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辩证法的否定性

火烧 2019-04-01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辩证法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演变,强调马克思辩证法的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统一,批判黑格尔一元论的局限,突出否定性与实践意义。

  辩证法从对话中的反驳工具,到黑格尔哲学变为认识物质自然,人类社会,人自身的工具。把蛊惑人心的辩论术发展成认识论,黑格尔是集大成者,成就了哲学上的伟业。但遗憾的是,今天很多人理解的辩证法依然是黑格尔阐述的内容,遮蔽了马克思对辩证法的创新和发展,很少人能指出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的区别。

  认识论,方法论意义上的辩证法不足以说明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质,马克思阐述的辩证法是概括了人的生存活动中产生的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人的认识随着物质劳动而发展,人的各种实践活动随之产生。历史是人的物质生活的循环和变迁,人的物质劳动与思维意识相互依存,是历史变迁中的二元因素。黑格尔辩证法是思维意识的一元辩证法,只有认识结果而没有认识依托的物质劳动过程;从人的意识开始,抛弃中介,掐掉中间只要两头的思维意识。这是漠视物质劳动中介的哲学归纳,有意抽象掉重要介质的结果。而这个劳动中介却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是人类始基性活动的本质,人类靠物质生产劳动的方式维持自身的生存,维持社会的延续,社会思维意识的继承。

  黑格尔的一元辩证法反映了人类活动的精神方面,把思维意识当做人类的唯一本质。而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只承认物质运动的唯一性,这样的物质一元论同样不能全面反映人类的活动本质。唯物论认为不论斗嘴的辩证法工具,还是认识论上的辩证法都不具有世界的本质,因而唯物论没有辩证法。​传统哲学的一元论都不能全面的反映人类活动的本质,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传统哲学的一元论,尽管把辩证法从无聊的斗嘴工具变成有用的认识论,只重理性思维,忽略漠视感性活动中的物质结果和意识使得黑格尔辩证法存在致命的缺陷。

  按照现代科学常识,物质运动是无目的无意识的运动,自然辩证法是人的思维意识,是否描述了物质运动法则​有待人的实践确认。依照人的认识与物质运动的时空差距,不能把人的假设带有想象的客观认识当成对象的实际存在,二者不能互换位置。现代可科学程序就是用新的假设不断推翻旧的假设之研究过程,是人类带有想象的假设思维的研究范式。科学真理只能证明人类触及的有限范围内的确定性, 科学实验、实践不能成为绝对真理的标志。实践是人类对于物质自然的改造,对社会环境的改造, 引申而来,把自身的思维意识抽象出来作为改造对象。把自 身和他人的思维意识抽象出来,这种把主观的思维意识分离为客观的对象最具难度。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青年卢卡奇指出:辩证法的决定作用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笔者认为:主体指具有思维意识的人作为行动者,客体指与人的对象,包括从主观里抽象出作 为客体的思维意识。辩证法是主观对客观改造的理论。阿多诺认为辩证法的本质在于其否定性,哲学上把辩论中的否定性扩展到认识论上的否定性,再到马克思从物质行动到思维意识上的全面否定。笔者认为黑格尔辩证法存在双重错误,1.其否定性停留在认识论上 2.把人类活动本质定义为精神劳动,遮蔽了物质劳动的重要意义。其否定的否定跳跃过物质到精神和精神到物质中的必须中介=物质劳动,只肯定了精神活动却否定了物质劳动。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却是从物质劳动到精神劳动的全面否定,肯定人的主观意志和自身存在,人类通过劳动创造的历史有劳动者的直观证明。人类在与物质自然存在的对立中发展自己,这种二元对立是人的现实存在状况。  而物质自然没有主客观的二元对立,没有执行主客体统一的主体。物质自然是他们之间的相互运动,多元影响,更没有意识有目的的主体。

  传统哲学的思维与存在问题都是不顾人类存在状况的假设,由此发展的唯物论与唯心论带有先天的唯心想象,思维定式规定了他们必然是唯心论的结局。很多哲学人只看到了二者的对立面,没有看到二者本源上的想通,人设和假想方式创造的命题。彻底的唯物论必然走向彻底的唯心论。康德的二元论产生的影响是无法彻底消除的,他揭示出人至少在二元对立的状况下生存。

  ​阿多诺指出辩证法的本质是否定性,从他的角度提示我们,马克思辩证法的本质是否定性的改造现实,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实现人类的主观意志,改变物质自然不适于人类的地方,改变社会不合理的约束和制度。辩证法是为人类活动指明方向的思维意识,是为了人们实现意志的主客观统一,客观真理为人类主体服务,而不是以客观为宗旨的真理和认识论。因而下面这个结论是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该客观是认识论上对客体的认识,没有反映出人的全面活动,把客观认识作为人类生存的全部内容,没有考虑到主体“人”是如何存在的,他的存在活动=物质劳动与客观存在的对立性。该“辩证唯物主义”里开黑格尔的辩证法并不远,没有脱离认识论的范畴,实践如同主奴辩证法的劳动中介。这种真理观把客观真理当成最高宗旨,不食人间烟火,忘却了主体人的存之现实,主观上需要改变客观以获取生活物质来源。 真理是主客观认识的统一,不是二者的绝然对立。

  客观真理,打出唯物辩证法的旗号,离黑格尔近,离马克思的辩证法距离甚远。《德意志意识形态》(1995版马恩选集第一卷73页)中的一句话概括了马克思辩证法:从事物质生产及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身的环境的同时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及其结果​。

  从事物质生产和交往的人们前者主要是劳动者,而物质交往涉及到社会的全体人员。劳动者以外的其他人需要获取生活物,改变自然环境的是劳动者,而改变社会环境则涉及全体社会人员。这种改变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由此构成社会状况和历史的变迁。对比黑格尔辩证法,这才是对人类活动的全面描述,有主由此,有因有果,既有物质也有意识。物质生产成为辩证法的主干,成为否定性改变的主干。解析历史,研究历史规律应该遵从马克思辩证法。从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劳动两方面着手,从《手稿》到《形态》间的马克思著作看,他都遵循这一原则。马克思的唯物历史观与辩证法是围绕物质劳动展开的物质与精神分析,是包括物质与精神的生活分析。

  离开劳动,把历史变成物质运动历史,是从根本上脱离了马克思哲学;该种唯物辩证法是一元论栓着的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拼凑,本质上是唯心论的辩证法,或者说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这是一种非批判性的思维意识,认为客观规律会推动社会前进,人无论如何行动摆脱不了其规定性,人也就不须以其主观能动性去参与。这种抽掉人类改变现实的活动本质的理论与放弃革命的修正主义理论是同一的,或者说他们的宗旨是一样的。对比卢开奇和阿多诺阐述的马克思辩证法,这二位的理论秉承着革命性,至少与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不冲突。阿多诺的观点如同警钟,振聋发聩,辩证法否定的本质闪耀着革命的光芒。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