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毛泽东

火烧 2011-07-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毛泽东如何依据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进行革命与建设展开,分析改革开放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强调毛泽东实践符合马克思理论。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毛泽东  

——給老同学的信(26)  

老同学:你好!直到今天,我给你写了25封信,主要探讨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人们对此非常不理解!我为什么要紧紧抓住跨越“卡夫丁峡谷”这个主题呢?第一,是为了把我近三十年研究的中国资本进行总结。并以此证明改革开放的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中国社会来说是完全不需要的。第二,是为了证明毛泽东完全是按照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和建设理论,组织中国人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来无产阶级政权,并在无产阶级政权的领导下建设没有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的新社会。  

 马克思的跨越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告诉东方的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在欧洲的封建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在条件相同的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必然是按照《资本论》中揭示发展阶段自然进行的。问题是,在东方世界的土地公有制以及亚细亚所有制的条件下,是否也要按照西方国家那样走资本主义道路呢?马克思的指示是:这些国家不需要经过资本主义而要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马克思的判断不是空穴来风,不是唯心主义的判断,而是建立在中国和东方几千年的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的!这个判断和马克思对西欧的资本主义必然发展的判断一样是科学的判断,这个判断和哥白尼、牛顿、达尔文等对自然的判断一样是科学的判断!人们不理解这个判断,并不等于马克思的判断是错误的!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相信马克思的判断,就要问一问:这个政党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近三十年来我一意孤行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从中国的实际中抽象出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理论,并证明马克思的关于资本的理论完全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中国改革开放的劳动制度是雇佣劳动制度,中国改革开放的生产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用钱赚钱的生产方式。仅仅这两件实事就完全证明中国改革开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如果我们还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马克思认为中国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不需要经过资本主义就是我们的行动的指南!而改革开放偏偏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结论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马克思的具体的指示是相背离的!  

我之所以要不厌其烦地连篇累牍地探讨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就是为了认识毛泽东的革命和建设。我认为毛泽东的所作所为完全是按照恩格斯的指示进行的。恩格斯说:“不论在自然科学或历史科学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因而在自然科学中必须从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出发;因此,在理论自然科学中也不能虚构一些联系放到事实中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这些联系,并且在发现了之后,要尽可能抵用经验去证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首先,毛泽东在革命中,不是按照第三国际和斯大林的错误的指示(这些指示导致了中国创造的红色政权在江西的消灭,导致了中国的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损失了红军几十万人)而是按照中国的实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发动农民、依靠农民利用中国的地大物博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战胜了脱离广大农民的蒋家王朝!这个事实就是毛泽东按照中国的实际采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理论就是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现在恐怕没有人提出异议。  

其次,对毛泽东的建设,人们并不理解,并且错误地认为毛泽东犯了左倾错误!是这样吗?  

我认为毛泽东的建设主要是从三方面进行的:第一,继承中国历史的经验。第二,接受资本主义的成果。第三,和官僚及资本主义思想进行斗争。  

第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亚细亚所有制,虽然毛泽东没有这样说,但是土地公有制、农业集体化生产、农业和工业的结合、计划经济等等就是中国几千年亚细亚所有制的历史经验。所以毛泽东在建设中始终把历史的经验用到中国无产阶级的新社会的建设中。有人说,毛泽东把马克思的公有制、集体劳动、工业和农业的结合应用到中国的建设中,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反杜林论》所以,毛泽东是从中国的亚细亚所有制的历史经验中,是从中国广大的农民的实际利益中抽象出来的公有制、集体劳动、工业和农业的结合计划经济等等这些原则(理论、原理、法律等都是一样)。这些原则不是自然界和中国人民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中国人民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些原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由此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科学的理论!  

