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尼安德特人之死

火烧 2010-12-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尼安德特人之死与古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冰川期与间冰期对远古人类生存的影响,强调人工取火技术在北方生存中的关键作用。

尼安德特人之死  

   

——再说古气候变化对远古人类的影响  

   

   

1、在冰川期远古人利用多次间冰期多次北迁  

   

在第四纪冰川期(距今160万年—距今1.1万年)之间,有多个间冰期,间冰期也就是间暖期。间冰期或间暖期,一般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温度升高期,温度升高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就是适宜于人类生存的温暖区向北推移,南方古人利用温度的升高导致的温暖区北移的有利时期,把生活圈向北推移。由于冰川期之间的间暖期是多次的,这种向北推进和向南回归一样也是是多次的(由间冰期的次数决定,在第四纪冰川期,远古人类由南向北的推进,至少有4个时间段)。  

远古人随间暖期向北方的推进,是一个很危险的举动,因为随着冰川期的再次到来,远古人会有灭族之灾。  

华夏先古人能在北方生存下去的唯一支持,就是“火”,有“火”就“活”,无“火”就“祸”,要么南迁,要么灭亡,而只有人工取火技术,才是火不灭的最大保证。  

其他人种,也不可能例外。  

   

2、人工取火的重要性  

   

在寒冷的北方生活,懂得利用和保存自然火,往往是靠不住的,如果火已经熄灭而人类又不知道人工取火技术的话,冻死就是唯一的结果,因为在已经生活在冰期的情况下,人类选择南返就来不及了。这就不断促进了“火种保留技术”的进步,而且促进了“人工取火”技术的发明。  

在中国,蓝田人、北京人等们都是利用多次冰川期的间暖期推进到北方的,间暖期的之间长短,决定了他们在北方兴盛的时间长短。但这些远古猿人,终究最后在他们所生活的区域消失了,原因就是因为冰川期的再次到来。  

从考古看,这些远古的北方猿人,都不会人工取火,而只会利用自然火和保存自然火,但仅靠利用自然火和保存自然火,是不够的,并不能确保人类能够在寒冷的冰川期内在北方能够生存下来——他们的结果,很可能是冻死了。  

但远古华夏人都冻死了吗?非也,因为中国还有南方,跟非洲有南方一样。而欧洲,是高纬度地区,无论在冰川期间的间暖期内温度有多高,欧洲一样会比非洲的南方、中国的南方温度低,属于寒冷地带。欧洲的南方,就是西亚,远古人类,在欧洲,没有适应的回旋余地。  

而山顶洞人却不一样,测定结果表明,山顶洞文化年代应介于距今2.7万年左右至3.4万年左右之间,中学历史教科书取了一个中间数。人类学家根据新的测定数据推断,早在2.5万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已缝衣御寒,用穿孔贝壳满足审美要求,并实行埋葬死者,撒赤铁矿粉的原始宗教仪式。  

研究人员说,在距今4.4万年至2.8万年,地球上出现了一个较为温暖的亚间冰期,而距今3万年则是这段亚间冰期的最高温期(这就解释了山顶洞动物群化石中为什么会有果子狸、似鬃猎狗等热带和亚热带林栖和林缘栖动物,而不含华北地区晚冰期常见的披毛犀、猛玛象等喜寒动物等疑问考古证实)。山顶洞人是利用东亚最后一个间暖期进入北方,在距今2.8万年前后,冰期再次降临时期,山顶洞人在距今1.8万年前,已经能够使用人工取火技术了——所以,他们能够在随后到来的冰期在北方生存并发展。  

可见,山顶洞人已经是很高级智力的智人了,他们不可能来自欧洲,因为智人在3.5万年前才来到欧洲,怎么又可能在6万年前来到中国南方呢?。  

   

   

3、尼安德特人的灭亡  

   

欧洲的尼安德特人,也逃不脱以上的命运。尼安德特人生活在约20万~3万年的欧洲、近东和中亚地区的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已经能够制造使用复合工具、具有狩猎能力及丧葬等习俗。尼安德特人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从20万年前开始,他们统治着整个欧洲和亚洲西部,但在2.8万年前,这些古人类却消失了。

一些人类非洲起源学说的人,没有办法越过尼安德特人这个障碍,解释他们来自非洲,灭亡于于距今15万年前崛起于非洲的智人(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

说尼安德特人来自非洲,是为了维护非洲起源说——一切人类都来自非洲,尼安德特人人怎么能例外?尼安德特人灭亡,也是为了维护非洲起源说——尼安德特人不灭亡,他们岂不也是人类的祖先?如同中国的远古人被冻死而无视中国还有广阔的南方适应于远古华夏人生存一样。

尼安德特人来自非洲,我是同意的。因为欧洲其实就是非洲和西亚共同的地理北方,在间暖期,非洲远古人向北迁徙,就只好来到欧洲。也许距今20万年前,有一次间冰期,非洲远古人一部离开非洲,向北迁徙到了欧洲,在此时已经温暖湿润的欧洲生活下来,并一直发展到了距今2.8万年前。但尼安德特人的消失,肯定不是被智人全部消灭或全部同化了(部分消灭和部分同化是可能的)。

