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127)2009-9-12

火烧 2009-09-12 00:00:00 时代观察 1029
文章揭露内地大学教学名师评比中九成是官员,引发网民不满。指出高校衙门化严重,教授追求官职而非学术,教育部评比缺乏透明,导致真正教学者被忽视,反映学者官僚化与大学行政化问题。

网络时政文摘(127)2009-9-12

教学名师九成官 高等院校衙门化
中美反恐对话 雷声大雨点小
内地数据喜带忧 复甦似近还远


太阳报:教学名师九成官 高等院校衙门化

内地大学衙门化现象严重,国家教育部近期评出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一百位获奖者中,担任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行政职务者佔到九成,还有人身兼几个职务,真正从事教学和研究的老师只有一成,这项评比遭到网民炮轰。

名师评比,本来是为了树立教学典范,促进学术研究,提高教育质量,让「传道、授业、解惑」名副其实。所谓的名师,应该是站在三尺讲台上,从事教学工作并有显着成就,深受学生欢迎的着名老师。

但教育部今次评出的名师九成为官僚,有人在十年之内几乎没有上过一门本科课程,这样的人居然也跻身全国教学名师行列,岂不举国哗然?难怪有网民呼吁重新评选,真正将在一线从事教学的优秀老师选出来。

评选名师,本来学生最有发言权,但现在却是教育部操刀,而且评选过程缺乏标准与透明度,那些校长、书记平时与教育部官员打交道多,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其实,这种名师评选还不如说是官僚评选,谁的官职多,谁的关係多,谁的靠山硬,谁的钱财多,谁就能当选,所以,选出来的多是校长、书记,而真正在讲台上含辛茹苦、教书育人的老师却名落孙山,获选的少数几人也不过是作为陪衬。

以学求官 以官养学

名师官僚化,大学衙门化,是当前中国教育的两大趋势。在内地大学里,教授、讲师追求的已经不是学界瞩目的科研学术成果,而是官职名位;学校汲汲以求的也不再是栋樑人才,而是学校的级别。所以,近年来所谓副部级的重点大学愈来愈多,而大学中「处长一礼堂,科长一操场」的现象屡见不鲜。

与此相关的是,「以学求官,以官养学」成为很多中国学者飞黄腾达的秘诀。很多学者本身不学无术,但坑蒙拐骗却相当有一手,抄袭别人的学术成就发表以此谋官,今年以来便有多所大学的校长被揭发,他们发表的学术论文,或拾人牙慧,或照搬照抄,但一路升迁,官途顺达。这些人一旦当上校长、书记,掌握学校科研经费资源,便会为所欲为,以所谓学术成果套现科研经费,名利双收。

学者官僚化,大学衙门化,还严重挤压了平等自由的学术论辩空间。在官场,讲究的是服从,下级服从上级,行政系统才可能有效运转;在大学,追求的是自由平等的独立思考,两者无法溷合,相互矛盾。

大学衙门化,让学校处于以官阶高低论尊卑、严密的行政体系下,教学人员本该自由平等的学术论争蜕变成权力大小的较量,职衔高的,说话分量就足,甚麽好处都先佔先得。

在上世纪初,有识之士高喊教育救国,呼吁最优秀者投入教育事业,但如今却是教育误国,教育圈中充斥着不学无术的官僚,误人子弟,莫此为甚。

东方日报:中美反恐对话 雷声大雨点小

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访美期间,两国企业共签署总额高达一百四十二亿美元的经贸合同,中方出手豪气,但美国商务部却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输油管加徵关税。主人毫不客气,北京好不尴尬。

今次吴邦国访美最大的成绩,是美国同意进行中美反恐机制性对话,从形式上提升了两国在反恐事宜上的合作水平,但这种机制性对话到底能取得多大成效,恐怕还需要打个问号。

自美国发生「九一一」事件之后,中美其实已经开展反恐合作,当时美国全球缉凶,并要切断阿盖德的金融网络,多次要求中国提供协助,中美进行过多轮反恐磋商,美国联邦调查局还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但这种磋商只是司局级层次,而且不定期,双方的反恐合作非常有限。

最关键的是,双方在恐怖主义组织的认定上存在巨大分歧,制约提升反恐合作层次。北京希望美国认定新疆境内外三股势力,即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为恐怖组织,但美国却以人权宗教为由拒绝中国的提议,只承认与阿盖德有联繫的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运动,即「东伊运」为恐怖组织。

赢得面子 失去里子

即便如此,美国仍然出尔反尔。在攻佔阿富汗后,美国俘获不少加入阿盖德的新疆维吾尔人,将他们关押在关塔那摩,但又以保护人权为名拒绝引渡中国。在美国国内反对安置这些维人之后,美国又四处游说,将他们分别安置在阿尔巴尼亚和帕劳等国。

