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乱与治的辩证法是否定之否定

火烧 2011-05-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乱与治的辩证关系,引用毛主席关于文革初期混乱的论述,分析群众运动与派性斗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强调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乱与治的辩证法是否定之否定  

马门列夫的文章——《网络争论看起来很乱,其实是乱了敌人,锻炼了群众》一开始就用毛泽东的话告诉我们:“怎么看待网络争论的‘混乱’?可以借鉴毛主席对文革的‘混乱’的辩证观,毛主席说,七八九月份,看起来很乱,其实是乱了敌人,锻炼了群众。一下子澄清了人们对‘混乱’的看法。”  

说到文化大革命,我自始至终直接参加了,有一点发言权。马老所引的毛泽东的话也说的明白,指的是文化大革命开始阶段,是“七八九月份”。那时候红卫兵大串联,群众到处成立造反派组织,赶走工作组,炮轰党委,确实是乱了走资派,锻炼了人民群众。但是,凡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文革老人都知道,此后到了1967年,事情就开始转变。群众起来了,走资派靠边了,文化大革命不能继续乱下去,应该发展到“大联合”的阶段了。为此毛泽东找了五大学生领袖作长时间的谈话,要他们联合起来,不要在互斗。五大学生领袖没有听,还要继续斗,乱下去,干扰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继续发展,他们也都退出了文化大革命舞台。    

“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这是历史规律。五大学生领袖不懂得这个规律,不懂得在群众已经起来,走资派已经靠边之后,再乱下去,就不是乱了敌人,锻炼了群众,而是乱了自己,转移了斗争大方向,把群众运动引向无政府状态,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遭受挫折。这个历史教训,现在年轻人不知道,就是文革老人中也有不少人没有认真总结闹派性的危害,把斗争哲学形而上了。  

现在许多人不了解文化大革命历史,认为进“学习班”的就是被斗争对象,不知道学习班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班得到解决。我不知道马老在文化大革命中参加过学习班没有,我是参加过的,我在北京的四川学习班一次就生活了8个月时间。党中央花了几年时间,一个省一个省地办学习班,别的省不知道,四川省学习班挂的横幅是“热烈欢迎毛主席请来的四川客人”。毛主席请我们去做什么,就是要两派群众不要打派仗了,要我们关起门坐下来对话,共同解决四川问题。四川在北京先后办了两次学习班。第一次是各派群众和干部共同协商筹建四川省革命委员会。第二次是各派共批刘张,达到安定团结搞斗批改,不要让四川再乱。周总理带领政治局一班人接见我们,我记得很清楚,康生开场白的第一句活就是:“要告状的,快把状子呈上来,过了今天就不收了。”开宗明义:从现在起,停止派仗。

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部分历史,马老讲了开始的几个月,我补充了以后的一部分。这样就比较全面的表现了乱与治的辩证法则,乱之后必须要治,用中国成语讲是“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讲全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用黑格尔的话是“否定之否定”。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无疑讲斗争哲学,但要有张有弛。群众第一次搞演习,许多人不懂得辩证法则,不能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确进行到底,许多同志为此都付出了很大代价。  

“探索,战斗,终此一生”,表明了我现在还是讲斗争哲学,不过聪明些了,在文化大革命中付出那么大的代价,该学点东西了。我们不能只讲文化大革命正确,不研究为什么受到挫折,忘记了毛泽东说文化大革命还有“三分错误”。忘记了毛泽东批评江青“结怨太多”,不懂得“打倒一切,最后就是打倒自己”。是的,我们要斗争,但是不能不要团结,不要忘记这是出发点,是归宿;更不能在人民内部斗到分裂的地步。  

   

我知道马老是主张网络争论的,对此,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与马老交流。马老很清楚,阶级斗争有三个方面——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理论斗争,理论斗争是为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服务的,就是说是用来指导实践的,为实践服务的。马老肯定知道:马克思主义不同于其他理论,就在于它不只是解释世界,而是要改变世界。而要改变世界,只动嘴不动手,扫帚不到,灰尘是不会自己跑掉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