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组合:燃油税与市政债
双履带装甲车
原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ed82770100bddw.html
题记:历史将证明:XXXX是一场有预谋的私有化运动——其实质就是一群“别有用心”的人主导的瓜分中国巨大财富的饕餮大餐;是一次对中国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
市政债
前几日去探望住在水库边上的姥姥。天气不错,下午就和姥姥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天。姥姥一边说我们现在生活的真享福,一边说她们年轻的时候干活有多累。她说,现在的年轻人早上一睡就是七八点,在她们那个时候七八点都上工到休息时间了。我问她一般在农忙的时候确实会很忙,但是农闲的时候呢?她说,修塘埂,挖塘泥,修水沟,积农家肥。——这不就是修水利,搞生产吗?我说,要不是你们那个时候修的这些东西,我们现在恐怕还要靠天吃饭呢!——有感于本地2000前后连续3年大旱,后来连栽秧的水都没有了。而在毛泽东时代修建的水利设施早就毁坏殆尽了,水沟仅存一些“遗迹”,抽水机早不知道哪里去了,通到水库的钢制水管都烂穿了。这一切一切,在当年的酷热里守着小型抽水机,随时为水管爆裂担心的时候就已经反思过好几遍了。再说这个水库,建成于50年代中期,姥姥当年的老家现在就在水底下。如果不是这个水库的修建,现在的城区近40万市民的饮水就是一个大问题。今年,水库的大坝又进行了加固,原本大坝上毛泽东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字样被河蟹掉了,这个字样,现在在GOOGLE EARTH上还能够清晰的看到。不由得又想到水库对面的山上也有一座很出名的小型水库,连拖拉机都无法痛到底下,但是它硬是耸立了几十年,现在走到那里,看到那些石头磊的如此之高,如此结实就不难想象当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再想想,在如今拥有这么多大型工程机械的时代,再完成这样的工程又需要多少时间,又是多大的一个工程量呢,会是一个怎样的施工质量呢?
遥想主席当年,一方面大搞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搞工业的基础建设和原始积累,科学技术的成就更是层出不穷。而竟然被现在的一些人说成是“不懂经济”,说成毛泽东时代的结束“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感慨万千。而如今,被奉为“教主”的“总设计师”及其徒子徒孙们自诩为“完全正确”的XXXX倒是真的把国民经济搞到了“崩溃的边缘”,不但已经内外交困,而且可谓危机四伏。相比之下,还需要用什么语言来为这种对比涂脂抹粉呢?至少,在毛泽东时代,他可以豪迈的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即无内债,又无外债!中国的“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并不是一个梦。而如今,“四个现代化”却越来越象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了。
报道称: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务院此前宣布了4万亿元的政府主导性投资计划,除中央投资以外,还需要地方配合一部分投资,因此地方政府需要有配套的金融工具来筹资。那么,这个所谓的“配套的金融工具”是什么呢?就是市政债!并且,据了解,财政部已在预算司下新设立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处,专司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消息人士表示,此前发行的项目债、地铁债、以信托方式发行的一类金融工具,很接近市政债,只是存在偿债主体的差异,市政债将由地方政府以地方财政收入作为担保。而发行市政债的理由则是: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步入“寒冬”期,土地出让金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开始大打折扣。再加上国际金融动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整体财政收入必然会受到影响,许多地方政府将面临较沉重的财政压力。专家表示,市政债推出不仅可为地方政府投资提供资金支持,也有利于扭转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观念。
也就是说,在中央的“突击花钱”的政策的出台的刺激下,地方“突击花钱”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中央能够搞出个4万亿的花钱计划,那么地方就能够争先恐后的搞出个18万亿,反正挣钱咱不会,花钱谁不会呀?!而中央4万亿出台的理由是“拉动内需”,而“市政债”的出台却表面,地方ZF要问老百姓借钱来花。这就是一个很搞笑的事情了,比如说,内需不振是由于老百姓没有钱,或者老百姓存的一星半点的保命钱不敢随便花,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增加就业人口,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从而使得我国生产的商品能够在国内消化掉,即可以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又可以使得企业度过难关,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内部循环。而4万亿却是大部分用在了基础建设上面,地方ZF的18万亿大概也是不外乎大兴土木。更可气的是“市政债”分明是从老百姓的口袋里把钱掏去,而继续用在大兴土木上面。而大兴土木的本质则是:为少部分人继续敛财,继续搅混水,继续“一贯正确”打掩护,而实践表明:“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和“为地方经济服务”不过是一块鲜艳的遮羞布。
燃油税
两个月前回家为母亲祝寿,本人乘坐出租车回家。当时燃油税还没有被广泛提及,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本人与司机师傅就聊起了这个。司机师傅强烈反对这个东西,他说,即使是每升油提高1毛钱,而免掉养路费和过路过桥费,他们也是亏的。而没有过多久,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发布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并向全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此间专家和社会舆论普遍认为,这项改革将提高全社会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优化生产和消费方式,进一步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针对有人动辄拿美国的低油价说事,专家们认为,美国的成品油价的确较低,成品油税负也不高。但中国和美国的国情不同,没有可比性。并指出:美国低油价不适合中国国情!
