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政文摘(117)2009-9-2
网络时政文摘(117)2009-9-2
数据看上去很美,北京人富裕了吗?
教育部误人子弟 瞎折腾祸国殃民
俄总统蒙古弯弓射甚麽?
央企套保无王管 国资委责无旁贷
数据看上去很美,北京人富裕了吗?
大公报王德军/北京人富裕了吗?答桉见仁见智,而且持否定态度的人还佔相当比例。这是京城近期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事情源于北京市在建国60周年之际组织的一系列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先是统计局官员说,目前北京市恩格尔系数降到了33%左右,人均GDP已达到9000 美元,这两项指标意味着北京已达到上中等国家或地区的富裕水平。今天,北京市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磊又表示,北京已提前两年实现基本现代化,2008年经济总量比2001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1.9%,预计2009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0000美元大关。
这些数据看起来很美,但许多北京市民却有「被富裕」的感觉。非政府专业机构提供的另一些数据,则让人感慨北京人生活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根据北京统计局公布的数据,7月五环内期房均价为17000元左右,单套商品房期房总价为192.1万。而对应的五环内城八区居民上半年收入平均为28289元。据此,中大恒基市场分析人士算了笔账,若按照一户家庭两人工作,并不考虑个税及保险等必须支出来计算,其年家庭收入为11.3万。若买一套房首付42万贷款150万,30年贷款利息总额为112万,合计需要支出262万。算上首付,其整套房在不考虑房屋折旧及收入上涨的情况下,即便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佔生活总支出的比例)为零,其夫妻双方不吃不喝也要努力27年。
仅此一项,北京人富裕的标准就大打折扣,更不会让人羡慕。
再说恩格尔系数引起的争议。根据官方数字,北京市城市局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33%到34%之间,按照国际上的标准,这个水平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中国社科院有学者表示,在美国,一个很长的时间内将「三口之家恩格尔系数高于家庭总消费的三分之一」作为贫困线,以此来衡量,如今北京市恩格尔系数的水平只是刚刚脱贫。更不用说,官方公布的数字还只是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
离全社会富裕尚远
可贵的是,舆论的敲打已经使官方意识到全社会的普遍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北京市统计局官员今天承认:「我们在数字背后不能忽略地区发展不平衡,包括各个行业,人群发展不平衡,比如说城镇居民收入达到了将近两万五,但仍然有60%的人群没有达到平均数。」该官员同时强调:「不能用这个平均指标来简单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需要有其他的指标来相互配合。要既看到发展的成绩,也要看到发展当中的短板。」
所以,建议当局在公布成绩成就的同时,多公布一些「短板」,以让整个社会能更加认清现实,进而鞭策大家继续努力。
太阳报:教育部误人子弟 瞎折腾祸国殃民
新学期昨天开学,但各地教育乱象处处可见,本该担负起指导督查职责的国家教育部,施政重点却放在汉字整形这类细枝末节的改革上,令人啼笑皆非。
最近一段时间,内地媒体不断踢爆一些未具备任何资质的民办学校,利用欺骗手段,以所谓国家认证文凭、毕业包分配工作为名,引诱高考落榜学生就读;更有甚者,有民办学校将学生骗来之后,很快宣布破产,诈骗一笔不义之财后迅速开熘。很多受骗学生及其家长求助无门,痛不欲生。
