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的探讨(22-23)
中国资本的探讨(22)(关于经济体制)
——给老同学的信(42)
老同学:你好!探讨完经济结构,接着应该是经济体制。因为经济体制是在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什么是经济体制呢?经济体制就是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就是生产制度,生产制度就是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生产什么指的是生产产品,还是生产商品或者资本,怎样生产指的是集体生产还是个人生产。因此,经济体制实质上就是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关系。
毛泽东时代生产的是产品,毛泽东时代的生产是集体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决定了,毛泽东时代是产品经济。这种产品经济决定了毛泽东时代的经济结构是产品经济结构(这样表述经济结构比较科学,所以上封信说的产品结构是不科学的)。这种产品经济结构决定了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制度是产品经济制度。这种产品经济制度决定了毛泽东时代的经济体制是产品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所谓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变毛泽东时代的产品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生产的是商品或者资本,改革开放的生产是个体生产(包括私人生产、公司生产、国家生产,这里国家生产决不是集体生产,因为,国家已不是工人阶级的国家,国家和工人的关系是雇佣关系,这和私人雇佣关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国家的生产实质上也和私人生产的性质是一样的。)。这种生产方式决定了改革开放的经济结构是商品经济结构或者资本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结构决定了改革开放的经济体制是商品经济体制或者资本经济体制。
因为毛泽东时代的经济体制是产品经济体制,所以,毛泽东时代一切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是以产品生产为中心。农业生产是产品生产(这里可能有人不同意,粮食是商品,怎么能说是产品生产呢?第一,这种生产是中国几千年的生产方式,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生产的就是产品,而不是商品。粮食之所以是商品,是因为要交换,才变成了商品。第二,农民的生产是集体生产,集体生产的产品是为了供自己消费。所以是产品生产。集体把自己的多余粮食卖给国家或别人就变成了商品。为什么要采取买卖的交换形式呢?是因为毛泽东时代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践决定的),所以毛泽东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就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就是这种集体的生产组织形式或农业生产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刘少奇在1950年为中央起草的农业生产的制度,就是要把农业生产引向商品生产的道路,被毛泽东否定了。工业生产也是产品生产,生产资料不是商品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至于工业日用品是商品农业机械是商品,这和粮食的性质是一样的,因为进入交换,所以变成商品,但不能因此说工业生产是商品生产。既然工业生产是产品生产,那么毛泽东把一切工业生产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实行全民所有制,那是自然的选择。既然是全民所有制,那么自然而然,工人阶级就是工业生产的主人,以厂为家就是工人阶级的心声。正是这种工业的生产方式形成了工业生产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
因为,改革开放的经济体制是商品经济体制或者资本经济体制。所以,改革开放的一切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是以商品生产或资本生产为中心。经济建设这个词是中性词,产品生产是经济建设,商品生产资本生产也是经济建设,所以,可以说,毛泽东时代是产品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是商品经济资本经济建设为中心。产品经济有产品经济的特点,商品经济有商品经济的特点,资本经济有资本经济的特点。改革开放,把一切产品都变成商品,把一切生产都变成商品生产,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利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利用一切生产发财致富,这就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为资本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改革开放的经济体制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体制,是在市场经济中的赚钱活动的经济体制,因而,也就是中国资本的经济体制。
劳动者2010年11月16日
中国资本的探讨(23)(关于政治体制)
——给老同学的信(43)
老同学:你好!探讨了经济体制就要探讨政治体制,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毛泽东时代的经济体制是产品经济的体制,所以毛泽东时代的政治体制也必然是产品经济的政治体制。生产产品的目的是为了消费,从理论上说,产品的消费是直接的消费,或者说,消费直接就是生产,生产直接就是消费。这种生产消费观点,既是人类几十万年的没有把产品变成商品的时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也是消灭了资本以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解放以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很落后,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不可能采取调拨的方式直接进入消费,因而,不可能采用这种直接生产和消费的方式。