突然想起夏天时网易的一个主题:不要救楼市,要救车市!当时有网友打趣说,现在中国的现实是,要大力发展汽车工业,要全民买汽车,大力发展高速公路,但是,当你买到汽车之后,最好放在家里别开了。因为你买汽车是为中国的汽车产业做贡献,而如果你要开汽车就要为污染环境付出代价:高油价、驾照、牌照、养路费、过路过桥费、保险、年检等等。也就是说,一方面制造舆论要国民消费汽车,一方面又说汽车会造成污染所以要提高油价等限制出行。但是,其实质也只有一个:就是用漂亮的幌子维护某些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
比如说,汽车是造成当今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就应当大力提倡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对吧?为什么反而力挺中国的汽车消费呢?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择偶标准变成了“有车有房有票子”?究竟现在的人的消费观念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还是被某些“力量”强加的?既然汽车会污染环境,为什么不限制公车的使用?为什么不限制私家车的使用?为什么不大力补贴公共交通和裁掉出租车挂靠公司?为什么不免除农产品运输的过路过桥费?
说起来一点也不稀奇,公车出行最终是谁买单?山西某老板的悍马和它喝的油又是谁的血汗钱换的?出租车司机收入的大头给了谁?高油价的高利润为我国的环境改善作了多少贡献?个体跑运输的从业人员,他们又要把高油价造成的损失转嫁给谁?购买小汽车究竟是为了更方便的出行,还是为了面子?
燃油税的出台并不是保护了环境,而是相当于在大街小巷和每一条路上都架起了收费站。相当于给所有烧油的设备和机器都增加了收费站——而维独没有人会问一句:今年,你的日子好过吗?
搞笑组合
市政债的出现似乎是想解决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虽然它本身就是一个搞笑的怪胎。而燃油税的出台似乎是想说明,我国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太强了,需要降降温,限制一下。从这两种东西的出世就决定了它们作为笑料的存在。市政债的笑话在于它要从老百姓本来就羞涩的囊中掏出更多的钱来投入到基础建设的无底洞中,如果地方ZF无法在投入之后很快获得回报,那么它就会陷入破产的深渊,一旦到这个时候,就不是ZF大楼被烧这样便宜就能解决的了。如果说,许多地方ZF都陷入破产的境地,那么,中央将不得不依靠大量印刷钞票来解决问题了,这样就将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而燃油税的笑话在于某集团即想做婊子还想立牌坊,其唯一目的就是大量敛财,就是要保持高油价,当涨价的时候就要“与国际接轨”,当降价的时候就“不符合中国国情”。
笑过之后
今年,中国的经济开始走向了全面崩溃,在XXXX伟大理论的指导下,走向这一步只是迟早的问题。而伴随着经济严冬的到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逐一浮上水面,无论是银行的贱卖还是巨额的外汇损失,无论是对赌协议的惨败还是市政债的出台,无论是“天谴论”还是“08宪章”,无论是“呼吸税”还是“燃油费”,我们都能够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在背后狞笑,都能够看到一只贪婪的黑手正在肆无忌惮的伸向百姓的腰包......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悟,无需多言,历史将证明:XXXX是一场有预谋的私有化运动——其实质就是一群“别有用心”的人主导的瓜分中国巨大财富的饕餮大餐;是一次对中国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
E-mail: [email protected]
8.12.16于訾水之畔
附1:http://money.163.com/08/1212/06/4SULP8RG00251RJ2.html
市政债有望明年推出
2008-12-12 06:02:52 来源: 中国证券报(北京)
专家:应警惕地方政府发债后无法偿付而出现“破产”问题
地方政府发债或为期不远。消息人士日前透露,由地方政府以地方财政收入作担保的市政债有望明年推出。
据了解,财政部已在预算司下新设立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处,专司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消息人士表示,此前发行的项目债、地铁债、以信托方式发行的一类金融工具,很接近市政债,只是存在偿债主体的差异,市政债将由地方政府以地方财政收入作为担保。