按理,教育部应主动与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相关打击活动,还受害者一个公道,维护教育市场的公平秩序,但遗憾的是,教育部至今也未见有所行动,相反,教育部却热衷于所谓汉字整形的改革。日前教育部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徵求意见稿),拟对「唇」、「琴」、「亲」等四十四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笔画写法,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提」。
教育部的方桉出台后,遭到广泛反对。因为这些字并不是生僻字,写法早已约定俗成,为社会接受,根本没必要改革。而且改革后,学生课本、辞典等一系列工具书都要更改,社会成本高达上百亿元。教育部的这项汉字改革,完全是画蛇添足。
汉字整形 画蛇添足
实际上,教育部这几年推出的类似劣政并不少见,往往是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以至于教育乱象愈来愈多,误人子弟莫此为甚。
譬如,老百姓意见最大的权贵子女高考加分问题,每年高考都会引起舆论关注,老百姓呼吁了那麽多年,但教育部却迟迟不动作,导致一些真正的考场状元进不了名校,一些加分状元却登堂入室。再譬如,教育部直属高校开办地产公司,投资炒股,亏空严重,负债纍纍,全国累计上千亿元,教育部事先监管不力,事后不闻不问,推卸责任。
至于有利可图的事,教育部总是相当积极,譬如搞全国高校评估,教育部官员以钦差大老爷身份到各地巡视,吃香喝辣临走还能顺手牵羊。
另外,教育部官员争权夺利,为忙于争夺高校校长位置斗得不可开交,最近几年教育部司局级官员竞相外放,很多人升上了有权有势有利有名的大学校长,彻底将高校官场化,由此使教育系统风气败坏,大家都忙着当官,根本无人做事。
邓小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说过,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此话现在仍然一针见血。教育改革三十多年,结果穷人上不起学,教授热衷赚钱,校长忙着跑官,教育公平成为空话。教育风气的败坏,是中国道德沦丧的催化剂,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部不仅误人子弟,而且祸国殃民。
俄总统蒙古弯弓射甚麽?
近代史中,中国最痛是甚麽?如果从国土面积而言,最痛应是失去外蒙领土。外蒙独立后,实际上就成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是其附属国。苏联解体,莫斯科鞭长莫及,中国则崛起,北京对乌兰巴托的影响不断增加,外蒙还不断传出声音:要求回归中国。不过,北京一再表态无意改变中蒙现状。好了,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忽然出现在蒙古大草原,还弯弓搭箭,一试身手。毫无疑问,在本为中国固有领土的外蒙古大草原上,中俄新一轮博弈又开始了。
美俄返亚 怕中独大
上周,梅德韦杰夫正式访问蒙古国两天。离开乌兰巴托前,他特地参加当地的那达慕大会,并亲自弯弓搭箭。对这一细节,俄国媒体解读说,继总理普京今年五月访蒙后,梅德韦杰夫在不到四个月后再访乌兰巴托,这一系列的外交举动传达了一个明确讯息:蒙古已从俄罗斯的外交边缘重新回到了外交中心,俄正在把发展对蒙关係作为外交策略重点之一。
梅德韦杰夫访蒙期间,不仅与蒙古国新任总统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举行单独会谈,还先后与蒙总理巴亚尔、议长登贝尔勒等人举行会谈,并正式签署《发展战略伙伴关係宣言》等多项协议,使蒙俄两国从「睦邻传统伙伴关係」提升到「战略伙伴关係」。梅德韦杰夫还公开承认过去忽视俄蒙关係,是俄国失策。
