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王忠新:为辽宁振兴建言秋风

火烧 2015-09-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辽宁振兴提出十条建议,重点指出GDP造假、统计水分及县域经济虚报等问题,呼吁真实数据与内生发展,为辽宁振兴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

 给东北振兴把脉之五—

为辽宁振兴建言秋风

(上篇)

 

指出问题所在,与提出解决问题所见,后者更难。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匹夫未敢忘忧,汲取前车之鉴,站在东北的振兴,一定是人民的振兴;站在东北的振兴,一定是内生的振兴,对东北和辽宁的振兴有十条建言。

建言之一:关键要说破“皇帝的新衣”

只有承认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辽宁要振兴,首要一条就是不能再搞忽悠这一套!

1、“忽悠”已成振兴辽宁的首要障碍。辽宁的官场放任“忽悠”,由来已久。就如辽宁的新民县,1996GDP就过百亿(全省才3157亿,有的地级市都未达百亿),此县连个上百人的加工厂都没有,这100亿的GDP,明明瞪眼说瞎话。可省市谁都不说破,都怕影响本级GDP。这瞪眼说瞎话的县官,还能“嗖嗖”往上窜。不忽悠白不忽悠谁不忽悠?

新华社近日发文称:“辽宁省通过发展县域经济,用新兴产业的增量‘对冲’传统产业的存量, 44个县培育了47个工业产业集群,其中26个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可这47个工业产业集群到底效益如何?科技含量多高?有什么利税?有多少是虚张声势?有多少该捅破!?要打破“忽悠”,就绝不能再“官官相护”!

2、必须狠挤统计中“忽悠”的水分。有位社会学家讲,一个人的单位地位,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家庭地位。在辽宁公务员家庭构成,凡回家就做饭的男人,首推统计局。这单位为啥不招老百姓待见,因统计的数据很多都是忽悠。

李总理看了东北的经济数据很“揪心”,可就这“揪心”的数据,还有多少水分?用“李克强指数”以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结合辽宁上半年的投资增速-13.3%,房地产投资增速为-2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为7.5%,为全国第26位来查证。。有专家直言:“东北的经济已出现完全造假经济。GDP完全是负的。”那么,真实的GDP是多少?恐怕没人知道。媒体对东北经济的总结,就两个字:“塌陷”!

再与山西来对比,比塌陷本身更可怕的,是后劲不足。山西是内陆省份,“一煤”独大,官场一坨一坨的塌方式腐败,如此情势严峻,山西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还抓辽宁垫底。且太原GDP同比增长8.58%;全省实现各类融资2530.23亿元,同比多增395.82亿元;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11.7亿元,增长12.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等,山西的各主要经济数据,让人能看到希望,而辽宁的增长动力在哪?有哪个数据是亮点?

3绝不能文过饰非的继续“忽悠”。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是直面,还是粉饰?就在今年的9月底,辽宁有的领导在介绍全省经济形势时,还找理由开脱:今年的增速全国倒数第一,主要因去年中央让“挤水分”,辽宁实事求是的一挤,挤大了,马上就要走出低谷云云。可辽宁的经济增速连续四年下滑,是“挤大了”?辽宁的人口多年全国唯一负增长,是挤大了?到沈阳世界顶级的恒隆商厦等看看,上万平一层楼面看不到一个顾客,这是挤大了吗?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和地方债风险无任何改善,如何走出低谷?只能说是 “水分”,还远远没有挤够!

报载:“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卢松说,不少人听了东北下滑的数据确实有些担心。但到辽宁来看一看,百姓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这是我们的底线,更是战胜困难的底气。”讲的多英雄豪迈!可什么叫没受多大影响?卖儿卖女才叫受影响?辽宁最低月工资的最高标准只与倒数的黑龙江、青海、海南比肩,老百姓没一直勒紧裤带生活?“六普”全省家庭平均人口为2.78人,比全国每户3.10人少0.32人,辽宁的老百姓穷的连“一孩”都生不起,要断子绝孙了,还叫没受多大影响?这样的忽悠,还是少来吧!

总书记一上任,对全国的经济形势都有“底线思维”:“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作为辽宁省委省政府可有“底线思维”?而说假话的忽悠不除,辽宁只有继续塌陷的可能,而绝无振兴的前景!

