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超越意识形态”的《第二世界:大国时代的全球新秩序》
节前去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不新不旧,2009年9月第一版的。前言加后记、跋和参考文献一起,将近500页,够厚,春节假期就靠它了。再一看,还有高贵的吴建民同学的推荐,于是决定借之,一看个究竟。
吴同学在开篇的序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值得注意的是,卡纳在书中一再强调大国之间进行合作的必要性,这个观点超越了意识形态,与那种鼓吹建立“民主联盟国家”的观点是不一样的。”这段话也作为该书封底的内容之一,被放在了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等人的推荐词之上。再看看作者帕拉格·卡纳(Parag Khanna):该书中简介为新美国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并负责该基金会美国战略研究课题下的全球治理倡议。曾经是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员,并供职于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和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2007年出任美国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特种作战部队的高级地缘政治顾问。为《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等全球知名报刊撰写过稿件,并曾做客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半岛电视台及世界其他媒体的节目中。已经游览了近100个国家,并取得了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会员资格。显然,用咱们老祖宗的话一言以蔽之就是:帕拉格·卡纳既读过万卷书,也行过万里路,不是书斋里的秀才或者荒野上的莽夫。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吴建民同学见识过的帕拉格·卡纳,是如何“超越意识形态”的。
首先,帕拉格·卡纳毫不掩饰地鼓吹文明虚无化和文明无用论。在帕拉格·卡纳的中文版自序里,他开门见山地将指出,“首先,帝国的兴衰是历史的根本特征,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也依然如故。”在全书中,帕拉格·卡纳一直在努力塑造,并试图让读者(自然也包括美国曾经的对手——俄罗斯和日本读者)接受其他所在的已经是带头大哥的美帝国、他时而吹嘘时而蔑视的欧盟帝国,以及目前西方尤其是美国所谓主流砖家肤浅意识里的中国帝国这三个“全球优秀模式的代表”的新帝国。他并且认为:几千年来,帝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实体,塑造世界政治的是“帝国间关系”(Inter-Imperial relations),而不是国际和文明间的关系【吴建民中文版序】。仅仅这个两个观点就足以让稍有思辨能力的读者产生疑惑:无论是所谓G3共管世界,还是文化虚无论、文明无力论,不正是西方帝国主义数百年来一直鼓吹的种族优越论和弱肉强食论的新变种么?!帕拉格·卡纳没有让我们失望,在全书的五部分——西方的东部、心脏地带、门罗主义的终结、追寻“中东”、亚洲人的亚洲当中,不仅到处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而且在用其旅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影响行文的过程中,也一直贯穿了他试图塑造和强化的帝国决定论、帝国主导论的殖民霸权意识形态。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
1、【前言,ppXVI】然而,就在世界变得日益非美国化(non-American)的情况下,仍然经常有不为人知的地方突然出现在美国媒体的头条新闻中,美国人对于这些地方的态度反映了地理和历史上的一种深层次疏忽。
