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为什么说辩证不抵阴阳?

火烧 2008-04-28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中医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形成独特理论体系,经络与针灸展现强大疗效,挑战现代医学观念,体现整体生命伦理观与自然和谐。
       在世界历史上,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腊及中国都曾有过自己的医学,并称为四大传统医学。中医是其中理论最完整、实践内容最丰富、最有效的医学,中医在中国古典哲学的孕育下,形成了自己的阴阳五行学说,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方法论,以证候为研究对象,形成了以藏象经络、病因病机为核心,包括诊法、治则、方剂、药物理论在内的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

  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神、大地神、土地神,古印度人讲地、水、火、风,古希腊人提出水、火、土、气为万物生成之根本,这些提法与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远远不能相比。在希腊四元素说基础上衍生的“四体液”说,即血、痰、黑胆汁、黄胆汁,与中医的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理论相比,也只不过一种处于萌芽阶段的简单假说而已。由于印度、埃及、希腊三种传统医学没有成熟的,对临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因此其防病治病始终停留在经验性、随机性的治疗水平上。文艺复兴以后,随着现代医学(即西医)的迅速发展,上述三种传统医学相继走向消亡。

  近代,中西医之争延续了近百年,但西医却始终未能代替中医。中医以辨证施治取得了令人刮目的疗效,单就中医独家发现而西医至今莫名其妙的经络而言,对认识人体以至一切生命现象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而针灸更是对很多西医难治或不治之症产生了神奇效果,由此,进一步表明了中医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和广远的发展前景。到了21世纪,在倡导自然疗法的今天,中医的生命力更是有大增之势,古老的中医学不仅没有向现代医学低头沉沦,而且更是提出了挑战,甚至动摇着某些所谓正统的科学观念。

  面对莽莽宇宙,中国人着眼于时间的流动和延续,把对时间的体察看得重于对空间的度量。中国人尊重和热爱生命,推己及物,视大地万物为有生命的存在,视自然界为生命之不断演育。中国人立足于整体,整体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整体和生命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时间。而时间一维且不可分割,故重视生命和着眼时间又加强了中国人的整体观念。

  中国人很早即认识到生命内部各脏器、及生命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相须相依、和谐完美的联系,而对这些联系的破坏,将意味着生命的完结和时间的中断,因此,中国人推崇天人合一的心境和处世原则,主张人心合于天心,自我融入宇宙,摒除主客对立,反对因人欲的膨胀而损害宇宙生命包括人类社会和自身的和谐。对待人和万物,道家提倡“任性”,儒家主张“尽性”,做法虽有不同,但都是希望其天赋本性能够自由、充分、全面的展现,人和万物在同一时间之舟中共存共荣,这是中国人至高的生命伦理观。

  整体观和广义生命观促使中国人着重事物的功能和关注功能支配形体,是生命之本。没有了功能就失去了生命,形体也随之散解,所以功能重于形体。而功能又通过一定的关系得以显示,并受关系的制约。由关系组成的结构和结构关系的协调,是维系整体的前提。中国人认为,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延续最重要的关系是阴阳,阴阳关系最主要的体现是四时,在四时,五材和五方的基础上又创立了五行系统,五行的反馈自调机制被视作维持一般整体平衡的功能结构模型。

  功能有其承担者,结构关系的实现也有其介质,但它们往往是看不见摸不到,它们是无形之虚。然而它们是真实的根本存在,且是决定宇宙生命的关键所在。中国人将它们一律称作“气”,认为事物的整体功能反应和各种整体关系正是通过“气韵”,“气象”而显现出来。事物之间各种整体关系的法则称作“数”,对“象”和“数”的研究就成为中国人认识天地万物的切入点和关注点。

  中国人有向内的思维趋向。长期以来,通过体验、直觉和自我调控,对心性即精神作了大量研究。心学成为中国重要的传统学术。它不仅包括道德修养、行气健身,而且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样的思维方式和由此而形成的基本观念,决定了中国人创建医学和认识其他事物时,偏重综合而不是分析,直觉而不是归纳,取象类比而不是抽象推演,整体观察而不是分类实验。注重研究的是世界和万物的生成、演化和持续,而不是其物质构成和空间中的展开。因此,中医学最大的特点是,它所研究的对象始终是有思想感情的活人。它强调精神对生命的特殊意义和关键作用,因为精神是人体最高层次的功能。它所要把握的不是机体的器官实体,而是人体作为活的整体的功能结构关系。这整体功能结构关系又表现为与日月天时相应和的,机体发育和生命维持的节律。

  从本质上说,中医学不是治病而是助人,是“赞天地之化育”。(《中庸》)它不是直接针对病之所在,而是“穷理尽性”(《易传》),即帮助人恢复和提高人自身具有的调节能力,调动和激发人的生命潜能,从而实现祛病健身。这正是天人合一、主客相融在治疗学上的体现。

  西方文化刚好与中国形成左右对称的优美格局。他们在传统上视空间重于时间,把世界看作物理的世界。时间性虚,空间性实;时间的本质趋向综合与整体,空间的本质趋向分解与并立;时间只能共享,空间则可以由强者去切割和占有。与此相关,西方人喜爱分析,侧重研究事物的有形实体和物质构成。在群体中强调个体的独立价值,在整体中注重局部的基础作用。因而喜爱孤立研究和实验研究。面对回世界,习惯将主体与客体对立起来,同时以人作为万物的尺度,主张征服自然。西方人有向外的思维趋向,关注事物在空间中的继续运动和物理变化,因而几何学,形式逻辑和抽象思维方面很早就取得了突出成就,并对整个西方科学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西医学必定以解剖学为基础,着重研究人体的形体器官和化学构成,而缺乏对人的整体考察,在病因学和治疗学上,则着力寻找有形的致病因子和人体受损的精确部位,然后依靠人工合成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直接排除病因并修复被损的人体部件。

