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就业难与行业工资差距

火烧 2009-07-1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分析我国行业收入差距扩大问题,指出垄断因素导致收入差距达11:1,同时就业弹性系数低,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对比印度在多个指标上表现更优,揭示中国在就业与收入分配上的挑战。

  

就业难与行业工资差距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最高与最低的比值在逐年拉大,今年一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最高的证券业是全国平均的5.9倍,行业收入最高与最低的比例扩大到了 11 : 1 ”“而这种差距约1/3是垄断因素造成的”。“我国国民收入中用于雇用职工的工资比重大幅下降。 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10年下降了11.66个百分点,严重影响了就业总量。”
  
以上几组数据是全国政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专题协商会上宋晓梧委员所提到的。宋晓梧还列举了好几个“颇具震撼力的数字”: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1980年,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200多万人就业,这一比例到了1990年下降至100多万,21世纪以来基本徘徊在100万左右,有的年份只有80万。目前我国的就业弹性大致为0.1(就业增长率除以GDP增长率)。
  
按照国家发改委分配司有关报告列举的18个行政性垄断行业的工资总额推算,以2007年行业平均工资为基数,节省下来的1/3工资福利可以多容纳700万人就业。如果把行业差距缩小到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合理的差距,达到最高与最低比为2:1左右,节省下来的工资福利可以多容纳1000万人就业。
  
行业收入差距比 11 : 1 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再加上贫富差距,怎么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呢?怎么能有一个和谐的经济、工作环境呢?
  
有些人喜欢将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比较,比较什么?GDP总量,对外货币储备什么的。我会说这从哪来的?我想主要有三,资源、土地、劳动力,但是廉价的。而我喜欢与印度比,因为印度、埃及都是古老国家又是欠发达的国家。尤其是印度,人口也是差不多的多,而且印度贫富差别大,这才有可比性。中国的GDP和人均GDP两项指标几乎都是印度的两倍。哈哈,这样比精神头就来了,中国人的生活质量肯定比印度好的多。
  
但是,涉及到百姓层面的数据是不近人意的。1988年中国和印度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8、0.42,到2005年中国和印度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47、0.325(2008年没有确切数据)。在这个已经倒挂情形来看,中国目前关于百姓层面的基本数据,我们已经低于印度。积累的矛盾也比印度多,公益的比重都开始落后于印度(虽然印度爱吹牛)……
  
印度,医疗全民免费医疗,而我国没有;印度,就业弹性系数0.3,是中国的3倍;印度,劳动报酬占GDP比重在增加而中国在下降(10年下降11.66%);印度,劳动力平均工资水平高于中国;印度,教育投资占GDP的6%,是中国的近两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