2、【导论,大国间关系,ppXXVIII】就算按照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说法,世界会变成平的,即实现完全一体化,也不可能消除这种经济和政治等级,以及导致冲突的不公正感,因为从根本上说,地缘政治和全球化受的是同样两种力量的支配:恐惧和贪婪。目前的相互依存确实是一张网,但上面有多个蜘蛛。
3、【导论,大国间关系,ppXXXIII】一个国家支持还是反对全球化,往往取决于政权掌握在谁的手里。伊朗当局对全球化极尽敌视之能事,因为它害怕反对派借此壮大起来进而威胁其统治;而正是在方兴未艾的全球化大潮中,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恢复了前苏联以前的,或者说新的国家认同;一些第二世界社会,如墨西哥和黎巴嫩,之所以能够苟延残喘,完全得益于遍及全球的海外侨民汇往国内的现金。
4、【第1章,布鲁塞尔,新罗马,pp7】然而,从摩尔多瓦到阿尔巴尼亚再到阿塞拜疆,这些百废待兴的后共产主义国家要取得入盟资格,绝非仅仅更新一下形象即可:它们必须采取具体行动来内化欧盟的法律和规则,这些法规在欧盟的新睦邻战略(New Neighborhood Strategy)中都有明确的要求,是一个涵盖军事、经济、治理问题的有机整体。欧盟官员以和风细雨的方式,向未来的民众灌输富含缩略语的欧盟语言,把这些桀骜不驯的邻居变成了建设性的成员。
5、【第2章,俄罗斯的衰败,pp14-15】从雕像上看,列宁满怀信心地挥着胳膊,看上去具有不可动摇的钢铁般意志,但这种无畏却酿成了悲剧。一个世纪以后,普京依然延续着列宁的这种传统,以直觉而非制度统治着摇摇欲坠的俄罗斯。①在2005年披露内幕之前,安德烈·伊拉里昂诺夫一直是深受普京宠信的顾问,他冒着极大的风险公开说,“俄罗斯已经不再是政治上自由的国家”。独立媒体、反对派和司法都已经被阉割。智库曾经向克里姆林宫的前共产党官员提供政策研究报告,但正如莫斯科的一位政治分析家在他的破旧办公室里发出的哀叹:“事实上,我们目前从事的这些平凡工作意义非同寻常。”
然而,事实证明,从乌克兰到科索沃再到车臣,对于欧洲的能源安全、反恐和人权目标来说,俄罗斯在拆台而不是补台。
普京为推销“俄罗斯方式”奔走呼吁,并大力扶持民族主义的青年信徒,但依然有许多俄罗斯人希望欧洲加大这种干预力度,普京的所作所为未能堵住他们的嘴。俄罗斯的富豪们心甘情愿地为“伦敦格勒”和柏林的经济贡献力量,流亡在那里的俄罗斯寡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就公开呼吁人们发动政变推翻普京政府,这进一步从人才和资源两个方面削弱了克里姆林宫的统治基础。
6、【第3章,乌克兰:从边界到桥梁,pp19-20】乌克兰与俄罗斯一样刮起了资本主义的春风,第一次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利奥尼德·库奇马总统领导的政府实行的不是西方式自由民主制,而是更像中亚的柔性极权主义,它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会举行透明的选举,那就是通过舞弊和操弄而胜券在握的时候。④然而,欧洲和美国的情报机构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高超的技巧。它们将触角伸进库奇马给予议会和民间反对派的一线生存空间,并通过一家刚刚创办的自由媒体,将各自为政的乌克兰海外侨民和学生团体组织了起来,为反对派大规模的公众示威活动大开方便之门。
7、【第4章,巴尔干:东方问题,pp28、34】然而,在前南斯拉夫,这个巴尔干的心脏地带,冷战后的民主孕育了一种准独裁制度,它造成的种族-民族冲突使该地区四分五裂,欧盟对此却束手无策。
“没有一个像乔治·索罗斯那样富有博爱精神的教皇光顾此处。”一位人权激进分子唉声叹气。对于许多塞尔维亚人来说,用欧洲的实用主义取代受虐狂般的民族主义是一种必然选择。
8、【第6章,高加索走廊,pp53】事实证明,由于它自己的帝国也已经支离破碎,俄罗斯更善于肢解它以前的共和国,而不会经营一个真正的独立国家联合体。俄罗斯把高加索国家称为自己的“公寓”:当它推行惯用的“分而治之”大战略遭到挫败时,可以继续到这里来把脏衣服清洗干净。俄罗斯首先挑起冲突,然后乘机进行干预,声称它是唯一能够将这些吵架的孩子拉开,进而使他们相安无事的国家。为了打破这一怪圈,西方国家的新战略是孤注一掷,将高加索国家从俄罗斯的卵翼下解放出来,直接变成欧洲的“近邻国家”。如果这一战略能够成功,高加索国家就有望从第三世界中解脱出来,西方的能源安全也很有可能得到保障。