  综观和比较中西方的思维特征,中国属于阴性文化,西方属于阳性文化。在传统上中国人选择了以时间为主的生命时空坐标,西方人选择了以空间为主的物理时空坐标。这两种时空观贯穿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说,中国文化是时间文化,西方文化是空间文化。同时,正是这两种分具阴阳偏向的文化造就了两种认识论,两种不同的科学思想体系,而中西医正是这两种认识论,两种科学思想体系的集中体现。

  由此可以断言,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不仅文化是多元的,科学也是而且应当是多元的,对人类曾经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至少有两个源,两个流,而不是一个源,一个流。即发源于古希腊的西方科学,和发源于黄河长江的中国科学。尽管中国式的科学技术体系与西方相比尚有时代的和规模的巨大差距,但从文化基因上看,它有存在的理由和向前发展的巨大潜能,而且代表着当今科学拓展的方向。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人类文化与科学的发展规律亦如是。

  政治经济学,一直以来都是一门外来的学问,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凯恩斯、杰文斯……等一个个都演绎着不同的内容,或谈财富,或谈剩余价值,或谈国家干预,或干脆把“政治”干掉,变成了纯粹的经济学,林林总总,药方一张接着一张,可是,经济危机还是在继续,两极分化还是在加剧,生灵还是在涂炭……,而今,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在古老的阴阳辩证法故乡,中医,正运用她独特的整体性,综合性思维方法,为政治经济学研究指明最终的方向:世界经济如何健康与和谐?

  中国人常说:人是要靠两条腿走路的,做人与做事同样地重要,哪一个都不能偏废!多么浅显的一个生活哲理,却道出了朴素的阴阳学说,同样,人类的经济活动史,也是靠两条腿走出来的,这两条腿就是:生产力与生活力!两种截然不同的劳动能力。

  通常,我们熟悉的一种能力是生产力,生产力是一种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教科书上耳熟能详。在了解之余,我们是否真正自问过:人类除了生产力之外,是不是还有其它的能力?

  通过人类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在生存于自然环境的同时,还生存于一个社会环境。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既发生着人对自然的作用,从事着物质资料的生产!又发生着人类自身之间的相互作用,从事着人类自身的生产(情爱和养育等)!由此,我们就可以把人类的能力划分为两大类:其一为人对自然相作用的能力,就是生产力,其二为人对人相作用的能力,就是生活力,上升为理论的高度,我们不妨把它们定义为:

  生产力是人作用物(既包括动物、植物、人工合成物等有形物,又包括数字、程序等无形物)的能力,表现为各种种植、制造、运输、编程、投资理财等能力。它既包含人对物的征服、改造能力,又包含人对物的维护、协调能力(如环保、防黑客能力)。

  昔日,脸朝黄土,背朝天,与天地斗,其乐无穷;而今,脸朝屏幕,背朝椅,与股票、程序斗,更是其乐无穷。“斗”,可以斗出我们的精彩,数秒内,我们能迅速登上88层的中华第一高楼,数秒内,我们能迅速拨通千万公里外的声音……同样,“斗”,也可以斗出我们的无奈,数秒内,我们的资金可以灰飞烟灭,数秒内,我们的电脑可以病毒瘫痪……“斗”,这种人作用于物的斗志、勇气及素质,国家在仰仗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拥有更多的“专”才,能迅速提升国力;企业在需要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拥有这类“精”英,能迅速提高竞争力;个人在依靠它,拥有一技之长,英雄不怕无用武之地。由此“斗”出来的这种生产力,已渗透到我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生活力是人作用人(体力,脑力,情欲等劳动力)的能力,表现为各种管理、服务、教育、心理辅导等的能力。它既包括人类彼此间的征服能力(如军事能力)、同时又包括性能力(生育繁殖)和相互协调能力(如维护和平的能力)。

  革命年代,文斗,武斗,与人斗,曾是多么的疯狂,而今,建设合作时代,“双赢”,“三赢”,与人斗,更是无比的智慧和能力。治病救人,这是在修补病人的劳动力;谆谆教导,这是在增强学生的劳动力;科学管理,这是在使劳动力更合理有效地使用……林林总总的能力无不昭示生活力的伟大。“斗”所弹奏出的不仅仅是暴力的音符,更是和谐的音符,国家在需要它,“团结就是力量”,“红”才可以烘托出强大的生命力;企业在需要它,“以人为本”,“忠”诚的职业经理是座无尽的宝藏;个人在需要它(EQ情商的兴起是生活力存在最好的证明!),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一半。高科技永远不能拉短人们彼此的心灵距离,世态炎凉还在继续,由此“斗”出来的生活力任重道远。

  生产力和生活力是中医政治经济学立论的基础,是整个中医政治经济学的起点。生产力和生活力,两者尽管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它们却都在运动的过程中抽象地反映着人的素质,都在客观世界中展现着人类非凡的劳动能力。由于它们的参照,使我们可以正确地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可以全面揭示财富(物质商品、劳务商品)的实质……,而这,正是区别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它西方庸俗经济学的根本不同点。

  以往,对于经济理论的认识,我们的眼光只关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而从未留意着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或已留意到(指90年代在西方出现EQ情商这一概念),但从未上升到足够的理论高度,由此,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认为,基于西方观念的政治经济学(或后来的经济学)是一种缺腿的、偏面的机械理论。

  我们关注生产力、生活力,并不是说我们不承认,或放弃人与人之间存在“关系”的说法,恰恰相反,基于生产力和生活力的思想,我们更是丰富完善了“关系论”的说法,不仅存在着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而且还存在着生活关系(劳动力的所有制)。    

  (注:部分中医观点引自三九健康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