可以说,美国在反恐合作方面,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完全不顾及中国的关切,缺乏合作诚意,所以双方合作进展不大。在美国看来,新疆的三股势力是遏制中国、搅乱中国、消耗中国的有力武器,如果将这些组织纳入恐怖组织,将降低美国介入新疆问题的能力。所以,美国在引渡「东伊运」恐怖成员问题上一再拒绝中国,目的就是为了留一手。

事实上,美国在俄罗斯和中亚等国策动颜色革命时,利用这些国家的宗教与民族矛盾已经屡试不爽,形成一套针对性很强的措施。利用新疆民族宗教问题大做文章,上下其手,是美国对华的战略部署,这在美国当年要求释放热比娅,并对其提供庇护,便是最好的证明。所以,美国与中国进行反恐合作三心二意,是最正常不过的。

今次中美达成反恐机制性对话,从磋商到对话,从不定期到定期,表面上提升了合作水平,但实际上很可能是给美国提供了一个对华施压勒索的平台,就好比近年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每次对话之后,美国的利益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而中方往往赢得面子却失去里子。

就中国本身的利益而言,反恐虽然需要国际合作,但关键还要以我为主,如果自己软弱无力,有再多的国际合作都是空谈。将希望寄託在别人身上,相当于自套紧箍。

东方日报:内地数据喜带忧 复苏似近还远

内地八月份一篮子数据出笼,股市对数据显然报以好评。归纳起来,主要不外三项:一是固定投资反弹获得较高增速;二是消费物价(CPI)及工业品出厂价(PPI)双降但转好;三是信贷增长仍胜于预期。失望的是出口不如人意,证明出口这个引擎尚未加快运转。股市尾段升势有保留,对数据是否有误读似存疑问。

其实,内地亦能听到两把声音,一把声音力称转势向好佳兆;统计局及官方传媒戮力作为复甦战绩加以宣扬,在大连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不难听到对中国复甦惠及全球的揄扬。也在这个论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及建制派学者都警告防范潜在风险,还须保持前段推行的政策,抱持谨慎不能不归咎于潜在的不乐观因素,可见决策机枢别有严峻评估。

内地有应对危机的决策,譬如转型内需带动增长,也十分关注重複建设及产能过剩,这些体现在浓缩的政策口号上:保增长、调结构。决策是否有坚定的执行及不错的效益,才是内地真正问题所在。中央对既定政策三令五申的要求遵行,能上令下效就有疑问,早前中央审计查出直属部委挪资炒股炒楼,眼皮底下的尚且如此,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政府可想而知,执行决策能不存疑问吗?

论效益数据有启示,国内生产总值(GDP)近期的走势,显示保八势头,由固定资产的增速达到百分之三十三,虽未比併最佳纪录,但这已是世上颇夸张的高速。如果像许多专家所言,相对于保增长,调结构是更重要的政策目标,那麽数据显示的就是偏重保增长。八月消费虽反弹,但同比仅增百分之十五点四,按年回落七点八个百分点,显示内需同投资仍背驰。调结构的进展甚慢,经济运作正滑回以往的旧路上去。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罗奇批评内地,结构性改革讲多做少。他预期中国消费佔GDP份额很可能创下新低,并且认为经济复甦要视乎最终需求的复甦进程。中国拚命加速固投,不但实现复甦存疑,想避免重複建设及产能过剩都很难。事实上,固投高增长已带来楼市泡沫的烦恼。此外,一些传统产业欠缺资源,转型缓慢经营十分困难,固投高增长未来的整体效益深存忧虑。

内地突出的问题是产能过剩,消化产能是踏上持续复甦路的先决条件,实际执行上庞大的资金催谷固投增长,却可能加剧产能过剩。中央部署资金流向,但结果多是事与愿违,有的地方继续大上高速公路项目,而高速公路在许多地方已有路多车少的现象。即使一些新兴的产业,如风电都大喊煞住投资,产能过剩之忧不断出现,反映投资失衡背后是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当。由此观之,庞大的投入可以製造固投高增长,但有加剧失衡之虞,是争取持续复甦的大敌。

正因为产能过剩问题不但未消除,反而可能因投入愈大愈为强化,使通胀的形成被严重扭曲。巨额的信贷积聚在资本市场,或者投入产能过剩产业,使通胀似近还远,通缩似隐还现,而决策备受扰乱,对复甦极为不利。据此,观察八月通缩收窄是偶然还是转势,尚难定论。年内通缩亦曾收窄到百分之一点二后再扩阔,数据反覆机会不能排除。各国盛讚中国带动全球复甦不宜置信,实际上美国经济复甦,信心回复的步伐比中国的更坚实。中国要有自知之明,小心在国际竞争遭受吹捧暗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