建言之二:让百姓参与科学“会诊”

总书记对振兴东北要:“精准发力”。前提就要精准把脉,这才能避免徒劳无功,才能避免南辕北辙,才能避免错过良机。可要做到精准把脉,就要让群众有振兴的话语权。

1、不能只有专家才有“诊断权”。对振兴东北,一直由专家学者和权贵官僚垄断话语权。仅辽宁就不断请国际学阀来指点迷津,请国内名流来研讨对策,请省内精英来指点江山。他们没少下诊断、搞设计、配药方等。不讲“实践第一”吗?辽宁走到这步田地,至少说明他们出的几乎都是馊主意,甚至“误诊”地出了很多害人的,犯颠覆性错误的主意。

今年上半年围绕振兴东北的各种研讨会也开了不少,专家们基本还是“三高一低”的老调重弹:国有经济占比高、重工业占比高、二产比重过高,三产占比较低。可如此诊断下了30年,为什么越调整越畸形?若连因何“不举”都没闹明白,如何能开出振兴良方?

现在除央企外,辽宁地方国企占比还高吗?还继续卖吗?可辽宁有本事把央企制造战斗机的沈飞、制造核潜艇的渤海造船卖掉吗?而且,这一轮振兴一个极其重大的不同,就是拒绝私有化,还要拒绝“各种私有化”。谁想卖,都不行!

2、应让百姓广泛参与“病情”会诊。习近平首次以总书记身份一亮相,在其发表的千字文讲话,就19次提到人民。还特别强调:人民的希望,就是改革的方向!可自改开以来,辽宁振兴了30多年,咋从来没听到百姓,尤其是工人们对改开的发声。老百姓只能是“鸭子听雷”,只能处在被改革状态?当年振兴鞍钢,那是以孟泰为代表的工人阶级振兴了鞍钢,而现在的振兴,怎么如此恶劣地排斥工人?而东北的振兴,一定是人民的振兴,一定是以人民为根本动力的振兴。而辽宁省委省政府要虚心听取百姓直言振兴:

一要将“病情”的真相告知百姓。振兴东北的专家会诊会,都快成一种“会议经济”了。可东三省,特别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可曾开过一个百姓座谈会?东北的振兴,人民群众无疑应有知情权。现在辽宁经济下滑到如此严重程度,可老百姓听到的都是赞美“皇帝新衣”。真相不明,又如何能下诊断?92日,辽宁省召开老干部经济形势通报会,可从那篇空洞无物,连一个数字数据都没有的,发到全国新闻媒体的概念化通稿,老百姓啥也看不明白。而不敢直面问题,何以能振兴?而不告诉人民,人民怎么去支持振兴?历史的经验证明:凡是害怕人民的,都是没落和垂死的!

二是要有能听“刺耳声音”的雅量。现在辽宁的省委书记和省长,能听到多少问题反映?就是听到那点问题,还经反复过滤和包装。老百姓和一般干部就省省吧,即使是省政协一些有识之士,想反映点重大问题,省政协敢送交省委书记和省长吗?所能反映的,都是不疼不痒的皮毛之痒。楚灵王好细腰,因“上必好之,下必行焉。”辽宁之所以有这样能忽悠的官场文化,省委书记和省长从自身该做何检讨?

人民直言振兴,难免忠言逆耳。不奢望省委书记和省长能在什么民主的气氛中工作,就算有点雅量,也应围绕“不听赞美,专听刺耳”,做到“三个带头”:带头到群众中间,带头听取群众意见,带头汲取逆耳忠言。若省委书记和省长讨厌听“忽悠”,带头听“刺耳”,“忽悠”还有什么市场,“忽悠者”还有什么前途?

振兴辽宁的思路,必须来自“顶天立地”。所谓的“天”,就是中央提出振兴东北的重点;所谓的“地”,就是辽宁的“地气”,就是多听听老百姓的声音,多集中老百姓的意见。老百姓皆言振兴之日,才是辽宁真正振兴之时。

建言之三:要制定出科学的振兴规划

科学的规划,是振兴的蓝图、规范、依据、方向,甚至是刚性的法规。没有科学的规划,就绝没有科学的振兴。在中央以往的两轮振兴东北中,辽宁也曾做过振兴规划,可为什么走到如此艰困,至少有四个原因:一是振兴的规划缺乏科学性:二是振兴的规划缺乏连续性;三是振兴的规划缺乏全面性,四是振兴的规划缺乏制约性。汲取前车之鉴,这一次的振兴规划制定,必须突出四大特点:

一要突出方向性。方向,决定一切。方向,也是规划的灵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华网917日发评论《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各种私有化》,文中特别强调:“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精神和要求上来,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私有化、‘去国有企业’等错误观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努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里作为振兴的方向,就是拒绝私有化,还反对“各种”私有化!东北、特别是辽宁的振兴,再像以往卖国企根本行不通,那么,借鉴什么模式发展,这直接关系振兴的方向:

“重庆模式”当鉴。内陆省份的老工业基地重庆,既无资源依托,也无地缘优势,“重庆模式”的5点经验,更适合辽宁效仿。上半年,重庆GDP增速达11%,在31个省区市排名第一。投资、出口和消费齐头并进;企业利润仍保持高增长;三产产值大于二产;房地产投资占比下降,只占全国投资平均水平25%;实体经济占据大半壁江山,现重庆仅汽车产业集群、电子产业集群,就占据重庆经济的半壁河山。

“鲁尔模式”当鉴。德国鲁尔地区经济转型模式成功,最值得称道之处,就是几十年如一,持之以恒的围绕产业升级成功实现转型,既没有大规模裁员,让重化工业人才大量流失;又没有另起炉灶,走入用做方便面、做衬衫等“一乡一品”,来替代鲁尔重化工业地位的邪路歧途。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有强大的重化工业来支撑!

