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126)2009-9-11

火烧 2009-09-11 00:00:00 时代观察 1038
文章探讨中国收入分配调节困难,指出贫富差距扩大,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物业税改革受阻,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偏低,反映社会阶层分化问题。

网络时政文摘(126)2009-9-11

收入分配调节 当局说易行难
罗杰斯睇澹股楼 内地泡沫危机深

东方日报:收入分配调节 当局说易行难

内地贫富分化成为民怨的焦点,国家发改委日前就《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徵求意见,诸项改革可能于今年内陆续出台。对垄断行业收入过高问题的调节,将会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目前,中国贫富悬殊位居世界前列,百分之五的人佔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国民财富。东部与西部差距如鸿沟,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即便是不同行业,收入也是千差万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高是证券业,高达十七万二千一百二十三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六倍。

当然,如果说不同行业之间,都是诚实劳动、机会均等,一般老百姓也无话可说,但事实上,很多行业的收入是通过特权垄断以及非法手段获得,老百姓自然心中难平。曾经有网民揭露,电力部门的一个抄錶工,一年收入就高达三十万元,一个如此简单的工种,居然有如此丰厚的收入,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垄断带来的暴利。

调节收入分配,政府已经说了多年。从中央领导人的讲话,到部委的工作规划,都多次见诸媒体,但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受到既得利益阶层的阻挠。

目前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强者愈强,富者愈富。既得利益阶层利用他们强大的权势、财势,影响和决定政府的决策。一旦改革涉及到他们的利益,便开始积极抵制。
 
社会危机风起云涌

譬如徵收物业税问题,民间对此一直强烈呼吁,既可以抑制炒楼风,又可劫富济贫,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由于地产商以及相关利益部门的联手抵制,这项改革至今仍然停留在纸面上。

再譬如个人所得税起徵点过低的问题,老百姓早有怨言,呼吁改革多年,当局也不过将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每月一千六百元提高到每月二千元。如此之低,明显是偏帮富人,而让中下阶层承担主要税负。

其实,贫富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而且还体现在政治上。各级人大政协代表中,权贵愈来愈多,而工人农民代表却愈来愈少。这些弱势阶层在议事堂上孤掌难鸣,所提建议多被权贵的口水淹没。只闻权贵言,难听弱者鸣,这便是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没有了政治话语权,弱势群体靠甚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过去中央领导层一直强调通过经济发展来弥合贫富鸿沟,美其名曰「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但事实证明,改革发展的成果多数被既得利益阶层独佔,经济愈发展,权贵愈富有,百姓愈贫困。

贫富分化引发的社会危机,正逐渐逼近中国。最近几年,各地风起云涌的群体性事件和工潮便是最好的印证,当局如果不能真正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调节收入分配,执政党地位岌岌可危。

东方日报:罗杰斯睇澹股楼 内地泡沫危机深

中行副行长朱民表示,资产泡沫非局限于内地,其他经济体也出现。这是全球观察复甦前景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且普遍的结论是,现时说复甦为时尚早,二次探底的风险仍高。对此看法的表述,像金管局总裁任志刚的「VL」走势是较直观的,不那麽直观的要数中国社科院专家何帆,以及国际知名投资者罗杰斯的看法。

何帆认为,现在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是长期性问题,说全球复甦至少需要两到三年已经算是比较乐观。他甚至认为有新一轮经济危机的风险,直指「如果新一轮经济危机爆发,很有可能是在新兴国家。」虽然他没有明指哪些国家,但参照其警示的原因包括中国在内。罗杰斯则以中国股楼已不适合投资,来表明其对二次探底的防范。根据是A股在过去九至十个月倍涨,难以选择买入,是资产泡沫化忧虑的体现。

足以同A股涨价媲美的,还有内地的楼市,主要城市楼价持续攀升然后居高不下,使得多年的宏调力压的效果消弭于一旦,近期更频频出现高价地王。这种现象已触动中央的决策神经,由审计署展开的信贷查底,准备大举运用延伸调查权,试图探明信贷流入股市、楼市的实情,同早前澹化外间力指七万多亿元的信贷遗祸,态度已有微调。事实上,现时的资产泡沫,就是政策过度纵容甚至失控造成的。

据内地专业人士估算,上半年票据融资新增规模约一点七万亿元,当中约有一点四六万亿元票据融资资金去向不明,估计即为流入股市及楼市的信贷资金。当我们追溯今轮金融危机的源头时,不难发现,全球虽爆发金融震盪,但内地因为金融开放度低,其金融层面是安然无恙的,只是因为危机拖累出口,导致实体经济出现重大困难,内地打救经济应当救出事的实体经济。

当抛出四万亿元救市大计后,泵水效应展示的流向,除大量的长线基建项目以外,就是资产价格的飙升;流向实体经济部分的可说微乎其微。明显看到的是,庞大的救市资金,正在製造其资产市场泡沫,使原本安然无恙的金融市场,「複製」着欧美的危机。何帆所指的危机就是由大量流动性引起。以中国而论,大量流动性既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若光指摘海外「进口」危机的元素,不检讨「国产」的危机元素,就难以正视资产市场二次探底的风险。

罗杰斯作为中国市场的大好友,窥穿资产市场泡沫特性避之则吉,是投资者价值选择的表现。但在全球的资金流动模式来说,情况可能是另类样子,主要是美元进入贬值通道,会激发资金寻找国际投资市场,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就是追逐的目标。中国注重国内生产总值(GDP)保八,无疑为热钱角逐中国市场提供了藉口,一旦被热钱紧紧盯上,则是资本市场风险的催化剂。

因为内地GDP保八,但实体经济未出现可持续复甦的良性前景,消费振兴及创造就业困难重重,热钱进入资产市场兴风作浪,加上流窜商品市场炒起商品价格,再反馈到内地经济中,可能酿成重大的通胀风险,形成了製造经济危机的资金路径。如果重视当中的风险,内地在清查信贷走向以后,应当寻求「拆弹」的策略,即使难免资本市场二次探底,也要力避出现一场新兴国家的金融危机,引起经济二次探底,在当前已极具迫切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