那么,尼安德特人为什么会消失呢?据研究非洲起源者们研究,“现代人”从15万年前在非洲出现,3万5千年前才到达欧洲,大概在5万年前离开非洲,尼安德塔人与现代人形成种系发生上的平行系群。可见,尼安德特人已经应付天气变化有几十万年了。但尼安德特人,可能会利用自然火和保存自然火,但却不会“人工取火”,所以在欧洲最后一次冰期来临时,可以用自然火对付一段时间,却不能持久应付越来越严重的寒冷气候。不会人工取火,就是人种思维的局限性了——可能,尼安德特人智力,一直原始初级水平,没有进入到抽象思考(总结和推理)的水平,所以没有发明“人工取火”技术。  

而所谓的智人,可能是在进入欧洲末次冰川期到来之前(距今3.5万年)欧洲后,为适应欧洲越来越冷的气候环境,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而这种“人工取火”技术,是一种神秘的可以保密的技术,进入欧洲的智人很自私地对尼安德特人进行了“人工取火”技术封锁,愉快地看尼安德特人在寒冷中消亡。  

所以,无论是什么理由,尼安德特人,就是因为没有掌握“人工取火技术”,在寒冷中,随着一个一个洞穴中的火堆的熄灭,被冻死二灭族的。  

从非洲迁徙而来的智人之所以能够在很冷中生存下来,是因为他们的智力使他们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而这些自私的智人,没有给予尼安德特人学习人工取火技术的机会。  

   

4、距今1.1万年开始的华夏古人迁徙的背景  

   

“人工取火”实际有两种方法,一是钻木取火,二是燧石取火,只有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华夏先古人才在北方站住了脚,世界其他人种也是一样。在中国大地上,这样就形成了古华夏大地上的南部族群和北部族群,即古华夏人种北支(GH.B)和古华夏人种南支(GH.N),他们具有相同的起源,在原始的语言中,他们开始称火为“华”,后来称“太阳”为“华”。在古华夏人种南北分化后,北方以火和蛇崇拜为基本崇拜,南方以日和鸟为基本崇拜。  

有了人工取火技术,人类才有在寒冷的北方生存下去的理由。  

中国人的自然迁徙,先是气温升高导致由先古华夏人由南向北进行了多次扩展,后是由于气温下降导致由人口由北向南的退缩和北方人口的消亡,直到人工取火技术发明出来,华夏远古人才能在北方坚持下来并发展成股华夏人种北方支,但因为在人适应了北方环境后,尽管能生存下来,但受气温的影响,北方人口发展非常缓慢。  

在华夏国家政权建立后,人口的自然流动就开始消失,主要表现为政治性迁移。北方人口的南下,都是在政权建立后在北方气温更加下降时期发生的。正因为气温低,北方人变的身材高大,体质比南方人强壮,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北方族群人口稀少的弱势,在北方气温下降时期,成为了北方族群南下的资本。所以只有在有政权组织的情况下,北方族群才能对南方族群形成威胁。  

在第四冰期的最后一次冰川时期(距今2.8万年—距今1.1万年),大陆远远地深入到现在的海洋区域,渤海只是一个内陆冰湖,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是连接在一起的,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台湾群岛是连接的,而且台湾群岛和福建大陆是相连接的,黄海也是一个内陆湖泊,先古华夏人的生活区域是极大的。  

从距今1.1万年开始,地球气候再次进入到温暖期。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冰川融化,雨水不断增加,洪水和海浸导致先古华夏人生活区域萎缩;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温暖区逐渐向北推移,在距今1.1万年开始到距今9000年,温暖区逐渐向北推移到长江流域,在距今9000年开始至东晋,渭水-黄河流域,成为了华夏古人最好生活带。  

在第四纪冰川期结束后,至少在距今1.1万年开始,最早迁移的南人,是岭南以南人群,他们是沿沿海的方向向东北方向迁移,由于人口少,到达吴越地区时,没有对吴越地区的原居民产生大的影响。他们可能是矮黑人。在华夏人种中可以忽略不计。  

华夏人种的发源地,在泛长江上游中下地区,包括云南金沙江流域、长江三峡的鄂西地区、湘西地区、云贵北部地区,这里有着非洲一样的可以诞生智人的环境,。所以南人的来源,也在长江上游地区。  

南人开始北迁,分三条线路,西线(GH.N.X),中心区域是金沙江云南段,向西北(距今9000年进入渭水上游天水一带)和东北(距今6500年左右到达湖南澧县一带)两个方向迁移,都是为了避开四川古海(我认为四川在距今5000年左右是古海或沼泽)。中线(GH.N.Z)、中心区域是两湖地区,沿汉江古低谷向北迁移,距今9000年到达河南贾湖地区。东线(GH.N.D),中心区域是吴越及沿海地区,沿古吴江低谷地带和沿海向北迁移,到达淮水及山东。  

山东的地理环境是变化的,在第四纪冰川末期,它与大陆相连接,随着冰川的融化和降雨的增加,山东与河南地区、河北地区之间逐渐变成沼泽,在帝颛顼时期,海浸爆发,华北平原和豫西至江淮之间的广大地区,被海水淹没,大海直太行山西麓,境豫西平原直接江淮,留山东半岛远离大陆处于大海中(同现在的台湾和海南岛一样)。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说的就是颛顼和共工战争时期,发生了海浸,发生的地点就在华北一带。所以,山东一段时期是岛屿。  

  (本人网易博客http://chutianguke.blog.163.com/)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