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警惕权力精英变资本精英

火烧 2007-03-22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指出私营企业主精英化趋势,警惕权力精英转型为资本精英,强调法治与民主制度对市场公平的重要性,分析官商勾结对社会的影响。

 

警惕权力精英变资本精英
 
杨 涛
 
  2007年03月15日
 
 

   私营企业主出身于权力精英本不是一件坏事,至少他们参政欲望较强,有利于推进民主建设,但前提必须是法治的健全

  

   全国工商联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私营企业主构成呈现精英化的趋势,他们渴望得到社会认可,并更多地参与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生活。报告称,当前私营企业主的社会来源是机关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包括个体工商户)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三者合计的比例从2004年的33.8%上升为67.4%,升幅达到99.4%;与此相对应,农民、工人、服务员和普通职员所占比例从最初的57.9%下降为26.7%,降幅达到53.9%。

   中国私营企业主出身呈现精英化,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权力精英,即原来是机关干部,第二种是知识精英,即原来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私营企业主出身于知识精英的现象增多当然是一件好事,这反映出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开始真正体现其价值。然而,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市场的无序,不在于平等的市场主体之间的恶性竞争,而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破坏了市场的公平与公正。而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法治不健全、民主制度不完善以及我们体制上存在诸多漏洞。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那些权力精英纷纷下海摇身变成资本精英,他们可能对市场经济和全社会的福利所产生的破坏甚于他们对市场与社会福利的贡献。其一,在于那些尚未下海的权力精英们可能想到今后要下海,处心积虑与那些私营企业主搞好关系、提供方便,以便有朝一日打下自己的人脉资源;更有甚者,会搞“腐败期权”,在位时滥用权力为他人提供方便,到了下海时再从他人手中得到好处。其二,这些权力精英下海后,在政府权力机关积累了人脉关系,也更懂得体制之弊,更知道如何钻体制的空子和如何进行权钱交易。如此,这些权力精英成为资本精英后,会使得市场竞争更加不公平,将那些没有权力背景的企业主排挤出外,从而使得市场竞争不充分,影响到全社会的利益。

   然而,令人忧虑的是,这种由权力精英下海摇身变成资本精英的现象正在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甚至一些地方还鼓励干部下海创业,为他们下海准备了“安全带”——出现风险随时可以回来。调查发现,机关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占到67.4%,而2004年的调查这一数字则只有33.8%。联想起近些年来公务员考试火爆的场面,许多人毕业后不是选择创业而是进入机关,这其中恐怕不乏有相当一部分人就认为,哪怕要创业也要先做一段时间公务员,有了人脉关系,再下海创业就会来得保险一些。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里,公务员甚至官员和商人、企业家身份的转换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一个法治健全的社会,官员出身创业与一个平民出身创业的机会是均等的,一个立志创业的人不需要辛辛苦苦先在权力的圈子取得资源然后再将其运用于商场。

   私营企业主出身于权力精英本不是一件坏事,至少他们参政欲望较强,有利于推进民主建设,但前提必须是法治的健全。法治不健全,权钱交易就存在很大的空间。私营企业主出身权力精英日益增多的趋势,在法治不健全、体制存在许多漏洞的今天,却应当值得引起全社会的警惕。

    《人民论坛》 (2007-03-15)
 

统战部工商联报告:私营业主构成呈现精英化趋势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郭晋晖


 
  

  
  全国工商联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私营企业业主构成呈现精英化的趋势,他们渴望得到社会认可,并更多地参与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生活。
  9日上午,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等联合发布《第七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综合报告》。报告对2004年6月以来到2006年6月这两年间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的相关数据做出了分析。
  新私企业主三成以上是党员
  报告称,当前私营企业主的社会来源是机关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包括个体工商户)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三者合计的比例从2004年的33.8%上升为67.4%,升幅达到99.4%;与此相对应,农民、工人、服务员和普通职员所占比例从最初的57.9%下降为26.7%,降幅达到53.9%。这表明,从职业流动变化来看,私营企业主在开业前的社会经济地位呈现向上流动的特征。
  本次调查还发现,在被调查的2001年后注册为私营企业的私营业主中,其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占32.2%;民主党派人士占2.0%。
  从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私营业主的职业背景看,他们中,在开办私营企业前曾经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担任过一般干部、科级干部、县处级干部、县处级以上干部的分别占56.4%、30.7%、11.6%和1.4%。在中共党员私营业主中,有55.2%的人曾经是国有、集体企业的负责人。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表示,私企业主构成发生的这种根本性的变化表明私企业主呈现出了精英化趋势。
  参政意愿提升
  “过去由于私营企业主的素质不高,社会对他们有一些看法。但现在他们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同。”全国工商联一位政策制定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前段时间中央统战部提出的“新社会阶层”的概念和政策,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抽样调查显示,60%以上的私营企业主把自身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定位于全社会的中间地带,即属于中等阶层。他们在政治态度上表现出鲜明的利益特征。
  报告说,私企业主的政治态度更多地体现在经济层面,高达70.8%的私企业主认为当前最迫切的事情是“在商言商,把企业办好”。同时,有近三分之一的私企业主希望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希望参与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生活,获得自己的话语权。
  “他们对于评选‘优秀建设者’的活动非常关注,一半以上的人希望评选过程更加透明。这种关注,表明他们渴望得到社会认可。”保育钧说。
  私企业主在社会经济组织中担任职务是私企业主政治参与的重要方面。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私企业主在社会经济组织中任职的比例较低,任职的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经济组织中,在党政组织(主要是人大和政协)中任职的情况不多。
  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受访的3837名私营业主中,回答担任各种社会职务的有1020人,其中,担任乡级职务的28人,担任县级职务的13人,担任地级职务的有15人,担任省级职务的有8人,分别占被调查的私企业主总数的0.5%、0.3%、0.4%和0.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