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费尔巴哈提纲》实践解析(下)

火烧 2019-04-28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本文深入解析《费尔巴哈提纲》实践部分,探讨费尔巴哈对犹太教、创世说及利己主义的批判,分析其对多神教与一神教的对比,指出其理论局限与历史影响。

  在上篇里,笔者对《提纲》第一条进行了解析,终点于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的前半句,而后半句没有说明。这需要把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中有关犹太人的论述摘录出来。十二章 犹太教中创造的意义

  “创世学说来自犹太教;它乃是犹太教之典型学说、基本学说。但它在这里所依据的原则,与其说是主观性原则,还不如说是利己主义原则。创世学说,就其特有的意义而言,只有当人在实践上使自然仅仅服从于他自己的意志和需要,从而在其表象中也把自然低贬为单单的制造品,低贬为意志之产物时,才得以建立起来。”

  “直观中起作用的力设定为事物之根据。当人在美学上或理论上——因为,理论直观原先本是美学直观,美学是第一哲学(prima philosophia)——跟世界发生关系时,当人把世界之概念当作宇宙之概念、属主性之概念、属神性之概念时,人就是这样想的。只有在这种直观成为基本原则的场合下,上述思想才能够被理解和表述成为跟阿那克萨哥拉一样的思想:人是为了直观世界而生的。理论之立场,就意味着与世界和谐相处。在这里,只有感性的想像力,才是主观的活动,也即人于中满足自己、让自己自由地活动的那种活动。”(三联版149-150页)

  “直到今天,犹太人还不变其特性。他们的原则、他们的上帝,乃是最实践的处世原则,是利己主义,并且,是以宗教为形式的利己主义。利己主义就是那不允许自己的仆人吃亏的上帝。利己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神教的,因为,它唯独以“我”为其目标。利己主义使人专心一志;它给予人以一个坚定固实的生活原则;但是,它却也使他理论上趋于偏狭,因为它使他漠视一切跟他切身利益无关的东西。所以,科学跟艺术一样,也是产自多神教,因为,多神教公开地、毫不嫉妒地、无区别地对一切美的和善的东西感到兴趣,对世界、宇宙感到兴趣【科学还对真有不懈的追求。笔者认为科学与宗教哲学对立】。希腊人为了扩大自己的眼界,便广览世界;而犹太人直到今天还一定要面对耶路撒冷而祈祷。简言之,一神教的利己主义使以色列人丧失了自由的理论爱好和理论兴趣。”

  费尔巴哈阐述宗教是人思维意识的折射正确,但他把宗教的本质当成人的本质,把折射的、扭曲的意识当成人的普遍性则是错误的。把创世说归结于犹太教,把利己性说成是犹太人的本质,由此说他们丧失自由的理论爱好和理论兴趣,这样的评述体现了片面性的极端。上段带有下划线的论述,费尔巴哈把神创造世界学说与主观和实践连接在一起,表明这是犹太人的专利。多神论到一神论是所有民族发展必然阶段,是普遍性而不是某个民族的专利。这里面即有动物般的丛林法则,也有政治经济问题。马克思评价的费尔巴哈“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费尔巴哈对唯灵论的批判存在许多扭曲的认识,对实践的解释不那么正确。【德国排犹理论上的依据,费尔巴哈恐怕要负一定的责任。其它民族也存在拍犹现象,但没有德国历史上那般残忍和理直气壮。】

  费尔巴哈“人是为了直观世界而生的。理论之立场,就意味着与世界和谐相处。在这里,只有感性的想像力,才是主观的活动,也即人于中满足自己、让自己自由地活动的那种活动。”其理性或理论直观,与感性的想象力是同等的意义。笔者在上篇中说,五官(包括身体的神经系统)可以直观、直感外界。五官没有想象力,想象力、逻辑推理、归纳能力属于大脑思维的功能。费尔巴哈颠倒了感性意识和思维功能,用想象力取代逻辑归纳、推理,不须考虑感性的现实生活事实。

  马克思《提纲》主要目的是把实践概念从思维意识活动中扩展到物质生活里,扩展到可感觉的,对象性的现实生活中,从主观的、经院方式的折辩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革命实践哲学。思维实践、理论批判可以改变部分人的思维,但批判的武器无法改变现实,无法改变社会。改变世界最终还需要无产阶级的对象性、现实性、可感知的物质力量。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对象、现实、感性的实践活动,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是《1844年》手稿奠定的基础。来自于异化劳动批判与分析,是物化于对象的活动,现实的感性物质劳动的哲学抽象。人的本质来元于对象化活动: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以人为主体的哲学,应该全面表述这两种活动,但唯心论和唯物论都止步于精神活动,在主观范畴转磨。把错误片面的哲学拯救出来,让折学真正的反映人类的生活,是唯心论和唯物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推动哲学进步和变革的重担毫无疑问的落在马克思身上,他选择志同道合的恩格斯来完成这一艰巨的使命。第一小提琴家和其助手自此演绎出人类思维历史上最伟大的乐章,其旋律仍在人间唱响。

  费尔巴哈作为从传统哲学跨出半步的思想家,在此章还是留有一些启发人的叙述:“宗教思辨就是这样来对待教条的,使这些教条脱离了唯一使它们获得意义的联系;它并不是批判地将这些教条还原到其真正的内在起源,相反的,却把派生的东西当作原始的东西,并且倒过来又把原始的东西当作派生的东西。在宗教思辨看来,上帝是第一性的,而人却是第二性的。它就是这样来颠倒事物之天然秩序的!第一性的正是人,而第二性的乃是人之成为自己对象的本质——上帝。只有到了后来,当宗教已经成为有血有肉的时候,人们才能够说“上帝怎样,人也怎样”,虽然这句话也总不过是同语反复而已。但是,在原初,其情形跟以后有所不同,并且,只有在原初,才能够认识某事物的真正本质。先是人没有知识和没有意志地照他自己的模样创造出上帝来,然后,这位上帝才有知识和有意志地照他自己的模样创造出人来。”

  后记:笔者想在六月前,以自己的学习体会解析马克思《费尔巴哈提纲》。预计在五万字内完成,逐条进行解析。主要结合马克思《1844年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以马克思批判的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为对象稿本,间或介绍此书的重要观点和内容。我在网上发表第一篇文章是在贵网站上,到现在快三年了,把此系列文章作为总结和纪念。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