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庆:谁创造了历史?英雄?人民?
第327期:谁创造了历史?英雄?人民?
谢小庆
(北京语言大学退休教师,原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额仁高比公社北京插队知青)
1945年4月,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和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天才思想家普乐汉诺夫曾经在《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一文中,旁征博引,论证了自己的基本看法:“有影响的人物由于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的种种特点,可以改变事变的个别外貌和事变的某些局部后果,但他不能改变事变的总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由别的力量决定的。”
同样天才的思想家卡尔·波普尔在自己的著作《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一书中,同样旁征博引,挑战了普乐汉诺夫论证的前提:历史必然性。他认为历史决定论是一种非常古老而陈旧的看法,是“一种拙劣的方法——一种不能产生任何结果的方法”。
谁创造了历史?英雄?还是人民?这是一个没有唯一正确标准答案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给出自己的普乐好(plausible)答案,也都可以借助事实(fact,data,evidence)和逻辑推理(logicalreasoning)对自己的看法展开论证(argument)。具有不同选择的人,都很难用事实和形式逻辑来证明(verify)自己的看法,也很难改变那些坚定地持相反看法的人,但是,他可以通过讲真实故事的方式,争取到那些尚未形成自己坚定看法的一些人的支持。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在这里讲一些事实。
从1967年到1980年,大约有1600万城市青年上山下乡,这是中国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都不多见的一件大事。谁创造了这段历史?
1967年11月16日,我和400多位北京中学生,从天安门广场出发,走进内蒙古草原深处。后来,我在草原生活了11年,1978年通过高考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
那时,“英雄”的号召是“复课闹革命”。67年10月14日,四家顶层机构共同发出了《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
1967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通栏标题是《大、中、小学都要复课闹革命》。同时在头版报道了上海控江中学实现复课闹革命的经验。
1967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通栏标题是《全国广大革命师生坚决响应毛主席号召立即复课闹革命》。
下乡前,学校已经实行军管,解放军已经入校。一个班,被称为一个排。排长,是现役军人。在我申请下乡的过程中,我的排长曾经多次真诚地动员我留下来参加“复课闹革命”。
1968年夏天,又有上千名北京中学生来到锡林郭勒草原插队落户。
在我们进入草原的一年多以后,1968年12月22日,“英雄”才在《人民日报》上发出了上山下乡的号召。
《走上高高的兴安岭》:从我的家乡到到祖国边疆,都是我心爱的地方。辽阔的祖国所有的民族,像一家人欢聚一堂……
(谢小庆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