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抨击“文凭腐败” 历数高教领域九宗罪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蔡继明今天抨击了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文凭腐败”,尤其是不少党政干部利用权力获取文凭的行为,并指出,目前高等教育领域9个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费用分配不合理。目前,国家资金对高等教育倾斜,对义务教育照顾不够;在高等教育里,对研究生教育倾斜,对本科教育不够。
二是研究生教育应该主要实行自费。据悉,目前研究生教育公费与自费的比例大概为1:1。蔡继明认为,在文史哲、数理化等基础学科方面可以倾斜,公费教育应该保留,但是像MBA、MPA或者经济、法律等相关专业,完全可以自费。
三是博士点和博导评审等工作存在问题。目前,大学为争取一个博士点的投入一般要20万元,这些钱主要是请专家、评委所花的费用,评委们得了好处,自然要说好话。因此,蔡继明认为,应该淡化博导的概念。
四是研究生考试和教育的问题。目前,所有研究生都要求考政治、英语,蔡继明认为,政治考试至少没有必要再列入博士生考试的范围。
五是研究生保送存在弊端。目前大部分学校的研究生保送都是保送到本校,这样造成“近亲繁殖”,而且难免人为操纵。
六是外国留学生比例不够。国外有的著名学府留学生比例高达50%。但是,根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统计,2002年来华的留学生为85829人,分布在全国395所高等院校和教学机构,平均每所高校才217人。
七是对研究生的要求不尽合理。比如,研究生被要求在学期间至少要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导致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其实,在国外,有的对博士也没有这种要求。
八是博士后的工作存在弊端。博士后不是头衔、学位,并不比博士高,但是,在我国,博士后成了比博士高一等的一种“学位”。
九是文凭腐败。蔡继明说,他并不反对企业家来读硕士、博士,但是,许多在职的党政干部,却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获取文凭。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那么文凭就会贬值,学校声誉就会下降,而教授们也会斯文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