“淡马锡模式”当鉴。新加坡政府财政部100%控股的淡马锡公司,对国有资本经营的方式,被称“淡马锡模式”。其有两点最值称道:一是高效、优质、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是新加坡经济起飞的根本和发展后劲强势的根源;二是让新加坡国企一枝独大。淡马锡控股公司把持国民经济主要命脉---直接掌控23家企业,间接控制2000余家企业。新政府整个拥有或国有资本控制的企业,占比经济份额达60%以上。

“俄罗斯模式”当鉴。普京一上台,坚决摒弃私有化“休克疗法”,分“五步”重新国有化:停止私有化,保留近万个国企;狠狠打击富豪寡头,要“把寡头作为一个阶层消灭掉”;伴随大批垄断寡头入狱及追逃,大规模重启国有化,夺回一大批涉及国家命脉的企业;确定1063家国有战略企业,并立法规定:政府无权对其私有化;政府从订单、资金、技术、垄断、税收等大力扶持国企。现俄罗斯共有9222家国企,所垄断的石油、天然气、军工,占比俄经济总量50%以上,再加其他国有经济成分,国有占比俄城市经济总量至少60%以上(农村80%集体农庄)。

二要突出全面性。如果把东北经济问题简化为经济增幅下降,那以目前官方的资源动员能力,沿袭东北振兴老路,扩大投资规模,投入更多的土地和矿产资源,经济发展数据很容易上去。但最终后果则是继续扼杀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样的经济增长,几乎是饮鸩止渴。

所以,新一轮振兴东北要避免拔苗助长,就必须突出规划的全面性--全面振兴东北的规划。以往的振兴规划也做了很多,就拿20032010年的振兴规划,辽宁省的各部门、各市五花八门的规划,都是单讲经济振兴的规划。对人口的再生产,居民收入的再消费、教育的人才培养、文化产业的发展等,都只字未提。可没有全面的振兴,绝没有东北的经济振兴。或者说,只有调动和激活各方面的要素,加长各方面的“短条”,东北的经济才能振兴!

三要突出长期性。鲁尔转型了30多年,但那是接力转型,是坚持一个蓝图转型,是成功不必在我的转型;东北也转型了30年,却一任一个规划,都想成功在我,30年简直是浪费和错过。现在有中央大员对东北振兴又立下“军令状”,可正如一句广告词说得好:别看广告,看疗效!拿不出科学的,能顾眼前,又管长远的,有东北振兴特色的规划,那些“军令状”都是瞎说。曾在总书记面前立“军令状”:“三年不从根本上治理好北京污染,提头来见”的北京市委书记,三年早过去了,提头来见了吗?

东北的振兴,绝不是简单地加快经济增速,想在三五年就实现振兴,那是形而上学猖獗。以往东北振兴的教训之一,就是急功近利。所以,振兴东北一定要有长期规划,因有些问题只能通过长期努力才能解决。如,辽宁是中国唯一人口多年负增长的省份,这已同经济增速放缓、财政税收减收,并列为振兴三大难题。可生孩子能急功近利吗?就是辽宁敞开了随便生,有多少愿生“二孩”?搞计划生育可将妇女抬到医院动刀,生孩子能将妇女抬到医院配种?而生孩子后的一系列问题咋解决,孩子成为劳动力,不需要近30年?至于一个科研成果转化,并形成产业规模,这能是朝夕之功?

四要明晰阶段性。看看辽宁省各部门、各市制定的20032010的振兴规划,几乎大而华之的将振兴的有关经济项目一列,都没明确出长中短期目标,全是推着干。这样的振兴计划,怎能没随意性?为此,新一轮振兴计划,必须明晰的振兴阶段性。因振兴光有长期目标,百姓见不到眼前成效不行;但光顾眼前成效,不抓长期目标,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也不行,所以,制定的振兴规划必须要长中短期目标相结合。

在明晰了各长中短期目标后,省委省政府,包括各部门,对各项振兴工作的进展,都要标出时间节点,都要落实责任,都要倾力推进,都要协同推进。只有让规划有刚性制约性,有具体操作性,才有不可替代性,才有强力推进性!

试问:辽宁现在有新一轮的振兴规划吗?!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