国际间的事情真的这样巧合。就在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在南海、缅甸等地挑起火头之际,俄罗斯也要重返亚洲。也许,正是这种巧合反映出内里的必然性。中国带动亚洲崛起,亚洲的GDP将超越欧美,亚洲的市场和国际地位使美俄不能不提早抽身而回。事实上,过去美俄撤离是不得不为之:美国在中东和阿富汗两个战场作战,俄罗斯则自顾不暇。现在一旦缓过气来,当然加速返回,且美俄都不想中国在亚洲独大。
中俄在外蒙古大草原上的博弈,莫斯科还是有传统优势。外蒙古固然有强烈回归中国的声音,但其执政者还是亲俄派佔主流。外蒙古的第一外语不是汉语,而是俄语,而且外蒙还有惧怕中国「吞併」的隐忧。所以,蒙俄的亲密度往往大于蒙中的亲密度,儘管中国的蒙古族和他们是同种同文。
失却铀矿 中国受挫
与前苏联在中苏边境屯兵百万以及在外蒙驻扎数万辆坦克的时代不同,中俄在外蒙的新博弈不再是国际战略争夺和军事对峙,而是经济较量,争夺的是资源。梅德韦杰夫此次访蒙期间签署了铁路、铀矿开发等一系列重要合作协议。其中,重头戏是铀矿合作。俄原子能署署长基里延科自豪地说:「俄罗斯成为首个与蒙古签署合作开发铀矿协议的国家。」
过去,中国有染指外蒙的煤矿铁矿,如今与外蒙的铀矿失之交臂,绝对是受挫。(太阳报:古吕)
东方日报:央企套保无王管 国资委责无旁贷
市场盛传,六家大型外资银行或投行收到国资委的法律函,声称下属部分央企将对此前签订的大宗商品挂鈎产品,保留不付款的权利。此事的发展,大有投行和国家机器诉讼较量的意味,是否对簿公堂尚无定数,目前传闻的主角不予证实,而投行又选择「集体沉默」,外间只是凭空穴来风、并非无因来观望事态。
众所周知,多家央企近年深陷套期保值操作,涉及巨额实际亏损或帐面亏损。早在今年三月国资委表明全面清查央企衍生交易,今次发出法律函的动作,是否清查后採取的行动,容后定论。然而实际上交易导致部分央企的亏损,难以承受却是实情。有红筹主脑「黯然谢幕」,足以令人感受到衍生交易失控对企业的破坏性,国资委以央企最大股东身份出面,显然想寻求解脱的方法。
「保留不付款权利」的涵义,不能理解为选择对合约赖帐。更合理解释是,对交易作甄别,其中涉及法律上具可争辩的交易将行使「不付款」,投行如有涉及违规销售、讯息不对称,甚至欺诈的,理所当然包括在内。譬如,○六年国资委主持、中证监起草的条例规定,央企原则上仅限于套期保值业务,不得从事其他期货交易。央企签超过正常套保需要的合约,恐怕在国资委看来就具争辩空间。
○ 一年起中国先后四批向三十一家大国企颁发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国航、东航不在发牌行列,但偏偏五家上市航企,除海航外,国航、东航及上航都身陷套保泥潭。这种情况会否导致国资委反过来责难投行,何以向不合资格的国企推销巨额衍生交易?尤其交易多在境外进行,国资委从而有法律依据「不付款」?相信牵涉巨大的损益,国资委同投行间寻求依法釐清,是不可避免的交锋。
事态的发展容后观察。令人瞩目的是,内地相关法规相当明确,而且自○四年中航油新加坡违规沽空期油事件起,已立下殷鑑,但竟还有那麽多的央企铤而走险。据透露,几乎所有涉足外汇、进出口业务的央企都与衍生品「有染」,远超出「领牌」的三十一家,涉及的名义本金高达上万亿元。从中暴露央企无王管、胡乱作为的猖獗程度,进而也应该问问国资委,是否负有「教子无方」的责任。
近几年国家确立了做大、做强央企的策略,现在回过头看,在政策护航、扫除障碍之下,央企是做大了,但并未做强。套保操作严重超额,暴露了央企管理层急功近利经营及内控失职的要害,套保操作输多赢少、输则惊人的现实,凸显了央企管理水平低下之馀,更涉嫌罔顾国法家规地胡作非为。然而,央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积重难返,输钱到惊人地步才收拾残局,当局又岂能卸掉有失监管的责任呢?
困局闹至不可开交,国资委今次若是向投行摊牌,则是孤注一掷的以求了断。倘若投行仔细研究,自问销售有纰漏或把柄,又或者基于商业利益,不想为一棵树木放弃一片森林,不为一单交易,失去中国市场经营期货的商机,最终磋商和气收场的安排,并非没有可能。不论怎麽说,当局拿国家信用押到这上面的话,就是豁出去一博,为了摆脱央企非经营亏损的梦魇,虽然诉诸强横,但也要小心谨慎依照法规及国际惯例行事,免致堕法律泥潭纠缠不清、难以自拔。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