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外商与地方政府结成利益联盟
文章指出微软在某市政府软件采购中以单一谈判方式胜出,引发对政府采购程序公正性的质疑。分析外商与地方政府可能结盟,影响本土软件发展,呼吁重视政府采购对民族产业的影响。
警惕外商与地方政府结成利益联盟
最近,微软在某市政府软件采购中胜出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先有科技部官员炮轰政府软件采购把国产软件逼上绝路,后有国产软件厂商欲上书国务院,要对某市政府讨说法。暂且不论孰是孰非,从有关报道来看,某市这次政府采购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其一,某采购微软公司软件产品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好的目的为什么不能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去争取,而一定要采取“单一谈判”方式进行?据悉,在这次采购中,微软是以场地授权方式一次性成交的,即不存在微软与其他厂商竞争的问题。也就是说,某市政府采购的目标只有微软一家、双方仅讨论价格问题。其二,微软为何公布的是总金额2 92 5万元,而其他中标企业公布的却是产品单价?
有人说国产软件根本不能使用,但不管国产软件有多大的缺陷,都不能导致在采购过程中违反程序对微软网开一面。如果对此不能有个合理解释,那么人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微软公关的结果。假如事情真是如此,微软有可能与某市政府有关部门结成了利益联盟。
先来看看所谓的场地价格。微软这次除操作系统Windows和办公套件office外,将同时授权采购用户容有三年期限内其提供的全线软件产品的使用授权。通俗点说,即微软公司为某市政府开出了“买彩电送套家电”大出血式的促销方案。
表面看,微软是善心大发,但实际上它玩的是绑定价格的策略。当年微软在美国这么做,就遭到了网景公司的反垄断指控。那么,是什么让微软依然有恃无恐,实行所谓“一口价”?想必很多人都还记得2001年在某市政府软件采购中微软出局一幕。三年来微软到底做了什么工作,今番卷土重来就夺得魁首?是缘于其开发的软件产品,还是另有隐情?另外我们还看到,微软前不久在天津的政府软件采购中,也赢得大单。在这些问题得到合理解释之前,我们不好妄加猜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外商在开拓中国市场中与地方政府结盟,一点也不奇怪。
理论上讲,外商对政府的游说,只要与政府将要达成的目标一致,就没有什么不可以。而现实情况却是,由于政府不是一个空洞机构,它是由具有独立物质利益的组织与个人组成,因而也就难免混杂进官员的个人行政动机。当这种动机被外商捕捉到时,两者就可能为了某种利益而结成联盟,出台有利于外商的政策,或直接给予其垄断市场的权力。特别是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其经济实力能够和中等国家的国力相比,政府在决策中不得不考虑到它们的诉求。这种情况已经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经济生活当中,比如汽车、感光等行业。在《直销法》的制订中,一直活跃着雅芳、安利等外资企业的身影。
外商与地方政府结盟,虽然在一定时期会为地方带来资金、税收和就业的扩大等收益,但也有可能是以打击本土企业、损害民族产业为代价的,特别是在一些弱势行业里更是如此。因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对全局有利的未必对局部有利,反之亦然。因此,地方政府站在地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其对外商的倾斜就可能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悖,至少是不一致。具体到软件,由于这是中国的弱势产业,所以政府采购被认为是扶持国产软件的重要力量。其支持力度将对国产软件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地方发生的违背《政府采购法》的做法,将剥夺本国软件产业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政府市场,把国产软件逼上绝路,其危害不容低估。更重要的是,到头来,伤害的还是中国的民族产业和国家经济安全。
很赞哦! (1028)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