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碗什么样的鸡汤?
不久前,听到一段视频中有一个人在演讲。准确地说,不是我主动看到的,是老伴在看的过程中,那个人演讲的声音传出来的。这段演讲听起来很像一篇鸡汤文,可是细一听,不是什么有着良好营养的鸡汤文,而更像是一碗假的鸡汤,或者是一碗有毒的鸡汤。
演讲中的大意是这样的:穷人是看不到多大眼界的。穷人的孩子,他的周围的人们都是打工的群体中的一员。他们每个月的收入不过是两三千元,所以当这个穷人的孩子长大之后,找工作挣钱,也不可能想到要挣更多的钱。因为他周围的人们都是这样的状态,让他想去做挣上万、上十万、上百万的工作,对他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演讲人说,而富人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们从小接触的都是张总、李董等有钱人。这些人每月都可能拿到数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金钱。所以,这个富人的孩子长大后,肯定也会想,他也想挣这么多的钱。这些钱挣起来对他来说,并不是多难的事。因为他周围的人们都是挣这么多钱的人。
演讲人说,这就是眼界的不同,也是格调的不同。我听到这里,感到非常疑惑。这不是一个对所谓阶层固化所鼓吹的基本观点吗?这与过去宣扬血统论中所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吗?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如这个演讲人说得那样,现代社会中家境贫困的人还有什么出路、还有什么出头之日吗?
我不否认,眼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确实非常重要。问题在于,一个人在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真的就能决定他的一生,决定他的未来吗?对此,我深表怀疑。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原来贫困的农民,或者农民子弟,凭着自己的能力和魄力,为自己打下了一片天地,跻身于富裕人群之中。至少这样的事实很是结结实实地打了那位演讲人的脸。另外,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富家子弟厌恶经商,厌恶家庭为自己安排经商的未来。他们在这些作品中似乎更热衷于对艺术的追求。我不知道这样的情况在富人子弟是否真实存在过,如果有所谓真实的存在,又会有多大的比例。但我相信,确实有富家子弟对于挣钱这事没有太大的兴趣。可能在他们中的一些人看来,挣钱这事既然不那么难,那么他的吃穿用度,家庭都能足以供应和满足他们的需求了,他们自己又何必为挣钱而劳神费力呢?
穷人家的孩子奋发有为的不少,富家子弟成了败家子的也不少。至少现实告诉我们,这个阶层固化的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在当下的社会中还是免不了的,但问题并没有像演讲人说得那么绝对。
演讲人是用汉语普通话来讲的,所以我相信,他的听众也主要都是中国人。那么他所列举的所谓眼界这样的情况,也应该是在中国发生过的,或者至少在演讲人看来,是中国现实中存在的现象。那么演讲人这样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鼓励穷人家的孩子要不断扩大眼界呢,还是教训富人家的孩子一定要子承父业或者母业呢?后面的演讲词我没有听到,不清楚具体内容到底会是什么。但是,仅凭前面所说的眼界这个问题,我是不赞成演讲人的这个观点的。
在当今中国,穷人家的孩子都要读书。其中有一部分会上大学。那么在这部分穷人家的孩子当中,对于当今世界上信息量的了解和掌握并不会太少。这算不算也在扩大自己的眼界?或者在演讲人看来,只有小时候生活的经历才算是扩大眼界,而长大后接受的外界信息就不算扩大眼界?是不是在演讲人看来,富人家的孩子永远会比穷人家的孩子高上那么一筹?那么穷人家的孩子是不是就应该永远为富人,为富人家的孩子打工?他们的后代是不是也应该永远为富人的后代打工?这样的社会将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社会?演讲人的这碗鸡汤到底是给谁喝的?这碗鸡汤都有什么样的营养?或者这里到底是有营养,还是有毒药?
中国古代曾经有过这种阶级固化的时代,后来,连统治阶级自己都发现这样的固化对于自己的统治都是不利的。于是开创了科举考试,来缓解阶级固化的问题。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缓解,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在社会主义新中国,虽然出发点不是单纯为了解决所谓阶级固化或者阶层固化的问题,但新中国很清楚地知道,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人才只能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才能选拔和挖掘出来。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只是龚自珍的愿望,更是新中国所采取的基本政策。
在今天中国的各方面的人才中,从乡村中走出来的是很多的,而其中更多的家境都不是很富裕。这应该是今天中国的现实吧?固然,今天,有些有权有钱的家庭,会为自己的子女做出所谓更好的安排,在这方面确实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但从总体来说,中国的选拔人才的政策对于大多数贫寒家庭的子女来说,还是有利的。个别情况下的不公平,将来也一定是要改变的。当下的合理的政策也是我们必须要坚持下去的。
在今天的中国,确实存在着贫富差距。这其中有某种不可避免的因素,也有某种不合理的因素。正是为了解决那些不合理的因素,我们就更需要在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上更要发挥公平的机制。不拘一格,本身就是要打破这样的阶层固化。而如那位演讲人之类的某些人,似乎不是在致力于打破这样的固化,反而在强化这样的固化。这是反其道而行之,是一种对社会进步的反动(reaction)。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