为了实现这种人类最理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毛泽东不得不把列宁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在中国进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践。毛泽东的具体办法就是,一切生产都按照产品生产,然后,用工业日用品和农用生产资料与农民的产品进行交换,这些产品才成为商品,工业生产资料不进入流通,因而不是商品。正是在这个范围内毛泽东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解决交换这个问题。这里,毛泽东对国家资本主义的限制表现在:第一,商品交换是简单商品交换。第二,货币仅仅是交换的手段,国家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并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禁止货币的资本性能。第三,商品的价格,是由国家物价局严格控制的,不允许市场调节。所以物价是稳定的。正是因为这个产品生产和简单商品交换的基础,建立了产品经济结构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的特点就是,不允许私人掌握生产,不允许私人用货币发财致富。毛泽东坚决反对三自一包,坚决反对自由市场,就是证明。
既然是产品生产的经济体系,那么,毛泽东为保证这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就在生产关系上解决问题,这就是农业中的集体所有制和工业中的全民所有制,为保护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就要建立和这两种所有制的相适应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的特点就是,国家的宪法、一切法律,一切政策,都是为了保护这两种所有制,都是为了解决这两种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既然生产是集体生产和全民生产,那么全国人民都是劳动者。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政治制度就是,全国人民既是社会的主人,又是生产的主人,因为全国人民是为自己生产,所以全部社会产品归全国人民人民所有、享受和支配。在存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时期,毛泽东的分配制度,就采取铁饭碗政策,上学、住房、看病,都由国家包下来,借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我们现在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没有一个不是毛泽东的铁饭碗的政策的受益者。这种政治体制的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
毛泽东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坚决和旧社会的残渣余孽进行斗争,这种情况决定了毛泽东的政治体制要和旧社会的制度决裂。首先,毛泽东要按照巴黎公社的原则建立工人阶级的政府,例如,政府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其工资和工人的工资一样多。利用整风、社会主义教育下决心铲除贪污腐化分子。把工人农民提到中央的工作岗位。又例如,为了减轻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取消高考制度,每个孩子无论是高中毕业,大学毕业,都由国家统一分配,保证每一个人都有工作。
相反,改革开放的经济体制是商品经济体制,是资本经济体制,所以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政治也必然是商品经济的政治体制,资本经济的政治体制。
第一,商品经济体制生产的是商品,那么首先就要把一切产品变成商品,把一切生产变成商品生产。这样,就要从政治上把毛泽东的产品生产改革为商品生产,并建立商品生产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权力下放,给企业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按经济规律办事,就是政治的措施。
第二,商品生产是通过市场进行的,那么恢复自由市场就是政治上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价格改革,农副产品提高价格,农用生产资料降低价格就为农业商品生产打开了大门。
第三,为了扩大企业的自主权,进行利税改革,扩大银行的权限,并把一统的人民银行扩大为农业银行,紧接着设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等。这就从政治上保证了企业自主权的运用,同时也为中国资本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中国资本的扩大提供了便利,进而从政治上保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从商品经济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过度。
第五,为了保证企业能顺利地进入市场,降低企业的成本,制定了工人的合同制,从而把工人抛向市场。从此,就把工人的主人公地位,从政治上变成了企业和国家的雇佣者地位。
第六,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经济的不断发展,取消人民公社,改变集体所有制,肢解工业,改变全民所有制,是改革开放的最大的政治。
第七,解散各种工业部门,是放弃政府对产业的控制,从而,为自由竟争搭设了舞台,提供了方便。这就从政治上为破坏工业生产和经济危机埋下了伏笔。
第八,因为商品经济和资本经济,是复杂的,需要各种知识的人才,所以,在党和政府的人员配置中,在国家公务员的配置中,强调学历成了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恢复高考制度完全是为中国资本的发展培养奴才。
第九,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具体政策,一直是围着市场经济打转转,开始是为建立市场经济秩序鸣锣开道,接着是为扩大市场经济制订政策,最后是为解决市场经济中必然出现的社会弊病,寻找办法。改革开放的政治成了被动的政治。
最后,当中国资本在国内市场中生产过剩的时候,不得不和国际接轨,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各国的政要频繁接触,加入地区、世界各种经济组织,这种政治上的外交举措,就把中国人民推向世界资本主义的怀抱。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的政治制度完全是为商品经济服务的,完全是为中国资本服务的。从而,这种政治就把党和政府摆在了和全国人民对立面。
劳动者2010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