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危机责任争吵背后中美需要超理性

火烧 2009-02-05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分析中美在金融危机中互相指责的现象,指出双方经济失衡互为因果,强调超理性合作的重要性,探讨中美经济深度依赖关系及未来战略对话的必要性。

刘煜辉:危机责任争吵背后中美需要超理性
 
 
   [2009-2-4 3:03]  《每日经济新闻》


刘煜辉(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专家)

    危机还在继续深化,混不下去的时候就开始指责别人、推卸责任是华盛顿历来的习惯。保尔森指责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高储蓄助长了美国的过度消费和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中国的高顺差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犹如穷人把钱借给富人去赌去挥霍,富人搞出乱子了,输光了挥霍光了,反过来责难穷人为什么要借我钱。从道义上讲是让世人难以接受的,这叫“猪八戒倒打一耙”。

    对此,中国当然要进行有力的反击,美国的经济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的多重失误,对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反击归反击,中国还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取决于国内储蓄和投资的相互关系。中国的高储蓄绝不是个简单而孤立的事件,对应的是美国等盎格鲁-萨克逊国家的低储蓄,对应的是全球经济的失衡,反转过来也可以讲,没有美国的超低储蓄,也成就不了中国的超高储蓄。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甩不掉谁。

    最近十年全球经济驱动的模式就是如此,美国人只做消费,中国人做储蓄和投资。中国人把储蓄通过购买美国债券回流美国,让美国的房地产和股票水涨船高,极大的提高了美国家庭和社会的财富,这些财富再循环到消费市场,形成中国制造的订单又演变成中国的储蓄。所以你看到,美国财政赤字和他国际收支贸易的逆差,与中国的财政收入和贸易顺差也正好是对着的,两个之间在全球中间形成了循环。美国财政赤字的逆差怎么弥补呢?发债。

    在全世界指责美国人滥发货币的同时,美国人反唇相讥,你们为什么心甘情愿地买我那么多债,都是游戏中人,分得清楚吗。大家都知道这是恐怖的平衡,但是就像吸毒一样,没出事的时候,都不愿意主动改。因为这个循环中,所有的人都能得到暂时利益的满足。

    以石油输出国俄罗斯为代表的能源资源出口国,由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强劲的产能扩张推动,不仅出口大增,而且价格上升,分享了全球化的红利。这些都是大家不言而喻的事实,这个均衡是在二战以后从来没有出现的,这个均衡也表明了中国经济内外的非均衡是美国经济非均衡的结果,同时也是他的原因。两国经济的非均衡构成了国际资金循环的均衡,两国经济互为前提,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两个经济体现在这样的高度依赖性。所以,为什么是只有中美之间才能形成真正的战略层次对话,甚至有声音要求奥巴马要放弃G7的框架,应推动中美G2形成。

    这样的搭配给了世界经济最美好的5年,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美国最后一个餐馆服务生都能实现 “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时,美国的房价也就涨到了头,而且瞬间就寒透了全球。

    现在美国人开始存钱了 (去年10月份以来,美国的居民储蓄率开始快速上升),不再借你的钱来消费了,不再买你那么多东西了,意味着中国企业过剩产能必须在国内消化,而中国的老百姓又买不起那么多东西。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中国遇到的难题绝不是开动政府投资机器就能挺过去的,实质上是一个分配的体制问题。中国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现在很多人说,中国的高储蓄是令人羡慕的,是抵御危机的最大资本。但是我们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我们需要尽快改变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

    在未来数年中,我们会看到这个中美经济体一定有一个再平衡过程,美国高达72%的消费率,将会重新回归到1970年~2000年30年间的均衡区间65%~67%。中国的工业增长也会从20%以上的高位回到10%~12%。坦率地讲,中国转向内需经济体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储蓄率快速回落的过程。
 
 

相关文章

  • 社科报: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
  •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
  • 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
  • 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
  • 不是金融危机 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
  • 美国次贷重创重临 或达730亿美元窟窿
  • 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
  • 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
  • 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
  • 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