......从中不难看出,被吴同学飘扬的所谓“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帕拉格·卡纳,毫无疑问是一个深受布鲁金斯美式意识形态狂热症感染的帝国传教士。他所做的,除了帮助摇摇欲坠、声名狼藉的美帝国和西方意识形态辩护外,就是在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人民崛起和觉醒的过程中,继续打拼其“西方化”的“全球化伟业”。
其次,帕拉格·卡纳毫不掩饰地鼓吹霸权合理论。而这种霸权和理论显然是其鼓吹的文明虚无化和文明无用论的必然结果。在中文版自序里,帕拉格·卡纳指出“其次,权力最怕出现真空,这是本书阐述的第二条真理。”在堆砌了对“理所应当”的美国霸主地位衰落、欧盟和中国“填补权力真空”的耸人听闻描述之后,帕拉格·卡纳终于急不可耐地端出了他的解决方案:
“我的观点是,美国、欧盟和中国(也许还包括其他大国)之间经常进行对话,将比一味地强调发挥联合国甚至安理会的作用更为有效。我关注的是世界上领先国家之间的共识和采取行动的效率,而不是历史上形成的现有制度的惯性。
很显然,这种蔑视和诋毁全球100多个主权国家、踢开联合国这一目前全球最大最重要最权威的多边协调与磋商机制,而追求圆桌骑士式的密室交易、垄断世界的孤立主义立场和单边主义的霸权思维逻辑,则与我们渐渐听说和了解的美国骷髅会、共济会、光明会、圣殿骑士团一样,同样是非常典型的盎格鲁-萨克逊式的宗教-金融-军工-贸易寡头秘密集团的唯一思维、唯一手段和唯一归宿。尽管帕拉格·卡纳也承认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上的愚蠢决策,承认不断扩大中的欧盟并不是像英国那样听话的小伙计,承认中国绵延数千年的独特文化和治理模式以及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很难被美国肢解,但全书中随处可见的对迎合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第二世界国家的洋洋得意、对拒绝西方尤其是美国干涉和颠覆的第二世界国家的谩骂污蔑,却一览无遗地曝露了帕拉格·卡纳所服务的公司老板的国家性质与阶级性质。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角度,端谁的饭碗替谁说话。尽管帕拉格·卡纳也不时把类似环保、生态、法律、制度、住房、医疗等充满“普世”味道的词语穿插在书中,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词语不过是帕拉格·卡纳夹带和贩卖西方价值观私货的道具而已。
再次,当然,瑕不掩瑜,帕拉格·卡纳的第二世界还是暴露了美国精英幕僚机构的一些想法。我们也不指望浸淫在西方意识形态情绪浓厚的基金会游戏中的帕拉格·卡纳,会把美国的利益置于全球之下。恰恰相反,帕拉格·卡纳在本书的【跋,pp394】中露骨地写道:“美国的利益实在是太重要了”,“只要美国既有战略眼光又能相机行事,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地缘政治变迁完全可以为美国的利益服务,”并提出了美国“为逐步形成一个更大胆、更连贯、更有效的大战略”,而应当采取的五个方面的步骤:
第一、话语表达,要大谈特谈全球而非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
【这一点非常具有欺骗性,因为当前的所谓全球化的定义权、解释权、修改权和舆论权,绝大多数掌握在被美国的意识形态全面主导下的西方。正是基于赤裸裸的美国化即文明化、先进化、世界化、全球化当前处处碰壁的窘境,才促使帕拉格·卡纳改弦更张,抛出了这个“创新”和包装后更隐蔽、更隐晦、更“普世”的、也似乎更易于接受和渗透的概念。桂花评】
第二、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当更加积极进取,甚至可以实现“五角大楼化(Pentagonize)”,手段是增强地区“小伙伴”的实力,并向主要的地区组织派驻大使。
