》也刊发了《别让僵尸企业挡了路》的观察文章。文章阐述僵尸企业为何“僵”而不死,还称万一下岗分流真“摊”到僵尸企业的职工头上,也不必 有太大的压力和包袱。如今的就业形势、社会保障和国家财力都有了很大进步,完全能够妥善应对经济转型中的阵痛。只要努力提升自我、有一技之长,总能找到一 份适合的工作。

  据“我的钢铁网”数据显 示,2015年以来,河北唐山地区已有松汀、成联、粤丰、安泰等多家民营钢企陆续停产,其他地区如陕西汉中钢铁集团也出现了停产现象。但同时,不少钢厂因 为停产、拖欠工人工资等问题,引发了工人“维权”事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