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当教育被强奸为产业化的时候

火烧 2005-02-24 00:00:00 思潮碰撞 1033
文章批评教育产业化使教育沦为赚钱工具,导致学生负担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社会素质下降,呼吁重视教育投入与公平。

  当教育被强奸为产业化的时候

    当教育被强奸为产业化的时候,中国的教育业已沦为赚钱的工具,它不再是高尚的职业,令人敬仰的职业,而是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吞钱魔王。
中国的老百姓素质以惊人的速度退化,读书的人群越来越少,根据调查显示2003年的国民读书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仅为51.7%。
一个长期不读书,高中生的水平将在10年之内变成小学生,大学生变成中学生,反过来,一个长期读书、思考,仅有小学基础的人将会有相当于高中或大学的文化知识水平。
    中国学校的学费、杂费之高,到了普通老百姓经济无法承受的程度,仅高中的正常学费是1000元,而且不包括服装费、班费、补课费、寄自行车费,更不包括择校费。尽管收了择校费,学生素质培养如何呢?实在堪忧,学生普遍反映学而无用,特别是走上就业岗位的大学生,用工单位大多感觉名不副实。
中国在任何时候都喜欢称自己是强国,经济上又如何如何的高速发展,可教育上却是十足的侏儒症患者,我们的媒体鲜有公布国家的教育投入。美国1995年的教育投入是5045亿美元,而他们的总人口只有两亿多。
    我们的失学儿童是成千上万,这一点在大城市的人们还不知道,就以四川西部地区的甘孜,阿坝,凉山为例,每个村落都有群一群的失学儿童。这些失学儿童全部是因交不起学费而在家放羊、打猪草。是他们不想上学吗?笔者作过调查,在被访的人中都是10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是一个口气:没钱上学。
    教育产业化的直接受害者是全中国的平民百姓,间接受害者是整个中华民族。一个民族如果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群体就会丧失创造性,永远从属别人。
    看看中国尖端科技领域,有几项高科技是中国发明创造,一架飞机,核心技术总是外国人的,中国人只能造外壳,中国的产业大多是含金量极低的制造业。我们不普及教育,我们就永远产生不了美国硅谷的科技城,我们不普及文化,就永远在低水平,低效率,低工资的圈子里游荡。
    中国本身是一个穷国,教育产业化使中国老百姓更穷更苦,看一看今天的三口之家为供一个学生过的是怎样的日子,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不谈,出门的穿戴只能是整洁,不谈漂亮,容颜不问保养,只要洗干净就行了。教育产业化逼得老百姓过着中世纪的生活。
    在街头、饭店、集市随地吐痰、擤鼻子的有老年人、中年人和大学生,我经常会遇上这类人,实在不便谴责他们,他们没有受到教育,公德教育更是不成为学科的范围。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闹,旁若无人地打电话、接电话几乎是常态,看见这些低素质的国民在国内的公共场所尚且如此,那么去了国外呢?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共场所里总会醒目的看到只用中文写的“请勿随地吐痰”的冷冰冰的告诫语,据说这些提示语多是针对中国大陆的人员和留学生,听到这些丢人现眼的中国大陆人,我很痛心,这些都是教育不到位惹的祸。
    更有可恶的是,禁止民间办学,尤其是为民工子弟办学,许多民间自发办的小学,官方全部以师资质量不到位而强行关闭,使民工子弟大量失学。不仅如此在城市大量削减学校,把中学变成职高,把普通中学变成重点中学,或校与校合并,仅成都一个城市消失的中学就不下10所,相信全国各地的都差不多,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培养出中国的人才吗?而中国能培养出人才的北大、清华等高校名府毕业的多半学生一留美就再也不复返,难怪人家说中国的名校是美国人才的基地,好的通通走掉。可悲啊!我们的教育,你什么时候不再收取高额的学费,还老百姓一个受教育的清静环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