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无能者的伪科学——评刘世德《〈金瓶梅〉作者之谜》

火烧 2011-04-28 00:00:00 文艺新生 1037
文章批评刘世德在《金瓶梅作者之谜》中以‘伪科学’态度对待作者考证,质疑其学术能力与文学史编撰的缺失,引发对金学研究与作者考证问题的讨论。

无能者的伪科学

——评刘世德《〈金瓶梅〉作者之谜》

   

欧阳健  

  

金学家周钧韬兄近日复出,思有新的作为,在和讯、新浪开通博客,我便成了时常光顾的博友。偶见所贴刘世德先生《〈金瓶梅〉作者之谜》,念及日前朱恒夫兄来舍下,说起他的《<金瓶梅>作者唐寅初考》,曾有幸得刘之点评,谓“可备一说”,即是此文,便信手转到自己博客上了。  

刘世德2007年2月25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这场讲演的开场白,确乎不同凡响:“今天是《金瓶梅》系列讲座的第一讲,由我来打第一炮,但这个第一炮可能打不响。我讲演的题目是《金瓶梅的作者《金瓶梅》是谁?》,这是一个问句,但我的答案是——我不知道。”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敢于承认“不知道”,勇气是可嘉的。问题在于:既然“不知道”,藏拙可也,跑到大庭广众间讲什么呢?既然“不知道”,求教可也,讥讽别人的探索为“笑学”,甚至说“笑学,首先是非常可笑的,其次,是不科学的”干什么呢?  

众所周知,刘世德并非一般的鉴赏家,他是以文学史专家而名世的。面对作者考证这一基础性课题,搬出钱锺书的话头,宣称“鸡蛋吃了就行了,何必非要知道是哪只母鸡下的呢”、“与其在《金瓶梅》作者的问题上耗费精力——那是‘可怜无补费精神’的,还不如把目标转移到《金瓶梅》的思想、艺术、版本等等方面去,也许能够有更多的收获”,是令人惊讶的。  

刘世德在多种场合,都以中国科学院文学所1962年版《中国文学史》的作者自炫。在江苏说,文学史里《水浒传》那一章是他执笔的;在北京又说,“我们的文学史里《金瓶梅》那一章是我参加编写的”。1981年启动的十四卷本《古代文学史》,他又是《明代文学史》的负责人。这个列为重点项目的十四卷本《古代文学史》,陈荒煤提出要在1985年完成,二十多年过去了,徐公持的《魏晋文学史》,曹道衡、沈玉成的《南北朝文学史》,乔象钟、陈铁民的《唐代文学史》,邓绍基的《元代文学史》,都已陆续问世,唯独《明代文学史》却难觅踪影。原因何在?主编者之无能为也。若在这部《明代文学史》里,对作者考证一概取“鸡蛋吃了就行了”的“科学态度”,“四大名著有三本搞不清作者”,就写上:“施耐庵是姓施,字耐庵或号耐庵,他的名字到底叫什么,我们还是不知道”;《西游记》“作者根本没有留下姓或名”;“关于《金瓶梅》的作者,仍然还是那五个字——兰陵笑笑生,此外,哪怕你再多说一个字,都是错误的,都是不能成立的”……请问,能交得了差吗?  

刘世德号称“大学者”,对作者考证极冷漠,不作为,无建树,却扮演“仲裁者”的角色,对他人的努力横加指责。黄裳《从吴恩裕逝世想起》中说:“多年来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人从广阔无垠的矿坑里摸来摸去,有时摸出一块什么,当然不一定是金块,黄铜也说不定的。另一些人则蹲在坑边,手提锤柄,摸出一块就敲碎一块。”刘世德就是这种“蹲在坑边,手提锤柄,摸出一块就敲碎一块”的权威,眼高手低,看人挑担不吃力。他从未在矿坑里挖出一块属于自己的东西,却不知敲碎了多少矿石;唯一得他法眼认可的“金块”,偏是那万人嗤之以鼻的“曹雪芹墓石”!  