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务院此前宣布了4万亿元的政府主导性投资计划,除中央投资以外,还需要地方配合一部分投资,因此地方政府需要有配套的金融工具来筹资。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步入“寒冬”期,土地出让金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开始大打折扣。再加上国际金融动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整体财政收入必然会受到影响,许多地方政府将面临较沉重的财政压力。专家表示,市政债推出不仅可为地方政府投资提供资金支持,也有利于扭转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观念。
专家指出,市政债推出后,应警惕地方政府发债后无法偿付而出现“破产”问题。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钟正) 
附2:http://auto.163.com/08/1211/16/4ST5L84L000816HJ.html
专家聚焦燃油税:美国低油价不适合中国国情
2008-12-11 16:05:42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网友评论 4820 条 进入论坛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发布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并向全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此间专家和社会舆论普遍认为,这项改革将提高全社会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优化生产和消费方式,进一步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针对有人动辄拿美国的低油价说事,专家们认为,美国的成品油价的确较低,成品油税负也不高。但中国和美国的国情不同,没有可比性。
在美国工作和生活过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林双林教授说,美国进入汽车社会的时间较长。当初,每桶几美元至20多美元的低油价使得小汽车逐渐普及,成为美国绝大多数家庭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品。同时,美国城市居民的生活区和工作区相隔较远,公共交通不发达,要解决出行问题,高度依赖小汽车。“几乎每个工作的人都有车,一般有小孩的家至少有两辆车。”
然而,今年以来,油价暴涨,经济不景气,美国许多老百姓感到难以承受,但离开小汽车,多数人又面临出行难问题。这种“小汽车依赖症”和美国长期实行的“低油价,低税赋”能源和税收政策不无关系。
有关专家指出,美国能够长期保持这种鼓励汽车消费,浪费能源资源的政策,是和它超级大国的实力分不开的。美国的货币是国际硬通货,美国为确保石油安全不惜使用武力,这些是中国不具备和不愿意做的。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财政系主任朱青等专家指出,人们在看到美国油价低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欧洲和我国香港等许多地方的成品油零售价远远高于中国内地;许多国家和地区已采取一系列税费政策,鼓励人们节约能源。
林教授说,为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美国也出台种种措施,例如,不少大城市车位少、停车费高,迫使人们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美国联邦政府征收30%的汽油税,用于建设和维护公路。另外,在美国,汽车属于个人财产,按价值每年都要交个人财产税,财产税各个州不等,最高的在2%以上。
他说,新加坡与美国完全不同,地方小人口密度大。多年来,新加坡政府一直运用法规、税收、价格等多种手段,控制汽车数量的增长,并通过运用电子系统控制市区中心地段的车流量,在新加坡交通几乎总是畅通。新加坡汽油燃油税大约每升0.40新元(约2元人民币)。
在新加坡,购车之前必须先拥有“拥车证”。凡是要买新车的人,都必须用投标的方式竞购“拥车证”。中标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浮动,会高达七八万人民币。各种车辆的“拥车证”都有限额。
林教授说,科学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的同时兼顾公平。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可以治理乱收费行为,实现公平税负;用燃油消费税代替养路费等各种费用,多用油多负担、少用油少负担,体现了税负公平。
他说,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后国家将对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补贴。另外,污染者纳税,用税收政策促进改善环境,提高空气质量,这可使居住在城里的低收入者受益。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