【只要我们回想一下2009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加大侵犯中国南海主权的行为;在新加坡和河内的年度香格里拉防务对话、亚太防务论坛等场合中,盖茨及希拉里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挑衅;插手东盟、日本、南朝鲜、印度、巴基斯坦、中亚事务围堵中国;挑唆印度并制造所谓中国珍珠链战略和海外军事基地等新的中国威胁论;包道格继续散布军售中国台湾省和所谓“与台湾关系法”的“合理有效”;阻挠欧盟取消对华高科技和军售;等等等等,虽不能说帕拉格·卡纳影响了华盛顿和五角大楼的最终决策,但从这个军事化的外交路线、掺沙子的新殖民主义手法、挑灯拨火的纵横联合、栽赃陷害和恶人先告状的威胁套路的实施过程中,完全看得到帕拉格·卡纳上述建议的影子。桂花评】
第三、强化外交活动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外交-工业复合体”(Diplomatic-industrial complex)的作用......绝不能将希望仅仅寄托在政府身上,这也是“美国国会所无法做到的”。
【还记得《货币战争》么?如果忘了的话,那么奥巴马政府已经出笼的“量化宽松政策”总该记得吧,现在全球关注的是:美国利益至上的这个邪恶帝国,打算什么时候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来损人利己、赖账走人。无论是石油还是黄金,无论是美元霸权还是信用评级,无论是孟山都还是波音,帕拉格·卡纳欲言又止的所谓“外交-工业复合体”不过是把西奥多罗斯福时代屡试不爽的武器拿出来重新装饰、再用一遍。也正是这些披着“独立”企业外衣的金融-军工寡头组织,为各个时期的美帝国带来了堪比第二国务院的“国家利益”。桂花评】
第四、美国国会能做的,是当美国引进外国资金修复破旧不堪的基础设施,为创新创造条件的时候,既要维护美国国库的稳定,又要有效地防止保护主义的抬头。
【很显然,帕拉格·卡纳看到了好战、贪婪和无度借贷与消费的美国日益糟糕的基础设施影响了至高无上的“美国利益”。但帕拉格·卡纳所谓防止保护主义抬头的表述显然过于虚伪。事实上,美国是全球保护主义——不单单是贸易保护主义——最肆虐、最严重的地方。尽管有孤立主义和自私自利的优良传统,但帕拉格·卡纳笔下要防止的显然不是美国对别国的保护主义,而是美国习惯于单方面认定的、所谓有损于“美国利益”的“别国对美国的保护主义”。与其说这是帕拉格·卡纳对美国滥发钞票、借钱过日子的某种恐惧和警告,倒不如说是对全球的谴责美国声浪进行的辩护和报复——帕拉格·卡纳紧接着说:“而且,虽然美元处于疲软态势,第二世界也从中获得了巨大利益,但外资充斥美国财政系统的局面不可能无限期地持续下去。美国必须对全球化进行重新定位,否则将有沦入第二世界的危险。”什么是重新定位?看看博主前面的评论就知道了。桂花评】
第五、美国必须与欧盟和中国组成一个三国集团,因为这三个国家的外交将为其他各方设定规则和条件。俄罗斯、沙特和印度等摇摆国家可以对全球议程施加影响,但只有三个超级大国才能对不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实施制裁。
【咱们中国的一些读者看到这里,或许会非常兴奋——美国啊,带头大哥承认咱了!咱不但可以制定游戏规则,还可以教训别国了,多牛啊!事实上,在帕拉格·卡纳和美国上层统治集团的意识里,就算是今天相对衰落的美国,也才是世界上可以制定游戏规则和教训他国的唯一国家。帕拉格·卡纳把中国和欧盟拉上,无非是展现出一种政治正确、天赋神权的样子。用句流行的词来形容,中国和欧盟都是“被大国”了。不要小看这种架在炉子上烤的捧杀,俄罗斯和日本都曾尝过风光,也正在品尝神话破灭后的小兄弟滋味。实际上,对于美国这个近300年来一直图谋独霸全球的乌合之众国家,其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和挑衅反倒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给中国戴高帽子、鼓吹中国责任论、中国发达论、中国超越美国论背后唯美国利益至上的不择手段。而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国内洋奴和汉奸佛龛众多的当下,更需要中国涌现出更多立场坚定、视野宽阔、思维深邃的读者。桂花评】
在兔年春节的声声爆竹和朵朵璀璨的礼花在夜空下的交相辉映中,我合上全书,再回想吴建民同学高屋建“瓦”的推荐,我忍不住笑了。好一本“超越意识形态”的洋大爷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