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祭谭嗣同为复兴流血第一人

火烧 2019-04-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谭嗣同为救国变法献身,被誉为复兴流血第一人。他以仁学思想推动变革,唤醒民众,开启中国革命序幕,其精神永垂不朽。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公临刑之前抒发的绝唱,响彻云霄,震荡九州,至今依然声音环绕。

  ​梁启超称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康有为赞扬谭嗣同:挟高士之才,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质厚,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沉淀​积厚。自秦孝公与商鞅合作,开始了生产方式变革,以后朝代的变更都是旧体制的循环,破车的修补,再无真正的革命和创新。中华荒寂2000多年,狗咬狼吞,到19世纪光绪年间已然是末路。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年30岁的谭嗣同在家乡满怀忧愤,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深重的民族灾难,焦灼着谭嗣同的心,他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义愤填膺,坚决反对签订和约,对清政府"竟忍以四万万七千万人民之身家性命一举而弃之" 的妥协行径极为愤慨。在变法思潮的影响下,苦思精研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大计。他认为必须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实行改革,才能救亡图存。

  谭公嗣同,字复生,​号壮飞,生于1865年3月10日,湖南浏阳人。学贯中西,著作多本,《仁学》代表其主要成就,杂糅儒墨西方哲学。国学推崇陆王哲学,西学介绍了唯物和唯心论,以平等的“仁”为哲学宗旨。在当时有这样眼光的思想家实属罕见,能够比较透彻的看到中国复兴的障碍。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同年8月,因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的推荐,谭嗣同被光绪帝征召入京。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5日,光绪下诏授给谭嗣同和林旭、刘光弟、杨锐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光绪帝变法的决心和对维新派的信赖使谭嗣同非常感动,觉得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已经在握。这是统治阶级的第二次自我革命,然则时日不同,光绪皇帝不能掌握主要权力,变法失败,统治阶级自我革命告终。

  谭嗣同大有机会逃脱,但其不为所动,1898年9月28日慷慨赴死,时年33岁 。谭嗣同傲然宣称,中国因变法而流血者,自嗣同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腔热血洒向中国复兴的祭坛,唤醒了沉沦朦胧的中国人民,开启了中国革命的序幕。

  谭公嗣同永垂不朽!身灭魂魄在,志高肝胆存。尚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