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追究“谎话官员”背后的深意
追究“谎话官员”背后的深意
--------------------------------------------------------------------------------
郭松民
贵州六盘水市一副市长,不久前在向国务院环保专项行动督查组汇报时,声称“在六盘水境内没有任何煤化工企业”,但六盘水实际上却存在30家以上焦化厂等化工企业。现在,这位副市长将为自己这一次的公然说谎而付出代价:环保总局和监察部表示将由贵州省监察厅依照有关法律,追究其行政责任(11月21日新华网)。
我不知道这位副市长此时此刻的心境如何,也不知道他会如何总结自己的教训?不过如果他把这次“倒霉”归结为一次偶然的话,那说明他并没有真正汲取教训,因为他没有意识到,偶然的背后存在着必然,虽然一切看起来都好像还是老样子,但江湖已经不再是哪个江湖了,“说谎升官术”已经逐渐开始过时了。
回过头来看一看,原来的中国官场之所以能够流行报喜得喜、报忧得忧的“潜规则”,以至于坊间将其归结为“村骗乡,乡骗县,一级一级往上骗,一直骗到国务院”,很重要的一点是下级对上级具有信息优势。上级并没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他们主要的甚至唯一的信息来源,就是下级的汇报,并根据这种汇报来决定是褒奖还是惩戒。在这种状况下,官员们集体陷入了“囚徒困境”,只能讲假话,而不能讲真话。
那么现在这一套为什么开始失灵了呢?这里一个最大的变化是技术进步造成的: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了。互联网的出现,使一个最基层网民,也能够轻易地越过无数层级,将自己掌握的信息原汁原味地呈现在最高级别的国家领导人面前。温家宝总理两次在记者会上感谢中国网民,这绝不是偶然的。这位副市长没有意识到,对于督察组而言,他的汇报,仅仅是信息来源之一。而在没有把握垄断信息渠道的情况下,就公然撒谎,这确实有点太冒险了。
当然,我们现在并不能确定督察组就是通过从互联网上获得的信息,识破了副市长的谎言,但这一事件无疑是和信息时代一切都比较“透明”的大背景有关。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在信息时代,督察组自身也不能在“幕后”活动,他们也失去了对信息的垄断能力。如果他们在督察的过程中失职、失察,他们自己也面临着来自上级的问责和来自公众的批评,这些压力也必然会促使他们比在“前信息时代”要更加努力和谨慎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几千年来,“潜规则”一直都是导致中国官僚系统腐败、无能、低效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在看来,要破除“潜规则”,一个好的制度设计是绝对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技术进步也对打破“潜规则”具有重要意义。仔细留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诸如“说谎升官”之类的“潜规则”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因为信息主要是在官僚体系内封闭运行的,但到了近代以后,大众传媒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这一局面,而在网络出现之后,再想垄断信息已经变得完全不可能,这类“潜规则”也就逐渐开始失灵了。
行文至此,我倒是想借此机会奉劝一下各位“公仆”,如果自己也遇到六盘水市那位副市长的情景,还是以实话实说为好,信息时代了,还照老黄历办事,是要吃大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