第二,接受资本主义的成果。  

  毛泽东是列宁主义的忠实信徒,在解放以后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纲领中,明确接受了列宁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规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和列宁不同的地方就是,列宁是把俄国的资源组让给外国资本家帮助俄国无产阶级恢复工业,而毛泽东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发展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这里毛泽东和斯大林不同的地方就是,斯大林把商品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而毛泽东却是对国家资本进行严格的限制,并规定其活动范围。例如,一切产品都不是商品生产,生产资料不是商品,农副产品和工业日用品只是在农民和工人交换中才是商品。货币完全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农副产品和工业日用品的价格完全受国家控制,把商品交换限制在供销合作社和小范围的农村市场,(因为这是几千年中国社会的商品交换的基本形态)不允许私人发展工业等等。毛泽东就是这样利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的新经济。  

发展生产力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最大的成果,但是必须记住:这种发展是把劳动生产力变成资本生产力来发展的,这种发展是利用雇佣劳动即靠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发展的。毛泽东却不是,毛泽东利用的是全国人民的集体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解放以后治理淮河、海河、成昆铁路、宝成铁路、红旗渠、首都十大建筑、等等所有这些并不是利用赚钱的方式发展起来的,而是靠中国人民的自力更生的力量发展起来的,现在健在的参加者都可以证明这一点。这个铁的事实证明,中国为了达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成果不需要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毛泽东用自己的劳动产品,一方面交换资本主义国家的现成的产品(包括化肥设备、钢材、工业设备等等)所有这些资本主义的产品,一旦到了中国人民的手中,就变成了建设新经济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已在各种杂志上发表正像爱因斯坦所说的变成了全世界人民的财富,加上像钱学森、华罗庚、等等爱国的科学家,就能制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尖端科学,卫星上天、原子弹爆炸、航天事业等等就是最明显的证明,所有这些资本主义成果毛泽东靠的不是资本主义的用钱赚钱的资本的生产力,靠的是中国人民的集体劳动生产力!这些铁的事实证明中国根本不需要资本主义的用钱赚钱的生产方式,就可以达到资本主义的现在的成果!  

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生产是以村社为单位的土地公有制,是集体劳动生产的集体生产力。正是因为这个历史的原因,所以毛泽东首先在革命时期,在各个根据地都实行了平分土地的农业政策,其次,在解放后毛泽东从互助组开始,走进初级社、进入高级社,最后计入人民公社。农业合作化运动之所以能够很快地被广大农民接受,正是因为这个历史的原因造成的,而不是人们所说的是受斯大林的集体农庄影响的。工业进行公私合营也不是因为它符合马克思的指示而进行的,而是因为几千年的中国农民的集体劳动精神遗传下来的。所以,公私合营的时候人们敲锣打鼓争先恐后地进入公司合营的企业,并不是人们所说的是因为毛泽东的威望所在或者说是共产党的强迫所致,而是他们都是中国人!他们的祖先已经告诉他们只有走公私合营的集体的道路才是中国人的品质、本质!如果有谁不参加化作化运动、如果有谁不参加公私合营运动,并不是将受到共产党的惩罚,而是将受到周围的人民群众的指责和唾骂!这是中国人民几千年的经验所在!这是几千年中国人民的的利益所在!  

以上所述,虽然毛泽东没有半个字提到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但是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却实实在在地按照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避免了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第三,我们已经知道,毛泽东是利用中国人民的集体生产力,来建设新的无产阶级经济。正是在农业集体化的问题上,和党内的高级干部发生了矛盾,他们力图使中国的合作化道路走向资本主义的合作化,他们把全国农民走集体化的热情叫做冒进,他们极力反对毛泽东大跃进人民公社,他们不理解毛泽东完全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他们把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回复到亚细亚所有制的各种方针政策叫做极左。由于中国革命为了消灭几千年来的官僚专制主义,毛泽东不得不采取官僚主义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利用整风,利用发动群众运动解决官僚主义的问题,并把干部们的工资和工人一样多,干部参加劳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受官僚主义遗毒极深的干部们,自然就会产生和毛泽东对立的态度。  

所以毛泽东为了中国人民的长期利益自然而然地要和这些背离中国人民的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干部们进行斗争,和这种抱着官僚主义不放的人们进行斗争。这种斗争就是阶级斗争!这种斗争就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就是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以上就是毛泽东名副其实地在中国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具体的事实。  

老同学,谈到毛泽东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我总是吞吞吐吐,因为我怕给网站造成麻烦!  

劳动者 2011年7月25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