刘世德自己不作为,却借着“科学”的名义说事,教训他人,这就尤其需要来“认真”一下了:  

第一,在人文学科领域,“知人论世”是最大的科学。章学诚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刘世德既然捡了“金瓶梅的作者是谁”这个题目来讲,就该向听众讲明,作者考证是基础性课题。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谁?他的身世行藏如何?都是不应迴避的。只有廓清历史真相,研究才具有客观的基础。遗憾的是,通篇中找不到一句有关“知人论世”的话语。  

第二,《金瓶梅》不是天书,它是人写出来的,“应该”有一个作者。刘世德却把《金瓶梅》作者问题,偷换成署名问题,说:“《金瓶梅》作者的署名很简单,五个字——兰陵笑笑生。”是全错的。任何版本的《金瓶梅》,无论内封、卷端,都不题撰人,唯明刻本《金瓶梅词话》欣欣子序称:“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文学所1962年版《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第七章第三节谓:“《金瓶梅》作者的真实姓名和生平事迹都无可考。”小注云:“《金瓶梅词话》本欣欣子所载序文说作者是兰陵笑笑生。实际上,欣欣子很可能是是笑笑生的化名。”书里的提法与刘世德所称不一致,不免让人怀疑“我们的文学史里《金瓶梅》那一章是我参加编写的”的真实性。《金瓶梅》的作者问题,不仅仅是署名问题。需要弄清的,更是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散佚,《金瓶梅》作者悬而未决的问题很多,但相关的信息仍是异常丰富的,绝不如刘世德所言,只有那兰陵笑笑生五个字是可靠的,别的都是没有“正面的、直接的、确凿可靠的证据”的伪科学。什么叫科学?达尔文的定义是:“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科学不是墨守成规的遁辞,发现人未知的事实,才是科学的真谛。刘世德只相信眼睛看到的存在,不相信眼睛看不到的存在,不懂得那种存在,是要用心去体察,去捕捉的。对刑侦人员来说,一根毛发,一个烟蒂,都是破案的线索,通过目击者口述模拟画像,更是有效的手段。它们不符合刘世德“正面的、直接的、确凿可靠的证据”的标准,却完全符合科学的精神。  

第四,针对《金瓶梅》作者的所有探索,都应该给予积极评价。《金瓶梅》作者未弄清,本身就是一个学术课题,一个学术项目。有人愿意攻它,又不对他人造成妨碍,何必出来阻拦?更没有理由加以嘲笑。错误是难免的,但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与正确相比较而存在。真正的《金瓶梅》作者,可能在七十个候选人中,也可能在七十个候选人外。即使最后判定,这七十个候选人都不是真正的《金瓶梅》作者,但人们的劳动并没有白费。弄清了王世贞、屠隆、徐渭、王稚登、丁惟宁,甚至蔡荣名、白悦,弄清了历史沿革、方言土语、民俗风情,岂不是意外的收获,又有什么不好呢?  

毛主席说:“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的探索和实践。《金瓶梅》作者的探索,也许永远找不到答案,但人们仍在阶段性地逼近真相,这就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刘世德要大家就此止步不前,那才是真正的伪科学,且是“为无能者的伪科学”,无论方向上还是方法上,都是错误的。  

刘世德确是很有演说技巧的。对《金瓶梅》作者无研究,无兴趣,却能在大群青年人前博得喝彩,靠的是在《金瓶梅》的“禁书”性质做文章的噱头,炫耀自己能读到别人看不到的全本《金瓶梅》,甚至在梅节寄书的细节上大做文章。其实,刘世德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就藏有《金瓶梅词话》原本,他早就借到家中细细揣摩了,何待梅节的铅印本?倒是“当时在筹备《金瓶梅》学会,我参与了筹备工作”的证明信,透露了某种天机。发起中国《金瓶梅》学会的核心是吴敢,又得刘辉等的支持。首届《金瓶梅》学术研讨会,我作为主办方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的代表,就根本不闻有刘世德的参与。中国《金瓶梅》学会成立于1989年6月,当选的会长是刘辉,副会长是王汝梅、吴敢、张远芬、周钧韬、 黄霖,也没有刘世德的位置。不过,刘世德确实“筹备”了《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学会,由于魏蜀吴三家的善良,他轻松地谋得了《三国演义》会长的宝座。在《水浒》学会筹备过程中,他纵横捭阖,但功亏一篑,只得屈居副会长。他直接出面筹备的《儒林外史》学会,因遇强劲对手,只得到一名理事。倒是在关键时刻调整航向,认可“曹雪芹墓石”,顺利获得《红楼梦》学会副会长的虚名。试想,用如许精力心思插手无数学会,又热衷做那没有含金量的报告(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就做了13场!),还能在学术研究上有所作为吗?贩卖“无能者的伪科学”,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2011年4月28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